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税同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非关税和经济联盟 |
中文名: 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 性质: 国际经济组织 位置: 非洲地区 |
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 (Customer and Economic Union Of Central Africa--CEUCA) 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该组织成立以来,为促进地区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单一货币的发行和统一金融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同盟各国掌握了独立的货币权威,同样也为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这一组织在中部非洲地区和整个非洲大陆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1]
形成与演变
1964年12月,地处中非地区的原法国殖民地刚果、加蓬、喀麦隆、乍得和中非五国元首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会议。 五国领导人就如何加强地区的团结与合作,发展地区经济和贸易,方便地区工农业产品自由流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取得共识。12月8日,五国领导人正式签署了关于建立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同盟条约(以下简称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该条约于一年后生效。
但是,1968年4月,乍得和中非同扎伊尔另组中非三国国家联盟,同时宣布退出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同年12月,中非又脱离三国联盟,重新入盟。75年至83年,乍得仅以观察员国资格列席了同盟首脑会议。83年12月同盟批准赤道几内亚为其第五个成员国。84年12月同盟第二十届首脑会议批准乍得重返同盟的要求。
根据同盟条约的规定,该组织向所有非洲主权国家开放。但因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现获准入盟的只有六个国家,即喀麦隆、刚果、加蓬、乍得、中非和赤道几内亚。
组织机构
国家首脑会议为同盟最高机构。会议主席由各国元首轮流担任,任期一年。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就本地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调整、修改并制定共同执行的方针和政策。
管理委员会是同盟的常设机构,由成员国财政部长组成。 执行主席由各国部长轮流担任,任期一年。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首脑会议确定的方针和政策,组织完成各项使命,商讨并制定出有关的政策、法令或法规。管理委员会每年开会一至二次,但习惯上只是在首脑会议前夕开会,为首脑会议做准备。
总秘书处同样是同盟常设机构,负责日常性的各项工作, 如组织召开首脑会议,特别会议或专家会议,编写年终报告,宣布有关法令,发表各类公报等。总秘书长由首脑会议任命,任期三年。现秘书处总部设在中非首都班吉。其行政预算由首脑会议确定,原则上由各国均摊。
目标和任务
同盟各国一致认为,只有团结与合作,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经济联系,才能建立广阔并具有灵活发展政策的经济区域。 也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中非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同盟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地区合作,逐步建立中非共同市场;
--取消内部之间的贸易壁垒,为扩大市场和改善生活条件作贡献;
--本着既重视各国利益又适当照顾经济最不发达成员国的原则,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特别是通过合理规划和分配集体生产项目来加强一体化的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建立包括法院、议会、审计法院等机构在内的新的中非经济和货币共同体。
存在问题
1、工业体系尚未建立,经济互补性差
实事求是的说,同盟成立至今,各国为实现目标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但是,由于经济困难,导致成员国在提供支持时往往打了折扣,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应有的作用发挥不了,一体化的进程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同盟的工业体系近二十年来已先后进行过二次调整,建立了一批生产性或加工型的企业,生产能力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总体布局仍不合理,工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并未形成符合地区经济规模需求的工业体系。 另外,由于殖民历史所造成的单一经济结构,各国发展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企业,因此存在着一定的竞争。这种状况,正如同盟秘书长在报告中所指出的:"同盟的企业基本是相似的,企业间尚不能进行充分合作,而且互补性较差。"
从同盟现有的产业结构来看,可以说,除喀麦隆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能生产诸如啤酒、火柴、电池、蚊香、肥皂、水泥、铝板、洗衣粉、染色布等产品外,其他成员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型的生产企业,至今仍然是靠出口原料(如石油、木材、棉花、可可、咖啡、橡胶、香蕉等),换取工业制成品。这种现状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2.预算经费不足,一体化的进程受到影响
根据条约规定,同盟机构的预算经费是由成员国分担的。由于各国近年来都遇到了经济困难,致使同盟的预算经费严重不足,许多研究工作无法开展。可以说,以目前的预算标准来面对要实现的计划和任务,是不够的,许多涉及一体化的研究项目进展缓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从情况分析来看,同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上二个方面。虽然成员国领导人在首脑会议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