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预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临近预报是中国天气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未来2小时内的天气预报。
临近预报曾被称为“现时预报”或“短时预报”。在1985年,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临近预报为描述现时天气状况和0~2小时的天气预报。临近预报是一种预防紧急局地强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赋予社会经济效益的预报服务项目,目的是尽可能地满足各类经济部门的特殊气象服务要求,并为广大社会公众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保障服务。
临近预报主要包括灾害性天气警报,具体是预报局地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强度、影响范围和时间等,也包括详细预报降水、湿度、气温、风、云、能见度等常规信息。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是中尺度气象学,主要研究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产生的中尺度天气现象。空间尺度为几千米到1000千米,时间尺度为0~12小时的大气运动系统。预报时考虑天气尺度背景下的天气系统,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耦合作用。中尺度概念模式、静止卫星、雷达回波概念模式的应用以及统计学和物理学模型给出一些客观的预报均可为预报员提供各种依据。
临近预报需要应用卫星、雷达、加密的观测站网资料以及常规天气实况资料等,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增强监视,并结合前期天气背景、当时天气气候特点和服务实际需求等综合分析之后制作其预报产品。由于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时效和分辨率高,制作临近预报的主要依据是天气雷达观测资料。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
- ↑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