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萬尼·薄伽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萬尼·薄伽丘 原圖鏈接 來自大風號圖片

喬凡尼·薄伽丘意大利語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12月21日),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作家、詩人,以故事集《十日談》留名後世[1]

人物生平

出生於佛羅倫斯附近(Certaldo)[2][3],家境富裕,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長住那不勒斯,放蕩聲色,後半生的歲月住在佛羅倫斯。薄伽丘才華洋溢,是一位多產作家,寫過傳奇、敘事詩、史詩、短篇故事集等。傳世的作品有《菲洛柯洛》(1336年)、《似真似幻的愛情》(1342年-1343年)、《十日談》(1349年-1353年)、《愛的摧殘》(1340年)、《愛情十三問》(1340年)、《大鴉》( Corbaccio )(1355年)等。

薄伽丘最出色的作品是《十日談》( il Decameron ),敘述1348年黑死病第二次大流行時,十名青年男女在鄉村Fiesole山上的別墅避難,終日遊玩歌唱,每人每天講一則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則故事,既有王公貴族騎士僧侶,也有販夫走卒,市井平民,情節多姿多彩,成為《十日談》的主要內容。在《十日談》中,羅馬教會教士簡直成了惡魔的代名詞,貪財好色,甚至無惡不作。

《愛的摧殘》又名《菲洛斯特拉托》(Filostrato),是用義大利語佛羅倫斯方言寫成的長篇敘事詩,「Filostrato」是指被愛情擊倒的人,內容取材於義大利人圭多(Guido delle Collone)的《特洛伊故事集》(Historia Trojana),描述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戰爭

1374年,曾鼓勵薄伽丘學習希臘文的良師益友彼特拉克病逝,薄伽丘失去了知音,精神上遭受到沉重的打擊。1375年,薄伽丘在貧困交迫中辭世於契爾塔多。曾被他嘲諷的教會並沒有放過他,甚至派人挖掘他的墳墓並砸毀墓碑來洩憤。

作品評價

薄伽丘的早期作品的共同特點都是以愛情為主題,借鑑古希臘古羅馬詩歌、神話傳奇,顯示了中世紀傳統和騎士文學的痕跡,但又擺脫了俗套,充滿對人世生活和對幸福的追求,譴責禁欲主義。薄伽丘在他的理論著述中,批判教會對詩歌的詆毀,提出「詩歌即神學」的觀點;要求詩人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汲取營養,並講求虛構、想象。對歐洲的文學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薄伽丘死後一直到十五世紀中葉,意大利人文主義運動主要表現在對古代文化的研究上,沒有出現重要作家。十五世紀中葉以後,詩人、作家雖然眾多,甚至像米開朗琪羅那樣的大藝術家也寫出過不少優秀的抒情詩,但他們的意義不能同文藝復興早期的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相比。這時期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成就主要在繪畫雕刻建築科學方面,同時民間文學也得到提倡和發揚。

參考資料

  1. Bartlett, Kenneth 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Paperback. Toronto: D.C. Heath and Company. 1992: 43–44. ISBN 0-669-20900-7. 
  2. Giovanni Boccaccio, Mariangela Causa-Steindler, Thomas Mauch. The elegy of Lady Fiammetta. : XI. 
  3. James Patrick.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 Vol.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