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麥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喀麥隆
喀麥隆 | |
---|---|
喀麥隆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u Cameroun)通稱喀麥隆,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單一制共和國,西方與尼日利亞接壤,東北與東邊分別和乍得與中非相靠,南方則與赤道幾內亞、加蓬及剛果共和國毗鄰。海岸線緊依邦尼灣,其屬於幾內亞灣及大西洋的一部分。
喀麥隆由於其地質與文化的多樣性,而有「小非洲」美譽,其自然地理風貌相當豐富。當地的最高峰是西南部的喀麥隆火山,大城市則有杜阿拉、雅溫得及加魯阿等,並棲居了超過200個種族與語言族群。
喀麥隆以其國家足球隊及本土音樂風格著稱,其中又以馬庫薩與比庫西最為人知。
喀麥隆是非洲聯盟的創始國之一,在非洲政治經濟領域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為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成員國之一,喀麥隆經濟在共同體經濟總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中部非洲地區政治經濟強國之一。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喀麥隆共和國 [1] | 英文名稱 | Republic of Cameroon |
簡 稱 | 喀麥隆 | 所屬洲 | 非洲 |
首 都 | 雅溫得 | 主要城市 | 恩岡代雷、馬魯阿、貝爾圖阿等 |
國慶日 | 1972年5月20日 | 國 歌 | 《集合歌》 |
國家代碼 | CMR | 官方語言 | 法語、英語 |
貨 幣 | 中非法郎 | 時 區 | UTC+1 |
政治體制 | 總統制共和制 | 國家領袖 | 總統:保羅•比亞、總理:迪翁•恩古特•約瑟夫 |
人口數量 | 2405萬(2017年) | 人口密度 | 50人/平方公里(2016年) [2] |
主要民族 | 富爾貝族、巴米累克族等200多個民族 | 主要宗教 | 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
國土面積 | 475442平方公里 | 水域率 | 0.57% |
GDP總計 | 385.02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 | 1527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 | 區號 +237 | 國際域名縮寫 | .cm |
道路通行 | 靠右行駛 | 人類發展指數 | 0.493(2013年) |
中央銀行 | 中非國家銀行 | 所屬國際組織 | 英聯邦、WTO、伊斯蘭會議組織 |
國家格言 | 和平、工作、祖國 | 國土面積排名 | 世界第52名 |
主要學府 | 雅溫得大學、杜阿拉大學 |
歷史沿革
喀麥隆最早的居民是俾格米人的巴卡部落。說班圖語的族裔最也早起源於喀麥隆的高地地區,但在歐洲人入侵前,大部分已經遷走。到1884年為止,國王—杜阿拉(Douala)是喀麥隆當地最具有權力的來自非洲本土的君主。 早在1472年,來自歐洲的葡萄牙海員已經開始在喀麥隆的海岸登陸。喀麥隆這個名字源自於盛產蝦的河流Wouri,以前這條河曾經被命名為(蝦河Rio de Camarões)。從1520年起,這裡開始與葡萄牙進行象牙、棕櫚油、原料糖貿易交易。這期間,販賣黑人的奴隸交易在這裡從未興起。直至1820年,販賣黑人奴隸貿易在喀麥隆也開始相繼興盛起來。最終在1840年7月10日,國王—杜阿拉(Duala)與英國簽署了在世界範圍內全面禁止販賣人口、奴隸的公民條約(作為對比,美國在1865年、巴西在1888年才全面禁止販賣人口、奴隸)。 從1868年起由於漢堡Woermann商會在Wouri河口開始建立分號,有越來越多的德國人來到喀麥隆。1884年7月14日,德國總領事Gustav Nachtigal博士作為德皇特使同國王—杜阿拉(Duala)以及喀麥隆其他地方的藩王一起簽署了保護條約,由此宣布喀麥隆成為德國所謂的「保護地」,實質上就德國海外殖民地。
