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鼎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分鼎足,汉语成语,【拼音】:sān fēn dǐng zú,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也比喻政治力量三方面分立的局势。[1]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曰: “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与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县: 同“悬”。参: 同 “叁” ,三。鼎: 古代炊具。多用青铜铸成,一般为圆形,两耳三足。蒯通: 原名蒯彻,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故称。秦末楚汉争雄之时,蒯通建议韩信背汉割据一方,与刘邦、项羽二雄并存,以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三分鼎足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 “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
典故
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韩信统率大军荡平了齐国,派人去向刘邦请求说:“齐国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如果不暂立一个王来镇压它,形势肯定不稳。希望让我暂代齐王,这对稳定当前局势较为有利。”
刘邦当时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处境不利,只得同意韩信当齐王。
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大势后认为,韩信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韩信说:“一个人的贵贱,看骨骼形相;喜忧,看脸上气色;成败,看他的性情和决断大事的能力,用这三条来看相,保证万无一失。”韩信就请他看相。蒯通望着韩信,良久,又让韩信转过身去,想了一会,说道:“您的面相,将来最高不过封侯,而且还有性命危险;从您的背影看来,将来却是贵不可言。”
韩信感到不可理解。蒯通说:“楚汉相争,旷日持久,百姓怨恨。平庸无能的人,断不能平息这场战争。你如果帮助汉王得了天下,将来不过封侯,而如果背叛汉王自立,您就可以跟楚汉三分天下,像鼎的三足一样相互对峙(三分鼎足)。这样,刘、项谁也不敢先动手。以您的雄才大略,去阻止楚汉的争斗,这样做顺应了百姓的愿望,谁不感谢您的恩德?天下诸侯,一定会服从。天赐良机,切莫错过,否则,您现在帮刘邦,将来反受其祸,望您三思啊!”
韩信听了蒯通之言,觉得进退两难,最后还是决定不背叛刘邦而免落不义之名。后来韩信在垓下用“四面楚歌”之计,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得了天下。韩信被封淮阴侯,但刘邦总怀疑他会造反,而且蒯通的言论也传到耳中,于是乘韩信不备,让吕后把他诱杀了。
视频
成语故事 第138集 三分鼎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