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原图链接来自 吴江通 的图片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亦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的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多伦路201弄2号,占地面积684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是一座三层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园住宅,建于1924年。1925年,上海艺术大学发生风潮,陈望道等教职员在此另办中华艺术大学,为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1]。同年原中华艺术大学停办。

1980年8月26日,中华艺术大学旧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初,当局方才得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原来在中华艺术大学旧址举办,于是决定在多伦路145号建立纪念馆,纪念馆于1990年3月2日对外开放。2001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迁移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实际召开的地点多伦路201弄2号,同年12月8日重新对外开放。2003年1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外多伦路201弄4号为新中国剧社旧址。多伦路201弄89号为郭沫若多伦路旧居。

简介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市多伦路201弄2号(原窦乐安路233号)。“左联”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2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自己的艺术人才,在此创办了“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举行。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3月2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出席会议有50余人,潘汉年代表党在会上讲话,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讲演。大会推举鲁迅、沈端先、钱杏村、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为常务委员,周全平、蒋光慈2人为候补委员。 大会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漫画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研究会。左联盟员由最初50余人发展到300余人左右,北平、广州、日本东京等成立分盟。机关刊物有《萌芽》、《拓荒者》、《前哨》、《北斗》等。同年加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解散。

左联纪念馆,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一度误认为多伦路145号为左联会址,经许幸之提供照片,确认多伦路201弄2号为左联会址。馆名由左联老盟员、上海市委老领导夏征农同志所题。左联纪念馆建立于1989年10月,由虹口区人民政府、虹口区文化局及社会筹资,在多伦路145号修缮落成了左联纪念馆。 2001年左联会址纪念馆迁回多伦路201弄2号原址。虹口区人民政府加大对文物旧址的保护,出资数百万元对多伦路201弄2号左联成立大会会址内的居民进行了动迁,并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出专项资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址进行全面复员修缮。其中上海市文管会出资百余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整幢建筑进行修缮,虹口区人民政府负责对居民进行动迁及左联史料展厅基本陈列的施工布展。

2001年左联会址纪念馆迁回多伦路201弄2号原址,同年12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2]。 新馆对原有陈列进行了重新设计,展览面积共计267平方米。一楼为成立大会原址,二楼为展厅。展厅分为“创建历程”、“文学成就”、“反抗牺牲”、“纪念研究”四大部分,以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主线,充分运用馆内珍藏文物,辅之以幻灯、录象、电影、声控、光导纤维等现代展示手段,生动形象、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左联成立至解散六年间的活动情况和辉煌成就。 形式服从内容,左联纪念馆为了强调本馆的作家特性,将陈列版面制作成一本本打开书的形状,将左联机关刊物封面做成陈列背景,来烘托气氛。 在跨入21世纪之时,电脑、声光电、多媒体功能,已成为现代化纪念馆应用、展示手段的一个重要部分,新建的左联史料陈列,充分运用电脑多媒体与陈列展示有机结合的手段,尽量满足游客观众的需要。 左联纪念馆尽管是个小馆,但是,它紧跟世界先进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匠心独具的设计手段、精致到位的陈列制作,在全国同规模博物馆陈列中尚属领先,对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视频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 相关视频

左联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