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下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下珠

中文學名: 葉下珠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大戟目

     科      :大戟科

     族      :葉下珠族

亞       屬 :葉下珠亞屬

分布區域:河北、山西、陝西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大戟亞目

亞       科 :葉下珠亞科

     門      :被子植物門

     屬      :葉下珠屬

     種      :葉下珠

葉下珠(學名:Phyllanthus urinariaL.),別名: 珠仔草、假油甘、潮汕、龍珠草、企枝葉下珠,碧涼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高數寸至尺許。莖帶紫紅色,有縱棱。葉互生,作復瓦狀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狀複葉,葉片矩圓形,長二、三分,全綠,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幾無葉柄。夏秋沿莖葉下面開白色小花,無花柄。花後結扁圓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於假複葉下面。在所以在山坡下、農田裡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植物特徵

葉下珠花期4-6月,果期7-11月。

本植物為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莖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傾臥而後上升;枝具翅狀縱棱,上部被-縱列疏短柔毛。

其葉片紙質,因葉柄扭轉而呈羽狀排列,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10毫米,寬2-5毫米,頂端圓、鈍或急尖而有小尖頭,下面灰綠色,近邊緣或邊緣有1-3列短粗毛;側脈每邊4-5條,明顯;葉柄極短;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

葉下珠花雌雄同株,直徑約4毫米;雄花:2-4朵簇生於葉腋,通常僅上面1朵開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長約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萼片6,倒卵形,長約0.6毫米,頂端鈍;雄蕊3,花絲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粉粒長球形,通常具5孔溝,少數3、4、6孔溝,內孔橫長橢圓形;花盤腺體6,分離,與萼片互生;雌花:單生於小枝中下部的葉腋內;花梗長約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邊緣膜質,黃白色;花盤圓盤狀,邊全緣;子房卵狀,有鱗片狀凸起,花柱分離,頂端2裂,裂片彎卷。蒴果圓球狀,直徑1-2毫米,紅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開裂後軸柱宿存;種子長1.2毫米,橙黃色[1]

適應環境

葉下珠多生長在溫暖濕潤,土壤疏鬆的地域,稍耐蔭,生長地土質以森林棕壤和沙質土為主,土壤pH5.8~7.0。生於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灌木叢中或稀疏林下[2]

據資料記載,植株經過處理後,具有一定的價值,夏秋採集全草,去雜質,曬乾後可以保存起來。要播種這種植物,在每年的清明過後播種,也就是4月份中旬播種就可以了。據測定葉下珠先年收穫種子千粒重0.52kg,發芽率63%,播種方法以條播為好,將種子與細土拌勻後撒入溝內,之後整平覆蓋即可。

大部分的葉下珠高度在10厘米以上,但普遍會在1米以下,植株的莖幹通常能夠直立生長,基部的分枝比較多,葉片紙質,因葉柄扭轉而呈羽狀排列,長圓形或倒卵形,它的葉片雖然不大,但植株看着也非常旺盛。花期4-6月,果期7-11月,蒴果圓球狀,直徑1-2毫米,果子為紅色。

區域分布

葉下珠分布於中國四川(四川大雪山產葉下珠沒食子酸含量最高)、雲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夏秋季採集[3]。在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南美也有分布。植株喜歡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生長,在曠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緣等地方也有不少。

栽培技術

地塊選擇

選擇交通方便,周圍1km範圍內無產生污染的工、礦企業,無垃圾場等污染源,空氣質量符合《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96),土壤質量符合《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以上,灌溉水源水質達到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GB5084-1992)的地區。要求地塊土壤疏鬆透氣,較肥沃,土質以森林棕壤和沙質壤土為好。土壤pH5.8~7。要求地塊距公路30m以上,坡度0~15°。

整地起畦

要求在選好的地塊上整高畦,畦面寬1.2m,畦長根據地形而定,畦面利於排水和便於乾旱時灌溉。操作道寬40cm,深25cm。整地前在選好的地塊上每公頃施入經腐熟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45000kg,過磷酸鈣750kg,尿素225kg,深翻混勻後整地作畦。

播種方法

播種時間在清明過後4月中旬最適宜。據測定葉下珠先年收穫種子千粒重0.52kg,發芽率63%,每公頃用種量7.5kg。播種方法以條播為好,在畦面每隔20cm開深2cm的細溝,將種子與細土拌勻後撒入溝內,用釘耙背輕輕將畦面整平覆蓋即可。

田間管理

葉下珠種子較小,出芽較慢,4月中旬播種後需25d左右出苗,出苗後定期查苗,當苗高5cm的時候進行定苗,株距以5~7cm為宜,發現缺苗應及時移栽補苗,葉下珠移栽應在下午進行,成活率極高。

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集中除草3次,5月底拔草1次,6月下旬和8月中旬集中用小鋤除草各1次,深度3cm,平時視雜草情況隨時拔除。嚴格禁止使用除草劑。

灌排水

長期乾旱時應溝灌,讓水沿操作道滲入畦內;雨季前應清理排水溝,確保田塊不積水。

追肥

7~8月份是葉下珠旺盛生長期,結合除草每公頃可施入磷酸二銨複合肥300kg,尿素150kg。

採收貯藏

本品應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採收,10月中旬後隨氣溫降低葉片很快變黃脫落,影響藥材質量和品質。葉下珠藥用部分為全草,且根系較淺,生長地土壤疏鬆,用手從基部連根拔出,抖淨根部泥土後晾乾。葉下珠每公頃產鮮草24282kg,每4.13kg鮮草可產1kg藥材,大田每公頃產藥材5879kg。注意在晾乾藥材過程中,葉下珠成熟果實大量脫落,收起藥材後將底脫落層果實收集除去雜質,脫粒晾乾後將種子放在陰涼乾燥處保存[4]