1960年1月1日,法屬喀麥隆託管區在聯合國授權的託管協議結束後進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確定脫離法國控制,國名定為「喀麥隆共和國」。與此同時,英國託管的喀麥隆同樣也進行了一場全民投票,位於英屬區的北部地區決定與尼日利亞合併,南部地區決定與喀麥隆合併(1961年10月1日),國名改為「喀麥隆聯邦共和國」。1984年國名再改為「喀麥隆共和國」。這就是今天喀麥隆使用兩種官方語言(英語、法語)的背景原因。 喀麥隆獨立後上任的總統:芙拉人—阿赫馬杜•阿希喬(Ahmadou Ahidjo)建立起一個血腥的獨裁統治,並對一切反對者進行鎮壓。這期間阿希喬通過法國顧問的幫助,為了確保他的政權穩定,一直在進行血腥的鎮壓。1966年9月1日,建立起了一支名叫喀麥隆民族聯盟Union Nationale Camerounaise(縮寫:UNC)的統一黨,並從1985年起改名為喀麥隆人民民主運動(Cameroon People's Democratic Movement縮寫:RDPC)。 1972年喀麥隆通過改革,國家由原來的聯邦制改為聯合一體的共和制。
1982年11月6日總統—阿希喬退位,繼任者政府前總理保羅•比亞(Paul Biwa)成為新的喀麥隆國家元首,以及統一黨喀麥隆民族聯盟(UNC)的主席。1984年比亞贏得了大選,並挫敗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政變。在之後建立起的新統一黨喀麥隆人民民主運動(RDPC)中,比亞承諾要使喀麥隆全國實現更多的社會公平以及民主。 在1988年的大選中,比亞又一次贏得了多數,這期間他沒有遇到任何競爭對手、候選人。 由於1980年代他的政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社會問題,這些事情重創了保羅•比亞和他腐敗的內閣。由於受到反對黨派的壓力,總統比亞決定在1992年實行自由大選,結果是:比亞再次贏得大選。大選結果表明,統一黨RDPC獲得89個議席,必須與最大的反對黨UNPD(65個議席)聯合執政。 1997年通過法國幫助送給他的反對派競爭者,保羅•比亞巧妙的利用這名法國派來的反對派候選人獲得了大選的絕對多數議席,並在大選後的第二年得到了確定。 [3]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喀麥隆共和國位於位於非洲中部,西南瀕幾內亞灣,西接尼日利亞,東北界乍得,東與中非共和國、剛果(布)為鄰,南與加蓬、赤道幾內亞毗連。海岸線長360里。全境類似三角形,南部寬廣,往北逐漸狹窄,乍得湖位於它的頂端。南北最長距離約1232公里,東西約720公里。
地形地貌
喀麥隆地形複雜,除乍得湖畔和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外,全境大多是高原和山地。西部和中部為平均海拔1500~3000米的高原,成為尼日爾河、剛果河和乍得湖等水系的分水嶺。西南近海處的喀麥隆火山是西非的最高峰,海拔4070米。 按地理環境特點區分,喀麥隆大致可分為5個自然區:西部山區、沿海森林平原、內陸森林高原、阿達馬瓦高原、北部熱帶草原,其自然地理風貌包括海灘、沙漠、高山、雨林及熱帶草原等。
氣候特徵
喀麥隆屬熱帶氣候,南部溫度不超過25℃,氣候濕熱;北部通常在25℃~34℃之間,氣溫高且乾燥,全國年平均溫度為24℃。每年3月到10月為雨季,10月到翌年3月為旱季。降雨量由北向南漸增,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喀麥隆火山山麓全年降雨量高達1萬毫米,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水系分布
喀麥隆主要河流有:薩那加河、尼昂河、武里河、洛貢河及貝努埃河。主要湖泊有乍得湖、巴隆比湖、尼奧斯湖。
自然資源
喀麥隆的礦產資源種類不少,但蘊藏量不很豐富,截止2012年已查明的主要礦藏有:鋁礬土,主要產在北部,蘊藏量在10億噸以上,品位為40%~43%;鈾礦砂,產在北部和東部;金礦,產在貝塔雷—奧亞地區;還有鑽石、銅、鋅、鉛、錳、鉬、鎳、白鎢等;石油主要分布在幾內亞灣,儲量估計為1.03億噸,天然氣儲量約為1100億立方米。 森林是喀麥隆一項極為重要的自然資源,全國森林面積達220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47%,其中80%可供開採,並且盛產黑檀木、桃花心木等貴重木材;喀麥隆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占世界水力資源總量的3%。喀麥隆具有的土質、氣候、地形等特點,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主要農作物有咖啡、可可、棉花等經濟作物和小米、高粱、玉米等糧食作物。 北部有豐富的草原和水源,因此畜牧業比較發達,主要飼養牛、羊、豬等牲畜。 沿海及河、湖流域還有歷史悠久的捕魚業。
