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两团一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两团一队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两团一队

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团一队

首次出现;1949年10月16日

训练内容;军姿、正步、表情、军刀营地生活

一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两团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

两团一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团一队"的简称,其中两团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一队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窗口部队,各团均为师建制,除开各地方军区文工团外其余各团均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由于两团一队对士兵的要求与普通部队差别很大,要求的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都较高,因此各团团长都享受军级干部待遇。各团均担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等不同的任务,因此习惯上将其统称为"两团一队"。[1]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包括: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解放军空军政治部话剧团、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解放军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解放军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解放军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解放军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解放军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解放军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解放军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武警总队文工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中国军队专业音乐舞蹈表演团体 。简称总政歌舞团。1953年成立。下设创作室、合唱队、舞蹈队、乐队和舞台美术队等部门。该团作品以反映中国军事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多方位多角度地 塑造中国军人的形象,表现军民鱼水之情。

主要舞蹈作品有《狼牙山五壮士》、《罗盛教》、《湘江北去》、《骄杨颂》、《战马嘶鸣》、《雪山哨兵》和《刑场上的婚礼》等;音乐作品有《英雄战胜大渡河》、《 祖国万岁 》、《我站在铁索桥上》、《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儿》、《野营路上》、《再见吧,妈妈》、《怀念战友》等。该团坚持深入部队、边防为战士演出,并先后赴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日本、朝鲜等国访问演出。

总政治部歌舞团成立于1953年5月。40多年来,歌舞团以其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民族特色、英武的军旅风采而享誉国内外。歌舞团为士兵服务的足迹遍布全国城乡和边防海岛,同时作为国家与军队的文化使者,出访几十个国这用地区,传播华夏文化,赢得广泛赞誉。

建团以来,歌舞团创作演出的许多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先后有上百人次和百余个歌舞作品在全国、全军文艺汇演和重大比赛中获奖,并积累了众多保留节目,如50年代的歌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祖国万岁》、《我站在铁索桥上》,舞蹈《陆军腰鼓》、《不朽的战士》;60年代的歌曲《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儿》、《回延安》,舞蹈《比武》、《怒火在燃烧》;70年代的歌曲《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再见吧!妈妈》,舞蹈《战马嘶鸣》、《练兵场上》;80年代的歌曲《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小白杨》、《我们是黄河泰山》,舞蹈《士兵进行曲》、《海燕》、《在希望的田野上》、《祥林嫂》、《昭君出塞》;90年代先后与部队兄弟文艺团体共同创作演出《人民军队忠于党》、《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爱祖国》、《伟大的长征》、《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大型主题歌舞晚会和历年春节"双拥"文艺晚会,并留下了本团创作演出的反映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大型歌舞作品《军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创作演出并获得文化部文华奖的大型音舞诗《国魂》,留下了歌曲《珠穆朗玛》、《一二三四歌》,舞蹈《壮士》、《英雄》、《士兵的假日》、《飞天》等。

总政歌舞团先后拥有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主要有:著名编导董小吾、胡果刚、朱东林、张文明、蒋华轩、刘英、于增湘、孙加保、左青、张继钢、著名词作家魏风、陈克正、李幼容、高峻、瞿琮、贺东久、赵大鸣;著名作曲家时乐蒙、孟贵彬、彦克、陆祖龙、傅庚辰、徐锡宜、张乃诚、士心、孟宪斌、丁晓里、张卓娅;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徐新、刘云厚、郑健;著名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曲艺表演艺术家教蕴喻、徐有光、寇家伦、苏盛兰、左哈拉、武文夫、李双江、克里木、董文华、程志、王秀芬、郁钧剑、熊卿材、阎维文、毛阿敏、黄宏、蔡国庆、马永木、王中孚、刘敏、周桂新、董贞琼、王霞、沈培艺、李清明、曾民信、李延、陈敏、刘小娜、尹卓林、黄启成、邱辉;著名舞美艺术家刘和平、毕启亮、宋立、樊跃、沙晓岚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1953年5月组建于北京,当时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话剧团。它的前身是1951年3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戏剧队。1980年12月,总政文工团建制撤消,话剧团编制单列,定编为正师级单位,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 总政话剧团在组建过程中,其成员先后来自原华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第四野战军炮 兵政治部文工团、装甲兵政治部文工团(原为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文工团)、军委工程兵学校文工团、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原抗大总校文工团)、西南军区政治部战斗文工团(原八路军一二零师战斗剧社)、总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原新四军雪枫剧社)、总后勤部文工团等八个单位的戏剧工作者,并从军队和地方等文艺团体中吸收了部分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了一个专业设备齐全,艺术人才众多。

