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国志·贾诩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国志·贾诩传出自《三国志》,史书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1]

原文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年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看出他是个特异的人才,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的奇策。被推选为孝廉,任郎官,因为身染疾病而离开官职,向西回还,到达了汧,道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他们所拘执。贾诩告诉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千万不要活埋我,我家人一定会以厚礼来赎我的。”当时太尉段颎,从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威势震惧西方各地,所以贾诩借段氏来惊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和他结盟后把他护送回去,其余的人都被杀死。贾诩事实上并不是段家的外甥,他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类似这些例子。董卓进入洛阳,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升迁为讨虏校尉。后来董卓失败,大家都深感恐惧,当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都想解散军队,乘隙走小道回还故里。

贾诩告诉他们说:“听说长安中正在商议想把凉州人全部诛杀,而你们抛弃属众单独行动,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捆缚起来。你们还不如率领着兵众向西行去,在所经过的地方收编兵卒,来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能有幸把事办成,就遵奉朝廷来征讨天下,如果没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大家都认为这样对。后来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想因他的功业而封他侯爵,贾诩说道:“这是救命的策略,哪有什么功劳!”坚持拒绝不肯接受。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勾结张绣,张绣就派人迎接贾诩。贾诩游说了张绣与刘表联合。后来太祖接连出兵征伐张绣,有一天曹操带兵退回,张绣亲自追讨。

贾诩告诉张绣说:“不可以去追击他,追击他一定会失败。”张绣不肯接纳贾诩的意见,派兵前往和太祖会战,终于大败而退还。贾诩告诉张绣说:“现在赶紧再极力追讨,继续打下去一定可以获胜。”张绣谢绝贾诩的意见而说:“就因为没有采用你的话,以至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何还要继续追击呢?”贾诩回答他说:“出兵作战的形势是随时变化的,赶紧前往追击一定会获利。”张绣采信他的话,于是整收溃散的兵卒前往追击,和太祖再度作战,果然获胜而回来。

在这之后,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绍的军队,袁绍派人去招请张绣,并且写了封信给贾诩请求结盟。张绣想答应,贾诩就公然的在张绣面前告诉袁绍的使者说:“回去谢绝袁本初,兄弟之间都不能互相容纳,却想要能容纳天下国士,可能吗?”张绣听后大为惊慌,恐惧地说:“何至于到这种地步!”随即私下对贾诩说:“既然如此,那么当何去何从?”贾诩就告诉他说:“倒不如追随曹公。”张绣又问道:“袁绍兵强曹公势弱,而且又和曹公互结怨仇,如何去追随他呢?”

贾诩告诉他说:“正因为如此更应该追随曹公。曹公尊奉天子以统令天下,这是第一个应该追随的原因。袁绍兵力强大,我们以少数的部众前去追随他,他一定不会重视我们。曹公属众弱而少,他能得到我们,一定感到非常的欣喜,这是第二个应该追随的原因。凡是有称王称霸于天下的雄心大志的人,一定会抛弃所的有私人恩怨,来在四海之内表明自己大公无私的崇高的德行,这是第三个应该追随的原因。希望将军你千万不要再迟疑了!”张绣果然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领徒众归服了太祖。太祖见到他们,大喜,亲自握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威信显布于天下的人,就是你。”上表推荐贾诩为执金吾,又封他为都亭侯,升迁为冀州的州牧。文帝即位,任贾诩为太尉,进封为魏寿乡侯的爵位,贾诩年七十七岁逝世,谥号肃侯。[2]

作者简介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