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飞越,一次逃离(胡富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次飞越,一次逃离》是中国当代作家胡富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次飞越,一次逃离
卸掉繁杂,远离喧嚣,带着对自然的神往,暑期的最后一周,经过几千里飞越,又一次来到了长白山, 走进茫茫林海,走进原生态的天然大氧吧,再次去与天池投怀送抱,我心陶醉。
三年前,也是如此的飞越,降落的也是长春的龙嘉机场,踏上的也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前往的也是倾羡已久,日思夜想的长白天池。
在时间的长河中,三年只是瞬间,对于人生来说,可谓是个不短的时光。物是人非或者人是物非的境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说,人是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即使再见天池,不一定就是三年前的模样,何况同游者已非,能否识得庐山真面目,一切皆不可测,那就随缘吧!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热衷于再见天池,难道是前世的约定,抑或是今生的相许?都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吾辈非智者非仁者也。若喜融身山水,寄情自然,何必又舍近求远,千里云游?自己生活的周边就有佳景佳境,看山有天台、雁荡,观瀑有大小龙湫、石梁飞瀑,游水有西湖、千岛湖,趟海有石塘、洞头、普陀……
终究,一地有一地的风景,一时有一时的心情。见过黄河,翻卷的是一种浊浪滔天的气派;见过长江,奔腾的是一泻千里的豪迈;见过西湖,荡羡的是秀色可餐的涟漪;见过漓江,流淌的是清澈见底的胸襟;见过大海,浩渺的是波涛汹涌的情怀;而见过长白山巅的天池,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不管什么,经历过,方有资格感慨。到过了,才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长白山,“关东第一山”,中朝两国的界山,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所以在清代有“圣地”之誉,被满清皇帝册封为“神山”。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去,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事实上比这还要大,长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的源头。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长白山天池养育的。因而,也养育了我前去一探究竟的旅游欲。
那次,是雨的相拥,为我们的到来举行了个欢迎仪式,暮色朦胧中,似乎想让我们早些休息,养精蓄锐,好准备第二天上天池。那一夜,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清纯的小鸟,在苍茫林海中鸣啼着一片痴情,在神秘的天池之畔煽动着激情的涟漪。翌日出发前,导游让我们多穿带些衣服,这个季节上去得穿上初冬的服装,也就长袖外起码得套件棉大衣,并说照现在山下这阵毛毛雨,估计是看不到天池尊容了。
西坡距离我们住宿的小镇稍远一些,尽管我们起了大早,汽车还是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景区,换乘上景区的客车,经过长白山观景台时,司机并没有停下车让我们远观神圣的长白山,依然故我的疾驰而过,我们只能隔窗而望与天相连的长白山脉。随着海拔的增高,路边的景色也从遮天弊日的原始森林,到高山针叶林,再到地毯一般的矮草之类生长的苔原地貌,最后就是寸草不生的火山石了。几乎每攀升一定的高度,植物的种类就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也经历着从山下的细雨绵绵,林木葱郁;山腰春风习习,树叶渐染秋色;到岳桦林带,秋风萧瑟,吹来片片落叶;而山脊上还残留着过往的降雪,时而积雪还随着寒风飘飞,打在脸上,落到身上。长白山完整的垂直景观和生态系统,便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让我们完全领略到了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景色,经历了自然界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变化。真正体验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变化。
作者简介
胡富健,喜欢文学。尤其喜欢散文诗歌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