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注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子注量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1]。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2]。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名词解释
以入射中子数目描述中子辐射场性质的一个物理量。是在空间一定点上,不论以任何方向入射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的中子数目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单位是n/cm2,n代表中子。
中子注量中定义为dN除以如而得的商,即
φ=dN/da
式中dN为进入截面积为da的球体元的中子数。
中子注量常用的单位是n/cm2,n代表中子。单位时间内的注量称为注量率,常用单位为n/cm2·s。中子注量率对时间积分就是中子注量。在一些文献中,把注量称为“通量”,把注量率称为“通量密度”。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汉字演变简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汉字字形看五千年社会变迁,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