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愛看歌詞(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愛看歌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不愛看歌詞》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不愛看歌詞

我喜歡唱歌,但不喜歡看歌詞。特別是在KTV,面對着放大的赫然醒目的歌詞,雖然少了記不清歌詞,含糊其辭,囫圇吞棗的尷尬,卻又多了幾分因看清歌詞而帶來的傷感。

別人唱歌,可能只是為了唱歌,我卻不然。我唱歌,聽的是音樂,看的是歌詞,想的是意境,咂的是滋味。也許是小腦萎縮的緣故,總感覺有些歌詞寫的太過狠巴,字字深入骨髓,句句痛徹心扉。像錐刺刀剜,像在心底劃開了一道道血口。每每聽到這樣的音樂,看到這樣的歌詞,總免不了觸景生情,心潮起伏,聲音哽咽,淚如泉湧,似乎整個人都掉進歌詞攪起的情感旋渦里。

我自幼家境貧寒,母親四十一歲時生的我,造成了我的體弱多病。為了給我看病,父母傾其所有,幾乎家徒四壁。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仰天長嘆和母親的啜泣中長大。至今,我仍然記得父親深夜背着我去醫院看病;母親一邊打着瞌睡,一邊為我煎藥的情景。十六歲那年,為了自立,我毅然報名去了內蒙古插隊。當我的日子稍微好過的時候,父母二老卻離我而去,只留下無盡的思念和遺憾。因此,每當我唱到「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和「央求你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天清福都沒享過的父親和母親,總覺得對不起生我養我的爹娘。於是,一種羞愧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的淚流滿面,難以自制。

我在內蒙古一待就是八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都和貧瘠荒涼的大草原捆綁在一起。插隊的日子,我第一次知道了思念原來是一件那麼痛苦的事。荒涼的高山草原,並不雪白的羊群,伴着淚水吞咽的粗糙飯菜,遠離故鄉親人的無盡折磨,讓我嘗盡了人生的艱辛。經年不息的長風,從開春一直刮到開春,不僅吹黑了我們的膚色,也吹散了我們心底那最後的一絲熱忱嘗。幸虧有草原的鄉親們,從不接納到難捨難離,情感就在磨合中加深。因此,每當我看到「鴻雁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歌聲緣,琴聲顫,草原上春意暖」及「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相約去尋找共同的根」的時候,那空曠寂寥的草原,那布滿沙石野草的戈壁,那已經融進生命中的血色青春,就隨着歌詞一同出現在眼前。讓我這個曾經的老知青,不禁為歲月的蹉跎,為跋涉的腳印,為患難與共的草原落下蒼老的淚。

我們這一代老知青,差不多都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我們那時候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包括愛情。我的兩位同學,在草原上苦戀了八年,最後卻因為返程的大潮來臨,男的率先選調進城,女的留在了草原,兩人終未能修成正果。四十多年後,當兩人再次相見的時候,男的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錯事,就是對不起你。」女的說:「等我死後,你能在我的墳前添一把土,我就心滿意足了。」他們這種帶着血淚的告白,讓所有參加聚會的同學無不動容,唏噓不已。從那以後,只要是我看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段歌詞的時候,總免不了想到他倆,想到梁山伯祝英台,想到劉蘭英焦仲卿,想到羅密歐和朱麗葉,不禁為生離死別的愛情而心痛不已。

我自認為還算是一個不敢虛度時光的人。回城以後,娶妻生子,送終雙親,蓋房搭窩,經營生活。一邊帶着稚兒參加成人教育,一邊挑燈夜戰讀書寫作。當孩子長大成人,隔輩人業已小荷尖角,忽聽得「門前老樹發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時間都去哪啦,還沒好好感受就老啦」的振聾發聵的發問時,還是讓我的心裡一陣陣發顫,頭皮一陣陣發麻,感慨漢升不再,廉頗老矣。

還有「你那彎彎的憂傷,穿透了我的胸膛」,讓我想起了至今一貧如洗的草原村落;還有「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讓我想起了人到中年拼搏風雨的倔強和不屈;還有「哭一哭笑一笑不用說,人生能有幾回合」,讓我想起了幾番沉浮的人生,想起了「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的歸宿……

[1]

作者簡介

李雨生,喜歡文學。尤其喜歡散文詩歌的創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