50年来,总政话剧团创作演出了286部大型话剧、独幕剧、小品,拍摄了400多集电视连续剧,录制了多部优秀广播剧,大小演出累计上万场次,为中国军旅话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享誉四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

总政治部歌剧团成立于1956年,是全军唯一的大型专业歌剧艺术团体。40多年来,剧团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以军事题材为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歌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剧团创演了《白毛女》、《志愿军的未婚妻》、《柯山红日》、《刘胡兰》、《傲蕾·一兰》、《同心结》、《大野芳菲》、《党的女儿》、《克里木参军》、《沙海中秋》、《芦花白·木棉红》、《中国歌剧片段精选》、《屈原》等百余部歌剧。其中《党的女儿》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大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克里木参军》获第五届文华新剧目奖和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大型音乐剧《芦花白·木棉红》获1996年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奖、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剧团还排演过前苏联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意大利歌剧《托斯卡》,以及许多外国名歌剧的选场,为中国歌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剧团造就和聚集了丁毅、田川、张启舜、王云之、陈奎及、王祖皆、张越男、张海伦、杨洪基、张积民、王静、秦鲁锋、孙丽英、程桂兰、潘淑珍等一大批驰名军内外的优秀歌剧艺术家,涌现了戴玉强、黄华丽、陈淑敏等才华横溢的歌唱家。 剧团曾出访过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为祖国和人民解放军赢得了荣誉。 剧团现有著名艺术家:杨洪基(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剧《屈原》、《党的女儿》)、张积民(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剧《两代风流》、《火红的木棉花》)、王静(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剧《芳草心》、《大野芳菲》)、秦鲁锋(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剧《同心结》、《特区回旋曲》)、孙丽英(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剧《沙海中秋》、《党的女儿》)、程桂兰(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剧《芦花白·木棉红》、《党的女儿》)、潘淑珍(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代风流》)等。

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原名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成立于1951年5月,由四野编入海军的几个部队文工团合编而成。

歌舞团具有很强的创作实力,拥有胡士平、单文、吕远、王锡仁、刘诗召、付林、王持久等一批卓有成就的词曲作家、舞蹈编导和舞美设计师。艺术家们创作演出的歌剧《红珊瑚》,以其很高的艺术成就载入歌剧史册,成为中国歌剧经典之一;歌舞《水兵光荣》把毛主席视察海军这一重大事件,以艺术的形式搬上舞台,为后人留下深远影响。大型油画《检阅》深刻表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军委海上大阅兵的恢弘情景,在全国美展上引起轰动,一举夺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歌舞团创作的大量优秀歌舞等作品在军内外获奖和广泛流传,如歌曲《人民海军向前进》、《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军港之夜》、《泉水叮呼响》、《爱的奉献》、《父老乡亲》、《大雁情》、《天蓝蓝,海蓝蓝》、《红月亮》等;舞蹈《轮机兵舞》、《华夏喜鼓》、《锚的随想》、《搏风击浪》、《相逢离别时》等。

歌舞团培养造就了几代海军歌舞艺术人才,主要有吕文科、卞小贞、苏小明、李静娴等著名歌唱家。90年代以来,青年歌唱演员宋祖英、范琳琳、吕继宏、陈红等一批新秀脱颖而出,享誉军内外:宋祖英在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中获一等奖,在第五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中,一人获得两个金奖;范琳琳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吕继宏在文化部主办的民族唱法大赛中荣膺第一名;陈红在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二名。近几年又有不少新生力量加入到海军歌舞艺术的行列中来,在这块蓝色的艺术沃土上锻炼成长

现任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大校:宋祖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管乐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大型音乐表演团体。国家的礼仪乐队,中国唯一的大型管乐演奏团体,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52年7月正式成立,全团400余人。罗浪、王建中、石磊、马国平、刘玉宝曾先后担任团长。乐团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典礼、重要会议、迎送国宾等仪式举行音乐演奏,在艺术上着意追求中国气派。乐队合奏水平日益提高,能较完美地演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中外作品;培养出艺术造诣较深的指挥、独唱、教学等人才;建立了具有丰富军乐写作经验的创作队伍;积累了一批水准较高的曲目,乐团的保留曲目包括《北京喜讯到边寨》、《运动员进行曲》、《人民军队永远向太阳》、《祖国交响乐》等。军乐团经常接待来自各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乐团还经常举办音乐会,出访世界各地。乐团以雄壮、磅礴的气势,明快、清新的风格,高超的演奏水平,为中国军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艺术家包括指挥家刘玉宝、吕蜀中,作曲家李延生、魏群,演奏家孙大方(圆号)、朱尧洲(小号)、牛占英(双簧管)等,歌唱家韩芝萍、王莉华等。

