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乡韵祥荷,仙境里的人间烟火(马昌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乡韵祥荷,仙境里的人间烟火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乡韵祥荷,仙境里的人间烟火》中国当代作家马昌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韵祥荷,仙境里的人间烟火

我以为,归功于鹿牧洛江的美丽传说,神奇中渡的山山水水都是浸染了无限的灵动仙气的,不用说如梦如幻的香桥、鬼斧神工的石林、巨芙鸣琴的响水、千年蝶变的古城,单是清澈蜿蜒的洛水之畔,鸡犬相闻的田园小村,就让人如入仙境心往神驰了。

祥荷乡韵即是这样一处仙境般的清凉风景。光听它的名字,就已勾起我无限美好的遐想,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锦绣画图早已在我通灵的脑海里纵情编织恣意描摹,并由衷地生出“拼此一游”的内心向往。

村屯的名字便很有意趣,一个叫石祥,背靠鹰山峰林,以神鹰守护,寓示吉兆祥瑞;一个叫塘藕,片片田塘,荷叶翻飞,泥土之下,玉藕暗生,昭著物产丰茂。合在一处是为“祥荷”,而以乡韵之清幽明媚,婉转流连,更是诗情画意的极度升华。

风情六月时令正好,终于可以神游祥荷乡韵这个极具诱惑的灵魂放牧之所了。

信步莲花栈道举头凝望,越过碧绿的荷田,越过参差的画壁翘檐,由近及远的鹰山峰林就是挂在村屯后面的巨幅背景图,以雄奇浩荡作为衬托,犹以鹰山、铜盆山为代表,给温婉的小村屯以自然与历史人文的厚重底蕴。

“一山飞崎洛江边,酷似苍鹰羽翼全;万里晴空天如水,峰顶常挂月婵娟。”如一只傲岸的苍鹰,峭立的鹰山突兀地孤守着静静流过的洛江,千年万年不改灵犀的初衷。鹰山脚下是古县治,空濛夜色下,人们常常在此待月吟诗,冥想着嫦娥起舞雄鹰振翅的美妙场景,进而生出 “嫦娥戏鹰”的浪漫情思。昔人曾在鹰山嘴上题写“鹰山不二”四字,虽不及“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伟大胸襟,但那种“舍我其谁”自负情怀已昭然若揭。

“鹰山城隍”的传说于亦真亦幻中分明折射出壮家人心系家国和衷共济的民族精神,如今,皇帝御赐的牌匾虽已不复存在,民族团结的习俗传统却更加发扬光大。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城隍诞日,中渡民间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设百家宴,亦称和家宴,也是和睦友爱的最好见证。

而铜盆山的“一方保障”等摩崖石刻,则现实地记录了明王朝镇压壮、瑶民族起义的“文治武功”。其实,这也是残酷惨烈的一部血泪史。不过在今天,早已成为远去的历史烟云,唯有这静默的石刻,昭示出一种无声的执着。石祥、塘藕及周边村屯,多为壮族村寨,属于当年起义者的后裔,暗淡了刀光剑影,古朴的石刻倒成了受一方保障的人文景观。

洛江为带碧玉绕屯,黛瓦白墙阡陌纵横,抬眼峰林滴翠,颔首荷田泛绿,油纸伞下旗袍秀,观景台前花如海,这便是眼前的祥荷乡韵精致的工笔画,迷人仙境般却又褪去了神话色彩的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

走进村庄,但见鹰山护佑之下,一幢幢具有壮族特色的民居次第映入眼帘,所有房屋的外立面都进行了风貌改造,外墙粉刷成一律的乳白色,房顶都镶上了漂亮的琉璃瓦,统一的风格,别致的呈现。而白色的外立墙面上,各种与荷相关的清雅壁画,更是乡村艺术家们别出心裁的神来之笔,与一碧无垠的荷塘相互映衬,相互融合,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立体巨轴。水泥硬化的屯内道路干净整洁,主干道上还铺上了软面的沥青,显得气派而排场,道路两旁种上了各种美丽的树木花草,绿色环保的共享单车整齐地停在路旁的车棚,为村中百姓出行及来此旅游的骑行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盏盏排列有序的太阳能路灯,一到夜晚便齐唰唰将天上银河搬下了凡间。唯有情景再现的农耕体验馆,则通过古朴的农家建筑、古老农具及传统物产,无言诉说着岁月不改的农桑情结,让前来游历的人们,再次回到原始的农耕时代,气定神闲之际早已心无旁骛,远离了现代都市的尘嚣与烦恼。沧海桑田也只在惊鸿一瞥间举袂流连,成为一种虔诚的怀旧与凭吊。

我们来时正赶上中渡城隍庙会,祥荷乡韵景区作为庙会分会场,那些现代的古老的、现实的梦幻的壮家故事传奇,以彩调、山歌、武术、醒狮表演乃至旗袍走秀等形式,铆足了劲头,在村东头的古戏台上依次粉墨登场轮番上演,博取着观赏者阵阵叫好声。

千亩太空莲如缓缓铺开的巨大壮锦,碧浪起伏之间,迎风翻卷的荷叶叠翠滚珠,随风摇曵的莲花托露带雨,荷田沟渠交错其间,纯粹成为点缀的水车组合,古韵滴滴,伴着清澈的渠水,吱呀欸乃,仿佛摇摇晃晃的童年,带着天真无邪的幸福的嘻笑。

莲花惊艳,以太空之名闪亮登场,可人如斯,以粉黛之媚为其衬托。没错,正如某位迷醉的游客所惊叹的: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绝美的大片!

