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鱼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南鱼藤 |
中文学名:中南鱼藤 拉丁学名:Derris fordii Oliv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豆目 科:豆科 属:鱼藤属 |
中南鱼藤,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鱼藤属植物中南鱼藤的茎,能够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疡,疥疮,疥癣,丹毒,无名肿毒,虫蛇咬伤,皮肤红肿热痛。
基本内容
- 中文学名: 中南鱼藤
- 界: 植物界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豆目
- 科: 豆科
- 种: 中南鱼藤
- 二名法: Derris fordii Oliv
- 门: 被子植物门
- 亚纲: 蔷薇亚纲
- 亚目: 豆亚目
- 属: 鱼藤属
- 分布区域: 中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攀援状灌木。羽状复叶长15-28厘米;小叶2-3对,厚纸质或薄革质,卵状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13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略钝,基部圆形,两面无毛,侧脉6-7对,纤细两面均隆起;小叶柄长4-6毫米,黑褐色。
圆锥花序腋生,稍短于复叶;花序轴和花梗有极稀少的黄褐色短硬毛;花数朵生于短小枝上,花梗通常长3-5毫米;小苞片2,长约1毫米,生于花萼的基部,外被微柔毛;花萼钟状,长2-3毫米,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萼齿短,圆形或三角形;花冠白色,长约10毫米,旗瓣阔倒卵状椭圆形,有短柄,翼瓣一侧有耳,龙骨瓣基部具尖耳;雄蕊单体;子房无柄,被白色长柔毛。
荚果薄革质,长椭圆形至舌状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1.5-2.3厘米,扁平,无毛,腹缝翅宽2-3毫米,背缝翅宽不及1毫米,有种子1-4粒;种子褐红色,长肾形,长14-18毫米,宽约10毫米。花期4-5 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地路旁或山谷的灌木林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主要价值
【药 名】:中南鱼藤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中南鱼藤的茎。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用于痈疽疮疡,疥疮,疥癣,丹毒,无名肿毒,虫蛇咬伤,皮肤红肿热痛。
【性味归经】:苦,寒。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研末调涂。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考 证】: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1]
参考文献
- ↑ 中南鱼藤根皮中的杀虫成分研究,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