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建于1987年6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实验站位于长江三角的洲腹地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北纬31°33′,东经120°42′),是中国生态系统[1]研究网络的基本台站。本站是中国科学院设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从事农业、资源、生态和环境研究的重要试验基地,傍205省道,北离常熟市10公里,南距苏州市30公里。

机构简介

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资源环境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常熟站将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着监测、研究和优化模式的示范开展工作,把常熟站建成区域生态环境要素长期定位监测和数据积累的重点站;区域生态环境过程及其机理的野外研究试验基地;国民经济建设中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关键问题和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和优化模式的示范基地。

本站将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章程>>的规定进行管理和运行。站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站长负责制,在运行方式上,采用开放、流动、竞争机制,除设立部分管理和研究岗位外,主要通过吸引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来站工作,对自带课题、经费和仪器设备来站工作的学者,本站将优先提供试验场地、试验条件和研究助理。

常熟站宜兴基地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渭渎村,北纬31°16',东经119°54',东距太湖西北岸仅1 km,距离南京约150公里。年平均气温15.7 oC,年降雨量1177 mm。主要针对农田氮磷迁移转化规律、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农田固碳减排综合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型肥料农业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综合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亚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探索生物―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协调,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多种优化模式;研究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以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措施。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食物安全、土壤生产力提高与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也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提供水、土壤、气侯与生物等方面的长期监测数据,为研究国家尺度,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

1.生态环境相关要素(包括水、土、气、生)的长期定位监测、基础数据的积累与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分析和预测。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

3.设施农业的理论及相关技术。

4.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技术体系的开发以及人工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的构建与试验示范。

5.农业面源污染(农用化学品、畜禽粪便、乡村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

6. 城郊型高效农业生态模式。

7.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减排机理研究。

8.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

支撑条件

常熟站站区有基础设施良好的试验用地60亩,建有自动观测、记录气象站、农田气候观测场、大型排水采集器、农田生态环境要素综合观测场、长期采样地及半温控温室1400M2等田间研究观测设施。

拥有工作生活用房1200M2,有各类常规分析实验室、样品处理室、生物室、仪器室、计算机房及展览室,并配备气象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氧弹热量计、CO2分析仪、TDR水分测定仪、Smachem140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元素[2]分析仪、植株水势测定仪、自动滴定仪、球形研磨仪、叶面积仪、微波消解炉、高精度天平、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常规分析和监测仪器近30台,还有SUN工作站、快速的网络系统。交通备有考察车2辆(商务别克,7人座,北京现代3,5人座),田间耕作小型拖拉机4台、试验专用脱粒机4部。并设有招待所(电视、空调、淋浴等设备齐全)、餐厅、会议室、娱乐室,可供25~30人的工作和学习。

常熟站宜兴基地始建于2002年,作为“十五”863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的野外试验与技术研发基地,一直延续至今。常熟站宜兴基地安装了Eigenbrodt自动干湿沉降仪、NL-5+自动气象站,建设了40 m2工作用房和供电专线等基本设施。目前共有实验地30余亩,拥有农田氨挥发、温室气体排放、淋洗、径流、同位素示踪、15N肥料包膜造粒、新能源秸秆炭化、田间试验模拟系统、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观测、制造技术与装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