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汉宝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宝德(1934年8月19日2014年11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皋陆镇,台湾建筑学者,毕业于台湾省立工学院(现成功大学)建筑系,并赴美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回台后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台南艺术学院(现台南艺术大学)校长,是国内知名建筑教育学者。在2010年12月19日晚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建筑奖"评选中,荣获"杰出成就奖"。

2014年11月20日在台大医院病逝,享寿80岁[1]

主要经历

1967年返国迄今之主要经历如下:东海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1967~1977)、美国加州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74~1975)、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77~1982)、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处主任(1981~1987)、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1987~1995)、台南艺术学院筹备处主任(1993~1996)、台南艺术学院校长(1996~2000)、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2001)、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2002~2008)。

一生致力于建筑教育获奖无数

包括南园和许多人都留下许多年少回忆的救国团垦丁、溪头、天祥等青年活动中心,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在回国初期,汉宝德参与设计洛韶山庄、天祥青年活动中心等作品,呈现强烈的现代建筑立体派风格,之后汉宝德转念为大众而设计,产生融合当地地貌情境的溪头青年活动中心,此后包括垦丁青年活动中心、南园等案例,更结合他长年从事古迹修复工作经验,以现代技术来诠释民族与乡土形式建筑。

以下列举汉宝德8个代表建筑作品,这些建物不只美观、风格独特,还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等环境因素,以使用者的立场做考量,兼具实用与人性化:

一、救国团溪头青年活动中心:1975年完工,坐落于溪头森林自然生态园区内,针叶林环绕,清新幽静。该中心采用天然原木建材打造,风格别具。汉宝德以圆杉做建筑的外壁与屋面,创造出原始山林的气氛。此外,他以石头铺地,杉木砌墙,整栋建物接近自然,有如浑然天成。

二、救国团天祥青年活动中心:1978年完工,荣获第一届建筑师杂志奖金牌奖,位于太鲁阁国家公园区内。该中心前身为天祥山庄,后为提升服务品质,于山庄原址改建为地上三层、地下三层的现代建筑物,并改名为天祥青年活动中心。

三、救国团澎湖金龙洞青年活动中心:1980年完工,荣获第三届建筑师杂志奖金牌奖。建筑外观类似传统澎湖民间建筑的“堡垒”样貌,并配合当地气候,除了面向海湾的一楼餐厅为了观海而做较大的开口外,其他三面皆为避强风而采用较小开口。

四、彰化县文化中心:1983年完工,荣获第五届建筑师杂志奖。传统造型为其特色,掌握了现代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共通点。在现代造型简单明快的线与面配合下,使用门窗、栏杆等装饰纹样,加强了传统的趣味。整栋建筑物飘散著古色古香、雍容华贵的气氛。

五、救国团垦丁青年活动中心:1983年落成的紧邻垦丁青蛙石海滨公园,有精典闽南式建筑住宅博物馆之称,为垦丁国家公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设计原则为现代功能与传统村落的结构相配合,并设有传统村落广场作为集会堂与餐听之用。巷道则由一栋栋住宅组合形成,转折、起伏,颇富自然变化的趣味。

六、澎湖观音亭青年活动中心:1984年完工,荣获第六届建筑师杂志奖金牌奖。配合当地强劲季风,建成堡垒式建物,使即使在季风来临的冬季,也能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气候良好的夏天,则能让使用者易于接触海岸,听涛观浪 。

七、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中心:1985年落成。其特色是在原有建筑上增建的新楼。汉宝德尊重原有建物的设计原意,在既有基座上增扩,且达到新旧建筑的谐调。屋顶的造型为设计合乎尺度的闽南式,但是因为垂直分配功能的关系,呈现出高低不平、错综变化的外型。

八、1985年落成的南园:占地27公顷,位于新竹县新埔镇山区,原为联合报系创办人王惕吾退休隐居之所及员工休闲中心,由汉宝德精心设计而成;全区依山水而建,融合江南庭园、闽式建筑、洋楼拱廊风格,动员上百名精湛艺师精雕细琢,成为台湾最珍贵的桧木建筑群,是华人世界最大的山中园林,也曾为台湾款待过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苏联前总理戈巴契夫等人,现委由The One集团经营“南园人文客栈”。


一生成就卓越

汉宝德于1994年获教育部一等文化奖章、2006年获得国家文艺奖第一届建筑奖、2008年台湾大学荣誉博士、2009年杂志最佳专栏金鼎奖、2010年中国建筑传媒奖─杰出成就奖、2012年第二届国家文化资产保存奖终身成就奖。

