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Clinical Microbiology Division of CSM)成立于2009年8月30日,是经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会同意,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民政部批准的国家二级学会。
机构简介
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是针对临床微生物学这一专门领域所建立的中国微生物学会的下属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学术交流、科研考察、专业培训、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国际合作和咨询服务。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申请成立的构想报告最初是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1]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谷海瀛教授提出的,旨在推动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发展。这一构想提出后得到了国内广大从事临床微生物学的专家学者们支持,经过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最后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民政部批准同意,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8月2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燕泰国际大酒店召开了成立大会,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赵国屏院士和海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隋枝叶女士完成了揭牌仪式,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它的诞生意味着中国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开始了新纪元。
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最早在海南省海口市成立,挂靠在海南省临床微生物学检测与研究中心。后因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谷海瀛教授被引进至宁波大学工作,经中国微生物学会2010年10月30日第九届第九次常务理事会表决同意,机构迁往浙江省宁波市,挂靠单位变更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目前该专业委员会已拥有全国委员50名。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将成为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发展的领军力量。
相关资讯
山东大学承办2022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年会暨“崂山论肠菌”学术论坛
8月24日至27日,2022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年会暨“崂山论肠菌”学术论坛在青岛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热心肠研究院协办、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论坛名誉主席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印遇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陈子江教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会长、山东大学刘双江教授,山东大学李盛英教授为本次大会的共同主席。
开幕式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总干事长刘平生研究员带来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的视频和祝词。徐涛院士简要介绍了生物物理学会始终坚持“五湖四海”的民主办会方针,以及在促进生物物理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肠道菌群[2]研究作为方兴未艾的前沿,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期待年会能够促进相关领域专家交流合作和学科交叉融合,谋划好肠道领域的长远布局和发展。
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即墨区委副书记毛军响简要介绍了青岛蓝谷的区位优势、发展成果和目标愿景,充分肯定了山东大学及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促进蓝谷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加盟青岛蓝谷,共创美好未来。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常务副校长韩建新回顾了山东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特别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和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加快生命学科发展,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是国家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人体微生物组特别是肠道菌群更是支撑未来医药产业和医疗事业的基石,希望通过本次年会,加强学术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肠道菌群学术研究到达新的高度。
德国国家工程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教授介绍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微生物技术研究,特别是肠道微生物领域研究方面的有关情况。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本次论坛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成引领国际国内肠道菌群领域研究的学术品牌。
开幕式后,举行了院士报告、大会特邀报告、iMeta创刊仪式和“康肠有道,得识有君”肠道菌群中青年学者资助项目启动仪式。赵国屏院士作了题为“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研究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挑战”的报告,从焦瑞身先生教我做科研、微生物/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疾病、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和人体健康/疾病的认知和挑战、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的微生物学研究范式与精准医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学术心得和研究进展。陈子江院士作了题为“肠道微生态与女性生殖健康”的报告,从肠道微生态概述、肠道微生态与代谢性疾病、肠道微生态与女性生殖健康、肠道微生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及潜在机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印遇龙院士作了题为“肠道微生物与脂肪代谢研究进展”,从研究背景意义,瘦肉型和脂肪型猪肠道微生物差异,褪黑素、HMB、丝氨酸等通过肠道菌群改善脂肪代谢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肠道微生物与脂肪代谢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的广泛应用前景。姜长涛教授、刘宏伟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的交互调控作用”“药用真菌活性分子靶向调控肠道菌群”的报告。
本次论坛设置“肠道菌群互作及功能基础研究”“肠道菌群与慢病的人群队列及临床研究”“肠道菌群与免疫”“肠道菌群数据挖掘与表征新技术”“肠道菌群干预与应用转化”“青年论坛”“期刊编辑与青年学者面对面”七个分会场,共有48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设有34个学术墙报进行展示和交流,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大会评选出两位优秀青年科学家,5位优秀学术报告人及5个优秀墙报奖。此外,本次年会还召开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理事会。
参考文献
- ↑ 免疫学重点总结(一) ,搜狐,2017-11-10
- ↑ 肠道菌群这么重要!你都了解吗?,搜狐,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