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宅文化陈列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上宅文化陈列馆是我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也是北京地区第一所新石器文化陈列馆。它位于平谷区金海湖旅游区,始建于1987年,1989年开放。

全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4平方米,展陈面积907平方米。建筑陈列馆造型别致,主体建筑仿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关池穴式马架子窝棚状,分上下两层。一层展厅主要陈列“上宅文化”专题展及周围环境的考古科研成果,通过斧、磨盘、深腹罐、碗、杯等118件有代表性的石器,生动地反映了“上宅文化”的独特内涵,再现了北京灿烂的远古文化[1]。二层是临时展览用馆,先后举办过“平谷文物精品展”、“北京地区历史名人展”、“书画摄影展”、“平谷奇石展”等。现在正在举办“书画展”。这些展览与新石器时代的陈列上下相迎,展现了平谷独特的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

1999年被命名为“平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场馆简介

上宅文化陈列馆的主体建筑的造型依照平谷先民居住的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设计,展厅为两层,按四方八卦置形,楼梯设在中央,旋转而上,整个布局构成太极图式。厅内陈列着上宅文化和周围环境考古成果。

北京地区史前考古自从发现“山顶洞人”,“东胡林人”之后,很长时间内没有重大发现。从山顶洞到最初的城市聚落,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北京人到哪里去了,他们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与北方其它地区(如红山文化)有没有相似之处,这一直是个谜,困扰着人们。

建筑风格

陈列馆造型别致,主体建筑仿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关池穴式马架子窝棚状,建筑面积1284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展厅主要陈列“上宅文化”及周围环境的考古科研成果,通过斧、磨盘、深腹罐、碗、杯等器物生动地反映了“上宅文化”的独特内涵,再现了北京灿烂的远古文化。二层是综合厅,主要陈列平谷县近10年来出土、征集的文物精品200余件,反映了从商周到明清时期平谷人民生产、生活的情况,与一层陈列的新石器时代上宅文化交相辉映。在风景如画的金海湖畔,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上宅文化陈列馆。这是我国第一座以考古学[2]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

上宅文化陈列馆的主体建筑的造型依照平谷先民居住的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设计,展厅为两层,按四方八卦置形,楼梯设在中央,旋转而上,整个布局构成太极图式。厅内陈列着上宅文化和周围环境考古成果。

北京地区史前考古自从发现“山顶洞人”,“东胡林人”之后,很长时间内没有重大发现。从山顶洞到最初的城市聚落,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北京人到哪里去了,他们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与北方其它地区(如红山文化)有没有相似之处,这一直是个谜,困扰着人们。

历史意义

上宅文化的发现、确立,使我们认识到,北京人在从山顶洞到最初的城市聚落之间这一时期内,生活在山前台地上,并且已经出现原始农业的萌芽,与图腾崇拜精神活动;作为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交通枢纽的北京地区,亦有与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年代相近的古文化遗存,从而把北京地区与周围新石器文化的源流、体系类型和相互关系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北京大学教授、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几次来上宅考察后认为,上宅遗址要早于西安半坡遗址,是一种代表北京东部地区的独具特征的新石器文化 类型,具有综合的研究价值。又说:“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东西文化遥相辉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并提笔命名“上宅文化”。严文明教授称上 宅遗址的发掘研究为“新时期考古学的开路先锋”。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为上宅提辞:“红山之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安志敏题词:“上宅文化,首都之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及多家电台、电视台向海内外报道了上宅文化这一北京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从此,这个代表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在考古界和社会各界引起轰动,成为平谷县乃至北京的又一骄傲。

上宅文化陈列馆1987年10 月破土动工,1989年9月27日作为向国庆40周年献礼项目对外展出。每年都接待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游人考察参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上宅文化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具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正如侯仁之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京东平谷县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研究,大有可能与京西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研究后先相继,东西辉映,从而为既是全国政治中心,又是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悠久而又连续发展的历史普增光彩。”

上宅文化陈列馆的建立,为京东旅游胜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向世界展示古都辉煌历史风貌的又一窗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