“我做事的态度是很痴的。痴就是执著,长于自我反省。我不是聪明人,遇事反应很慢。我的长处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绝不罢休”今年10月,汉宝德欢度80大寿,当时他坐著轮椅出席国立历史博物馆为他举办的“筑人间—汉宝德八十回顾展”开幕,自谦之词备受推崇。

他曾历任“汉光建筑事务所”主持人、“世界宗教博物馆”荣誉馆长、“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董事长、“信义基金会”董事、“台北市文化局”顾问、台北市古物审议委员、台北市文化资产审议委员、台北市文献委员、宜兰县公共艺术审议委员等。

长年致力笔耕

其于建筑系就学期间,便创办了《百叶窗》,尔后至1970年代,陆续出版数份建筑专业杂志,致力推动台湾现代建筑思潮,冀探讨建筑设计思想与社会人文之关联等课题。其它尚有二十多本专书、数十篇学术研究论文,著作等身且至今仍持续创作中。流通较广者有《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与文化》、《为建筑看相》、《给青年建筑师的信》、《筑人间-汉宝徳回忆录》、《博物馆管理》、《中国的建筑与文化》、《汉宝德欧洲建筑散步》、《汉宝德谈美》、《汉宝德谈文化》等作品。

“我深信建筑或艺术不应该是神秘而又高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人类的造物,其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它应该能够启发我们的思想,开拓我们的情感领域,鼓舞我们的创造力。…我相信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一定会有一种大家可以领会的语言,以便达到它激发我们情绪与思想的目的。”(《化外的灵手》,1977,台北,远景出版社)此外,也甚少知识份子像汉先生这样,沉痛地公开自我剖析:“从做学生时代起,我就有为建筑与社会间搭建桥梁的心愿。可惜我为了追求专业知识,不小心跌进学院的窄谷里,自我陶醉了很多年。我曾经办过不少次杂志,但每办一次,路子就窄一次,学院的狭谷果然如同象牙,高贵而幽深,越前进越不见天日。对于以服务人生为目的的建筑与艺术,这显然不是一条正路。”[2]

汉先生对于艺术的关注,早已超出台湾建筑学者的视野,从他翻译赫伯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的《雕刻的艺术》(1962,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即可窥见一二。这本小书中讨论及,所谓“完美”并非指审美上的完美,而是指一种“完全独立的构思”,在某个程度上大大扩展了他美学的向度;该书讲到雕刻所带来的“运动的幻觉”,更丰富了他对于空间创作的概念。可惜这本译著已绝版多年,其实它比起里德的其他两本钜作-《现代雕刻简史》及《现代绘画简史》,更能贴近作者的核心思想,其中论及雕刻与建筑在艺术史上的关系,也可使读者们一溯汉先生的建筑美学之立论渊源。

“建筑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但它更是生活的容器,科学可以关在实验室里做出来,艺术可以挂在博物馆里,但是建筑一定要建造在大家的眼前,为众人所使用。它不是一种个人埋头苦干就能成就的事业。建筑家应有社会的胸怀,为大众服务。因此他们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为大众创造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他应该是民众意念的抽引者,但这与一般的随波逐流是不同的,也不是哗众取宠。…建筑家的个性,建立在他的专业知识与对人世的深切关怀上。”(《为建筑看相》,1985,台中,明道文艺,三版跋)

汉宝德生前和他的书法作品合影。(历史博物馆提供)

建筑学者 获褒扬令

知名建筑学者汉宝德2014年11月20日辞世享寿80岁,行政院2014年11月27日通过文化部所提“汉宝德先生褒扬令申请案”,肯定汉宝德对建筑教育改革、文化资产保存、提升大众科学教育、美育等贡献。文化部长龙应台称赞,汉宝德为中西饱学之士,更是美学教育的大使[3]

影片

与岁月对话:汉宝德(弱冠篇)l 汉宝德生前最后访谈纪录片
与岁月对话:汉宝德(而立篇)l 汉宝德生前最后访谈纪录片
与岁月对话:汉宝德(不惑篇)l 汉宝德生前最后访谈纪录片

参考资料

  1. 汉宝德辞世 建筑大师享寿80岁. 准建筑人手札网站. [2019-04-11]. 
  2. 黄怡:汉宝德眼中的建筑. 独立评论天下文化. [2019-04-11]. 
  3. 知名建筑学者 汉宝德获褒扬令. 大纪元. [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