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是衛生部直屬全國重點高等 口腔醫學院校。其宗旨是培養高級口腔醫學人才,提高 口腔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水平,承擔國家、衛生部、廣東省有關科研項目。其前身之一為廣東光華醫學院 口腔專業。1974年建立中山醫學院口腔醫學系,1997年12月成立 中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2001年10月與 中山大學合併成立新中山大學,原中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更名為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光華口腔醫學更名為附屬口腔醫院。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學科設置齊全,設有19個教研室,其中口腔頜面外科為亞洲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培養試點基地、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學院已形成包括博士後、博士、碩士、七年制本碩、全日制五年制本科和非全日制本科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承擔國家級、省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學院擁有國際一流的教學平台,率先引進國外先進教學設備,建設了多媒體仿頭模實驗室,並在省內建成11個口腔醫學[1]臨床實習基地,為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和科研能力提供優越條件,每年以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教學質量向國內外輸送大批優秀畢業生、留學生、進修生等各類口腔醫學專業人才。根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2008~2011年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顯示,中山大學在口腔醫學研究生教育排名中連續位居全國第五。
層次辦學
學院教職員工300餘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1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9人,講師(主治醫師)60餘人。學院現招收7年制本科生,每年招30名;5年制本科生,每年招生60餘名,成績合格的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內科學等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至今己有7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學院同時實行多層次辦學,承擔多項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舉辦成人教育大專班。學院設有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預防醫學,口腔材料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和口腔解剖生理學等8 個教研室。此外,學院口腔醫學實驗中心已建立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詳細信息
學院的臨床教學基地有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附屬第一、二、三院口腔科。共有病床 117張,其中光華口腔醫學院擁有口腔頜面外科病床66張;口腔綜合治療台 160張。除普通門診外,設有教授門診和牙體牙髓病、兒童牙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正頜外科、先天性唇齶裂、口腔頜面部腫瘤、口腔頜面部整形美容、顳下頜關節病、口腔修復、口腔正畸和口腔種植等專科門診。日診量達 1千多人次。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廣東省科委、衛生廳等下達的科研任務。近年來有11項科研成果通過鑑定並獲獎,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1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廳級科技進步獎3項。獲中國專利9項。有300餘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口腔專業雜誌發表。 學院重視發展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先後與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瑞典、丹麥、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舉辦國際口腔醫學學術會議,簽訂多項國際合作項目。聘請客座教授8人。
學院領導班子在中山大學「團結奮進,共創輝煌」的旗幟下,開拓進取,帶領全體教職員工向國際知名、國內一流、具有南方特色的現代化口腔醫學院邁進。
研究機構
中山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是我國口腔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廣東省唯一的省部級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凝聚了一支口腔醫學科研團隊,緊密圍繞國家和地方口腔醫療衛生需求,以口腔重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防治新技術為研究主線,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研究。所開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在多學科領域進入國內外先進行列。近5年共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項、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111項、其它各類項目72項,科研經費合計3461.4萬元;發表學術論文913篇,其中SCI[2]收錄174篇、影響因子3.0以上的41篇,主編學術專著19部,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等專著31部;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綜合實力進入國內同類學科的先進行列,引領並推動華南地區口腔醫學的科學創新發展。
視頻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口腔醫學專業介紹以及全國口腔醫學院校排名 ,搜狐,2020-06-29
- ↑ 什麼是SCI、SSCI、CSSCI?你弄明白了嗎?,搜狐,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