行政區劃
喀麥隆全國劃分為10個大省(極北省、北部省、阿達馬瓦省、東部省、中部省、南部省、濱海省、西部省、西南省、西北省),58個小省,360個市鎮。 首都雅溫得(Yaounde),位於喀麥隆中部高原地區,是喀麥隆的政治文化中心。人口253.8萬(2019年) 。海拔較高,氣候涼爽,雨水充分,年均氣溫24.9℃,降雨量1299毫米,降雨期133天。 [4] 最大的城市:杜阿拉,港口城市,是喀麥隆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喀麥隆最大的港口,位於喀麥隆西部沿海。 主要旅遊城市:克里比,位於東南部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林貝,位於喀麥隆西部沿海,衝浪者的天堂;巴爾馬由,位於雅溫得西部,原始風光和沿河獨木舟旅遊久負盛名。
國家象徵
國旗
喀麥隆國旗採用於1975年5月20日,是一面三色旗。由綠、紅、黃三直條組成,中有一黃星,星的尺寸沒有明確規定,故有所不同,但一定在中央。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從左至右由綠、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紅色部分中間有一顆黃色五角星。綠色象徵南部赤道雨林的熱帶植物,還象徵人民對幸福未來的希望;黃色象徵北部草原和礦產資源,也象徵給人民帶來幸福的太陽光輝;紅色象徵聯合統一的力量。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統一。
國徽
喀麥隆國徽呈盾形,中央的紅色金字塔是喀麥隆火山的標誌,紅底裡面還繪有
喀麥隆地圖和代表國家統一與平等的寶劍和天平。盾徽後面兩把交叉的金色束棒,象徵權威與不可侵犯。盾面上兩顆星星分別表示原英屬南部、法屬東部喀麥隆。國徽端的綬帶上用法文和英文寫着「和平、勞動、祖國」,下端的綬帶上寫着「喀麥隆共和國」。
國花
火焰花:灌木或高大草本;葉全緣或具不明顯的鈍齒;花橙紅色或粉紅色,排成頂生的狹圓錐花序,很少為腋生的總狀花序或聚傘花序;苞片小,小苞片缺;萼5裂,裂片狹;花冠管狀,肢偏於一邊或淺2唇形,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2,有時有2枚退化的;子房常禿淨,有胚珠10-16顆;蒴果長,近四角形,有種子多顆;種子禿淨或被毛。
國歌
《集合歌》 歌詞大意:喀麥隆,你是我們祖先的搖籃,你在野蠻時代度過童年。但現在你就象太陽在升起,一步一步脫離蠻荒永遠向前。但願你的子孫從聽指揮,不分東西將身心奉獻,唯一的願望就是效忠祖國,各盡其職,始終不變。我們最親愛的國土,沒有你就沒有幸福,你是我們的歡樂和生命,光榮和愛,非你莫屬。
格言
和平,工作,祖國(法語:Paix - Travail - Patrie)
人口民族
喀麥隆全國總人口2405萬(2017年)。約有200多個民族,主要有富爾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圖族(包括芳族和貝蒂族)、俾格米族、西北班圖族(包括杜阿拉族)。
文化
宗教
喀麥隆南部及沿海地區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占全國人口的40%);內地及邊遠地區信奉拜物教(占40%);富爾貝族和西北部一些民族信奉伊斯蘭教(約20%)。
語言
節日
獨立日:1月1日(1960年) 國慶日:5月20日(1972年) 聖母升天節:8月15日 青年節:2月11日 聖誕節:12月25日 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日期不定,一半在3月至4月之間
習俗
喀麥隆共有大小部族230餘個,是一個多部族國家。南部居住的大部分是屬於班圖族的貝蒂、巴胡因、杜阿拉、巴薩等部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或以海洋和內河捕魚為生。北部的主要居民富拉尼族以放牧為主。西部的主要居民則是巴米累克族和巴蒙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東部居住的主要是巴亞、姆布姆等部族,從事農業和牧業生產。 喀麥隆人娶妻上不封頂,一夫多妻。 喀麥隆雖然實行一夫多妻制,但婚姻也是自由的,這裡有兩種結婚證:一種是一夫一妻制結婚證,一種是一夫多妻制結婚證。 喀麥隆人的主食有大米、麵餅、甜食等,主要菜餚有西紅柿、辣椒、覓菜、蔥頭、土豆,還有牛肉、羊肉、雞、魚、蝦等。吃飯時,須備用兩種水,一種供飲用,一種供洗手用。因為他們是吃手抓飯,所以必須飯前洗手。非洲人沒有喝開水的習慣,自來水便是飲料。 [5]
