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屠呦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Mackerel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27日 (二) 15:11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屠呦呦 与 青蒿
出生 1930年12月30日
中华民国浙江省鄞县
国籍 中国(大陆)
母校 中国北京大学
知名于 医学
药物化学
奖项 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1987)
第三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2009)
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1)
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2011)
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 (2011)
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 (2015)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

屠呦呦(英语:Youyou Tu,1930年12月30日),浙江宁波人,祖籍江苏无锡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 [1]。这些抗疟药为20世纪热带医学带来显著的突破,为热带发展中国家的人带来福音,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 屠呦呦在研制青蒿素等抗疟药方面的卓越贡献


为何瑞典皇家科学院 颁予屠呦呦诺贝尔奖?

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对她许多负面的批评接踊而至,甚至有人认她不应该得到诺贝尔奖,因为还有其他人也发现了抗疟药。那么到底真相如何?让我们来看看研究抗疟药的历史。

发现抗疟新药之青蒿素提取的关键

屠呦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她最优秀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69年至1972年之间,正值“文革”时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目的在帮助北越政府“打击美帝”,希望找到有效的抗疟新药,因为在1960年代的东南亚战场上,疟原虫已经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抵抗性了,所以需要新药来制止这地区的疟原虫。当时的屠呦呦也参与了这个项目,那时她38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屠呦呦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年代,许多资深科学家已被打为右派;所以,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耗时3个月,屠呦呦的研究小组从两千多个方药中,最终锁定两个样本,第一个様本是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第二个样本是青蒿,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

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

屠呦呦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中,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她还特别提示:“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


回朔到1941年,上海的药理学张昌绍就曾尝试利用中药常山治疗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流行的疟疾。1946年和1948年,他分别在《科学》和《自然》上报导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不幸的是,张昌绍于1967年自杀,而另一些原本致力于此的科学工作者正被关牛棚或靠边站。



成就

  • 是历史上第三位因疟疾研究获奖的人;
  • 是首位亚洲及华人女性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2]
  •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由此成为第一位非两院院士身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性[3]
  • 最值得一提的是, 她是首位接受本土高等教育且在中国大陆进行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

视频

“三无”中国女学者写历史 共夺诺贝尔生医奖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是第一次彻底的“中国制造”
屠呦呦伟大之处,是为全人类抗疟疾事业从0突破到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