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基督教会协和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基督教会协和书院
图片来自schooland

协和书院(全称中华基督教会协和书院英语: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eep Woh College)由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管理,位于九龙蒲岗村道171号,是香港一所政府津贴男女中学,采用英语教学。该校学生在公开考试中成绩优异,在学术、体育及音乐方面均有杰出成就,是一所著名地区学校。

校史介绍

于1911年,美国传教士碧卢夫人[1] (Mrs. Lear Bigelow)于广州创立“协和”,首创幼稚园及幼稚园师范班,开拓中国幼儿教育之先河。1947年廖奉灵校长和美国传教士施礼嫦女士来港设校,校址位于九龙塘根德道22号。1952-56年间校址由根德道搬到亚皆老街,至1960年小学部搬往太子道。至1971年获政府拨地,协和书院正式迁入蒲岗村道新校舍。校舍于1971年荣获“东南亚学府设计奖”,及后至2006年,校舍新翼大楼落成,为学生提供设备更完善的学习环境。所属组别:1B。

办学宗旨

秉承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透过学校,传道服务”的精神,贯彻启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美、灵六育,达至“进德修业,荣神益人”之目标。

历史

年份 事件
1911 美国碧卢夫人(Mrs. Lear Bigelow)于广州西关创立慈爱保姆传习所(协和幼稚园),致力幼儿教育工作。
1921 广州市西买地五十几亩起校舍,增设小学部。
1931 中华基督教会广州协会加入赞助,廖奉灵硕士出任校长,并向政府办理立案,改办为中学,定名协和女子中学校,校训是“尔识真理,真理释尔”。
1947 校长和施礼嫦女士来港策划设校,租用九龙根德道22号作校址。
1956 协和女子中学校获美国长老会捐助40,000元于西洋菜街买校舍。在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总干事汪彼得牧师的协助之下,向政府取得太子地段建立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
1969 小学部转为津贴学校,同年获政府批出慈云山地段50,000多呎,建立协和书院。
1971-1979 中学部搬入新校舍,校舍曾经获东南亚学府设计
1999 教育统筹局(今教育局)语言政策标准,该校被评为英文授课中学

校歌

该校与其区会学校的校歌不同,加上该校以英文为教学语言,因此校歌源用英文版本。该校校歌共有5节,每节旋律皆是一样,惟歌词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碧卢夫人,it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