军乐团自组建以来,以严整的军容、严明的纪律和精湛的技艺完成各类司礼任务5000余次,先后迎送过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军事代表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庆典和全国党代会 、人大、政协等重要会议的音乐演奏任务。军乐团每年组织人员深入部队慰问基层官兵,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迄今已演出军乐团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宴会上演奏音乐会2000余场。作为国内管乐艺术的重要基地,军乐团经常组织专家为全国全军近百个管乐队进行辅导,为普及和提高我国的管乐艺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乐团还应邀赴日本、泰国、法国、芬兰 、新加坡、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参加国际性军乐比赛和访问演出。

军乐团在艺术上追求民族化 、专业化、大众化,并以演艺上乘、形式多样、格调清新、 雅俗共赏、气势恢宏的特色而独树一帜。演出形式有:不同规模和形式组合的合奏、重奏、齐奏,各种管乐器独奏,声乐独唱、 重唱,队列行进吹奏表演及说唱艺术表演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观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为广播电台 、电视台、音像公司提供了大量音乐节目,录制、灌制百余种音乐唱片、磁带,出版发行数百册(份)管乐总谱和专著。先后有200多部(首)作品、100多人次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获奖。主要代表性曲目有:《交响诗--风暴》、《北京喜讯到边寨》、《葬礼进行曲》、《万岁,伟大的祖国》、《军民并肩》、《运动员进行曲》、《骑兵团进行曲》、《热巴》、《羌歌》、《阿细舞曲》等。

军乐团培养造就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艺术人才,主要有刘玉宝、吕蜀中、程义明、马文、于海、李桐树、李延生、郑路、魏群、季承、严晓藕、王和声、牛占英、孙大方、朱尧洲、李复、鲁济生、骆延禧、齐景全、逄丰成、赵伟明、李昌虎、韩芝萍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礼仪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精华,军人执行的国礼、军礼更是一种精粹。

三军仪仗队建队以来,先后圆满完成了外国首脑访问,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国旗升降、颁奖等3000多次仪仗司礼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赢得了国内外公众和舆论的广泛赞誉。

发展历史

1946年3月4日,为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展现解放区人民军队的力量,党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仪仗队。当时从驻南泥湾某团中挑选500名战士,组成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1949年10月底,毛泽东主席指示中央警卫团将警卫营的一连改为仪仗连,担负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同年10月16日,仪仗连首次出现在苏联驻中国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的仪式上。

1952年,周恩来按照毛主席指示,正式组建仪仗队。具体条件是: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个头适中,相貌英俊。1953年6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同年,11月12日,朝鲜首相金日成来华访问,新组建的中国仪仗队迎来建队后第一位外国元首。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队员选拔

仪仗队的选拔,过去建队初期,是从全军训练好的新兵中挑选。60年代开始,是从全国各地征选。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体重八十公斤左右,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选拔的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仪仗队选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5到1米90之间!并且历年选拔条件和身高都有所提高。

训练内容

【军姿训练】

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也是军人的必修课目,在三军仪仗队中,每一个仪仗兵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的站立三个小时以上。

【正步训练】

正步是仪仗队的基本步伐,也是仪仗队员最基本的训练,同时也是对他们以智力和耐力的培养与锻炼。为了从练兵场走向阅兵场,他们每个人每年平均要穿破七双皮鞋,每一个士兵脚上都有磨破的伤痕。正步伴随着每一个士兵走完他的军旅生涯。每一个仪仗兵队员在服役期间说走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表情训练】

在三军仪仗队中,表情是对内在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检验。在这里,每个仪仗兵,面对外宾时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训练眼神,3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透过他们的目光,体现出的是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军刀训练】

中国仪仗队的持刀礼节是从1992年开始的。它是跟中国历史上无数用到何其并用刀种的有关理解,参照国际惯例设计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这六种具有中国军人特色的持刀礼节。军刀与仪仗队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军队仪仗兵特有的风帆。

【营地生活】

三军仪仗队是一群特殊而普通的军人。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直接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代表着民族的尊严。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军人有着同样的待遇,有着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