外交
外交政策
對外奉行獨立、不結盟、靈活務實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反對外來勢力干涉非洲國家內政,積極推動非洲團結和合作,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重視地區合作,努力實現合作夥伴多樣化。要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認為貧困是對第三世界國家民主的嚴重威脅,沒有發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能光談人民的自由權而無視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1998年9月29日,喀與斯洛文尼亞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0月8日,韓國在雅溫得開設領館。在喀雅溫得、杜阿拉、加魯阿、布埃阿等地開設總領館或領館的還有中國、德國、法國、赤道幾內亞和尼日利亞。有34個國家在喀設有使館,20個國際組織在喀設有辦事機構。 [6] 2011年6月,比亞總統赴赤道幾內亞出席非盟第17屆首腦會議。2012年7月,比亞總統赴剛果(布)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第11屆峰會。10月,比亞總統赴剛果(金)出席第14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12月,比亞總統赴赤道幾內亞出席第7屆非加太首腦峰會。2014年6月,比亞總統赴赤道幾內亞出席非盟峰會。11月,比亞總統赴塞內加爾出席第15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2016年9月,比亞總統出席第71屆聯大會議。11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訪喀。2017年7月,菲勒蒙總理代表比亞總統出席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第29屆非盟峰會。10月,比亞總統赴乍得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特別峰會。2018年10-11月,菲勒蒙總理代表比亞總統赴乍得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峰會,赴亞的斯亞貝巴出席非盟特別峰會,赴乍得出席乍得湖盆地委員會特別峰會。
同中國關係
喀麥隆曾於1960年1月與台灣當局「建交」,1971年3月26日中喀建交以後,喀與台「斷交」。此後中喀兩國關係穩步發展,在各個領域進行了真誠友好的合作。 中國援喀的主要項目有會議大廈、拉格都水電站、雅溫得婦兒醫院、雅溫得多功能體育館等,目前正在實施的有杜阿拉中等技術學校等。由中方提供優惠性質貸款實施的克里比深水港、默坎水電站、林貝和巴富薩姆體育場、1500套社會住房等項目進展順利。中喀簽有貿易、經濟技術合作等協定,1988年成立中喀經貿混委會,迄今已舉行7次會議。第七屆經貿混委會會議於2009年8月在北京召開。2012年雙邊貿易額為19.55億美元,同比增長27.2%,其中我進口8.9億美元,同比增長34.3%,出口10.64億美元,同比增長21.8%。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產品、紡織品、高新技術產品等,進口原油、木材、棉花等。
相關視頻
1、喀麥隆的殺人湖和黑沙灘, 竟有這麼迷人的景色!
2、喀麥隆克里比市海邊夜景海浪
參考來源
- ↑ 喀麥隆國家概況,外交部網,2019年7月
- ↑ 喀麥隆 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7-07-25
- ↑ 喀麥隆,聯合國網,2018-04-25
- ↑ 喀麥隆旅遊,新浪網,2014-12-09
- ↑ 一夫多妻不稀奇!喀麥隆人娶妻上不封頂,中國日報網,2013-03-30
- ↑ 中國駐喀麥隆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商務部出版社,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