藥用價值(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用藥說明

功能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明目,消積。

主治 痢疾,泄瀉,黃疸,水腫,熱淋,石淋,目赤,夜盲,疳積,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並沒食子酸,3,3′,4-三-O-甲基並沒食子酸琥珀酸阿魏酸,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沒食子酸,三十烷醇,β-谷甾醇,三十烷酸,豆甾醇,羽扇豆醇,三十二烷酸,豆甾醇-3-O-β-D-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

1、保護肝臟的作用:廣西產葉下珠和雲南產葉下珠各以10g/(kg·d)給感染鴨乙肝病毒(DHBV)的重慶麻鴨灌服,連續1月,在用藥第2星期後即使鴨血清中DHBV脫氧核糖核酸(DNA)滴度明顯下降。重慶產葉下珠表現出此作用。雲南產品在停藥1星期後DHBVDNA有回升現象。廣西產品與苦參合用無明顯協同作用,但與環丙沙星合用,似有增強其抗病毒作用。葉下珠對鴨乙肝病毒逆轉錄酶有抑制作用。鴨體內實驗證實了有效成分對鴨乙肝病毒作用,可降低血清中DHBVDNA和DNA多聚酶。其對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胺引起的小鼠肝損傷也有明顯防治作用,在1.25g/kg和0.625g/kg劑量時給藥組小鼠的ALT活性較模型組顯著下降。1g/ml葉下珠製劑各以0.4ml/只、0.6ml/只給小鼠灌胃,每日兩次,連續7d,可使CCl4所致肝損傷小鼠ALT顯著下降,光鏡檢查發現給藥組小鼠濁腫變性、壞死和炎細胞浸潤的肝細胞損害現象均大為減輕。大鼠肝細胞體外與10mmo/LCCl4共同孵育後,肝細胞存活率、細胞膜流動性均降低,而LDH、MDA的釋放及細胞內Ca2+均增加。預先加入重慶產葉下珠提取物10-3g/L-10-1g/L可明顯抑制上述病理變化,顯示葉下珠對CCl4損傷的肝細胞有保護作用。4mg/ml葉下珠對人肝癌細胞株PLC/PRF/5細胞株細胞外HBsAg含量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給藥後48h最明顯。它主要影響HBsAg在該細胞內的合成。葉下珠與阿糖腺苷聯合有一定的協同作用。

2、抗菌作用:100%葉下珠煎劑由平板紙片法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福氏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眼、疳積,煲肉食,或煎水洗,又治亡乳汁,治主米疳者最效。」

2、《植物名實圖考》:「能除瘴氣。」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明目,滲濕利水。治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腸炎腹瀉。」

4、《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食。」

5、《貴州草藥》:「清熱,利水除濕,清肺。」

6、《四川常用中草藥》:「清暑熱,止痢疾;治紅白痢疾,目赤腫痛,眼起雲霧,眼生翳。」

7、《湖北中草藥志》:「清熱利尿,明目,消積。用於眼結合膜炎,夜盲症,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黃疸型肝炎,喉炎,肺炎,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小兒疳積,無名腫毒,蛇咬傷等症。」

相關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痢疾、腸炎腹瀉:葉下珠、鐵莧菜各30g。煎湯,加糖適量沖服,或配老鸛草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2、治黃疸:鮮葉下珠60g,鮮馬鞭草90g,鮮半邊蓮60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肝炎:鮮葉下珠、鮮黃膽草各60g,母螺7粒,鴨肝1個,冰糖60g。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4、治夜盲症:鮮葉下珠30-60g,動物肝臟120g,蒼朮9g。水燉服。

5、治小兒疳積:葉下珠鮮根、老鼠耳鮮根各15g,豬肝或豬瘦肉酌量。水燉服。

6、治小兒疳積:鮮葉下珠、葫蘆茶各30g,白馬骨根15g,豬肝或豬瘦肉適量。水燉服。(4-6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7、治小兒嗆水咳嗽:鮮山皂角15g,枇杷樹皮4.5g,白金條3g。煎水服。(《貴州草藥》)

8、治青竹蛇咬傷:葉下珠鮮葉洗淨搗爛敷傷處。(江西《草藥手冊》)

9、治癰癤初起:鮮葉下珠搗爛外敷,干則更換。(《安徽中草藥》)

藥材加工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至軟,切段,乾燥。

貯藏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本種藥用,全草有解毒、消炎、清熱止瀉、利尿之效,可治赤目腫痛、腸炎腹瀉、痢疾、肝炎、小兒疳積、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等[5]

視頻

葉下珠 相關視頻

中草藥——葉下珠
葉下珠可清熱平肝、明目止痢、利尿消腫

參考文獻

  1. 葉下珠的形態特徵,花鳥園,2015-12-19
  2. 葉下珠的生態習性,花鳥園,2015-12-19
  3. 葉下珠的分布區域,花鳥園,2015-12-19
  4. 葉下珠的豐產種植技術,康美中藥網,2019-07-05
  5. 鄉下這野草,不要當它是雜草了,它是治療疾病的草藥,你知道嗎,東方頭條,2018-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