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鬱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藥鬱金 |
鬱金,中藥名。為姜科植物溫鬱金Curcuma rcenyujin Y,H. Chenet C.Ling、薑黃Curcuma longaL.、廣西莪朮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朮Curcuma pha eocaulis Val.的乾燥塊根。
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其餘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
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泥沙和細根,蒸或煮至透心,乾燥。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鬱金
- 別 名:川鬱金 廣鬱金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姜目
- 科:姜科
- 屬:薑黃屬
- 種:鬱金
- 分布區域:浙江、四川、廣東、廣西、台灣、江西等地
- 採收時間: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
- 用量:3~10g
- 毒性:無毒
- 貯 藏:置乾燥處,防蛀
目錄
1 生理特性
2 產地
3 入藥部位
4 炮製方法
5 藥材性狀
6 性味
7 歸經
8 功效
9 主治
10 相關配伍
11 用法用量
12 禁忌
13 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1、溫鬱金: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稍扁,有的微彎曲,兩端漸尖,長3.5~7cm,直徑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規則的縱皺紋,縱紋隆起處色較淺。質堅實,斷面灰棕色,角質樣;內皮層環明顯。氣微香,味微苦。
2、黃絲鬱金:呈紡錘形,有的一端細長,長2.5~4.5cm,直徑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黃色,具細皺紋。斷面橙黃色,外周棕黃色至棕紅色。氣芳香,味辛辣。
3、桂鬱金:呈長圓錐形或長圓形,長2~6.5cm,直徑1~1.8cm。表面具疏淺縱紋或較粗糙網狀皺紋。氣微,味微辛苦。
4、綠絲鬱金:呈長橢圓形,較粗壯,長1.5~3.5cm,直徑1~1.2cm。氣微,味淡。
產地
我國南部和西南部。主產浙江、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江西。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塊根。
炮製方法
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藥材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長條形薄片。外表皮灰黃色、灰褐色至灰棕色,具不規則的縱皺紋。切面灰棕色、橙黃色至灰黑色。角質樣,內皮層環明顯。
性味
辛、苦,寒。
歸經
歸肝、心、肺經。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
主治
用於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
相關配伍
1、痔瘡腫痛∶鬱金末,水調塗之,即消。(《醫方摘要》)
2、耳內作痛∶鬱金末一錢,水調,傾入耳內,急傾出之。(《聖濟總錄》)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不宜與丁香、母丁香同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欲死,失心顛狂蠱毒。
2、《本經逢原》:鬱金辛香不烈,先升後降,入心及包絡。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破惡血。血淋,尿血,婦人經脈逆行,產後敗血衝心,及宿血心痛,並宜鬱金末加薑汁、童便同服,其血自清。
3、《本草求真》:其氣先上行而微下達。凡有宿血凝積。及有惡血不堪之物。先於上處而行其氣。若使其邪其氣其痰其血在於膈上而難消者。須審宜溫宜涼。同於他味。兼為調治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