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緬印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緬印戰區(CBI)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對其在中國、緬甸印度駐軍的稱謂。最高統帥為蔣中正,參謀總長為史迪威。在這一戰區知名的部隊包括中國遠征軍、飛虎隊、駝峰航線上的運輸和轟炸部隊、建造中印公路的工程兵部隊,以及麥瑞爾突擊隊。

中緬印戰區的形成

1942年初日軍進攻緬甸,滇緬公路受到直接威脅。仰光是滇緬公路的入口,日軍占領仰光就等於切斷了中國唯一與外界相連的國際運輸通道。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因為滇緬公路被切斷而退出戰爭,更不希望日本人攻下緬甸後揮師進攻印度與德軍會師。然而當時英軍在緬甸的兵力僅僅有3個師之多,這些部隊顯然不足以抵擋日軍的進攻。所以,美國政府希望中國能出兵與英美軍隊一起保衛緬甸。但是英國人並不想邀請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來緬甸。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一旦邀請國民革命軍入緬參戰,美國肯定會逐步武裝這支軍隊。英國人狹隘的看法,使保衛緬甸的計劃坐失良機,並為後來緬甸的陷落埋下了禍根。

1942年元月底日軍出人意料地以18,000人打敗了30,000裝備精良的英軍,迅速攻下緬甸的第2大港口城市毛淡棉。在緬甸南部防守的英軍潰不成軍。這時,英國政府緊急派員求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統帥蔣中正,請求中國趕快出兵緬甸。蔣中正派出了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第5軍。隨同第5軍出征的還有第6軍和66軍,組成了抗戰歷史上著名的「中國遠征軍」[1]

同古阻擊戰

1942年3月中國軍隊沿着滇緬公路開進了緬甸,200師率先到達緬甸北部城市臘戍。正當200師登上火車出發時,前方傳來戰報:仰光陷落了,英國軍隊已毫無鬥志,正向北部撤來。這是英國政府猶猶豫豫、貽誤戰機的結果。仰光港的大批中國物資全部落入敵手。

一邊是野心勃勃的日本軍隊在北上,一邊是志在必勝的中國軍隊在南下,1942年3月29日這兩支軍隊在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相會了。 由於英軍在連續幾次敗給日軍之後,已毫無鬥志,一與日軍交火就潰不成軍。3月中旬英軍在不打一聲招呼的情況下倉皇撤退,一下把中國軍的右翼暴露給敵人,接着日軍乘勢占領了遠征軍背後的機場,把退路也斷了。

200師的退路被切斷以後,仍繼續頑強作戰。戴安瀾立下遺囑準備與同古城共存亡,經過20多天的激戰,200師與日軍第55師團都已精疲力盡,日本第56師團趕來,攻破了200師的防線,並形成分割包圍之勢。鑑於這種情況,第5軍軍長杜聿明將軍命令新22師火速趕往同古救出200師。經過奮勇奮戰,新22師終於幫200師殺出一條血路,突圍而出。但此時這支最精銳的中國部隊已經傷亡過半,元氣大傷。

仁安羌戰役

200師撤出同古,並沒有影響曼德勒會戰計劃。根據這個計劃中國軍隊的第5軍將布防在曼德勒以南的正面方向,第6軍布防在第5軍以東,英軍布防在第5軍以西,當時中美英聯軍的總兵力近200,000,日本3個師團的總兵力是100,000,如果盟軍齊心協力共同對敵的話,曼德勒會戰就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在這時,西線的英軍又出了問題。 4月中旬日軍第33師團出人意料地迅速包圍了西線仁安羌的英軍,英國軍隊一被包圍,馬上就亂成一團,這支部隊由亞力山大將軍率領。亞力山大在兩年前的敦克爾刻大撤退中統帥英軍,他匆匆組織了多次突圍,但毫無效果,軍心大亂的英軍在敵人強大的火力下一觸即潰,眼看數萬英軍幾個月前在新加坡向日本投降的一幕就要在仁安羌重演。

4月16日中國軍隊新編第38師趕到仁安羌,這支部隊的一個團在坦克的掩護下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半天以後,包圍圈被撕開,救出了被圍多日的英軍。中國軍隊又在他們身後堅守了3天,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和新聞記者500多人。

仁安羌戰役是中國軍隊入緬參戰後的第一個勝仗[2],把英軍救出來的新38師師長是孫立人,孫立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赴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攻讀軍事,並以優異的成績從這所著名的軍校畢業。1932年淞滬會戰(一·二八事變)中,孫立人就因為戰功突出而屢受嘉獎,但是真正使他展露頭角的還是這次仁安羌戰役。

視頻

中緬印戰區 相關視頻

經典人文地理:中緬印戰區風雲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史迪威被任命為中緬印戰區參謀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