陪同的主人欣然给我们说起了一段太空莲的“佳话”。数年前种植太空莲,纯粹是奔着莲子的收成,因为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有限,头脑灵活的村民便开始尝试引种丰产的太空莲,果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莲子的收益是以前种水稻的好几倍。听行家介绍,这种太空莲的种子曾被送到太空,通过太空中的射线、真空、微重力等综合作用,引起基因突变,再带回地面,经过“诱变育种”而成,也就赋有了这高大上的名字。

据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引种成功后,很快便在屯里产生了蝴蝶效应,村民们纷纷跟着种起了太空莲,而屯里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们也在种植太空莲后顺利实现了脱贫,家家盖起了舒适的小洋楼。

而莲子之外,太空莲的另一个经济神话随即催生了。漂亮的太空莲一开花,意外地引来了许多赏花者,结果蜂拥而至的游人把狭窄的田埂都踩塌了。面对这热闹的场景,善于思变的石祥人顿时萌生了新的启发。

如今,超千亩的四星级“祥荷乡韵”太空莲景观区已名闻遐迩。成为风景的祥荷乡韵,让我感叹最多的,不是这莲叶接天的无穷之碧——虽然这无穷之碧亦令我心旷神怡,也非这荷花映日的别样之红——虽然这别样之红已使我心醉神迷,而是这风景之中如清清洛江般顺势而为的机巧思辨,是壮家人天生不服输的宏大气魄。

景区里一路遇到售卖莲花莲蓬的大娘大嫂或小女孩,一朵莲花10元,一个莲蓬5元,价格不低,但也实惠,都是现摘现卖,中意哪朵摘哪朵。莲花娇艳动人捧在手中赏心悦目,莲子鲜嫩可口咬在嘴里清脆滋润,卖莲花莲蓬的人热情大方,爽气中透着真诚,更让人心里倍觉亲切。

“大娘,我想自己摘一朵,可以么?”我望着荷田,再回头询问小摊前豁牙的老大娘。

“好咧,看中了你随便摘。”大娘微皱的脸在丽日下焕发出古铜色的亮光,分明藏着乡村式的善意狡黠。

我笨拙地从荷田里扯下一朵硕大挺拔的莲蓬,一个踉跄差点一脚踹进了淤泥齐腿深的荷田。看着我的狼狈样子,大娘关切地提醒我“当心点”,却又禁不住用手轻掩着笑得合不拢的嘴。

站在景区中央的观景台上,四面环顾,如织的游人兴高采烈地在荷田中穿梭赏玩,或摆出各种各样的 POSE拍照留影,与荷田一道,构成了一幅和美的动态画卷。我坠入了一种即兴的情景冥想,正思量着还有什么可以为之增色添彩的神来之笔,能让这美丽画卷更加丰富多姿,更加天地空灵。这时,一群翩然的白鹭,仿佛心有灵犀般,从远处一座兀立的山林间,振翅飞来,在荷田上空反复盘桓,一会儿拉开整齐的一字形,一会儿排成灵活的方阵,忽起忽落,忽高忽低,整个荷田顿时变得气象万千了。我追着鹭群粗略数了数,嚯,总共将近上百只呢,真称得上庞大的仙鹭家族啦。

“哇,好大一群仙鹭!”

喜出望外的游人欢呼起来,一个个举起手中的长枪短炮和手机,对着鹭群一阵狂拍,更有人以白鹭为背景,来个写意的人鹭合影,要沾沾这绝美的灵仙之气。

是啊,这样壮观的美景,叫人见了怎不欣喜若狂?

在“祥荷乡韵”,不仅要饱览美丽动人的祥荷秀色,还需历经一道必不可少的饕餮程序:品尝别具风味的荷家盛宴。中渡荷家盛宴在祥荷乡韵变成了“专业”的荷家盛宴,村人们智慧超常就地取材,以荷叶、荷花、莲藕、藕带、莲子等为原料,开发了荷叶包、荷叶煎蛋、荷叶鸡、清蒸荷香鱼、莲子鸡汤、血鸭藕片、莲藕红肉、莲藕丸子等数十种与荷相关的系列新鲜菜式招待游客。开席前我们还很嗨地体验了一把摏擂盆。摏擂盆是中渡民俗文化之一,就是用新鲜的辣椒、姜蒜、紫苏叶等材料,和上食盐、味精,放到特制的“盆”中“擂”碎,制成一道酸辣可口的“开胃菜”。

色香味俱佳的荷家盛宴,不断推陈出新,做足了极致的“荷样”文章,成就了舌尖上无可挑剔的祥荷乡韵。

壮家人是天生乐观派,豪放热情,向来喜好以酒会友以歌传情。美食满席,当然得有美酒相伴,更少不了传情的酒歌。竹筒酒榐已架好,大方的山歌手高举酒杯,唱起了待客的敬酒歌:“贝侬哎,壮家敬酒要唱歌,山歌声声伴酒喝,贵客越多心越暖,贝侬哎,好比春风过呀过山坡……”这是无法拒绝的款款深情。

一席丰富的荷家盛宴,吃得我胃口大开,吃得我回味无穷,吃得我不知天下美味佳宥,酒虽醉人人更自醉了。

夜幕降临,荷风拂煦,荷香暗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广场上,老人们安逸地坐在凉亭内拉着家常,或就着灯光下象棋,拱卒走马妥妥地纸上谈兵,汉子们撇下一天的劳顿,打起了篮球乒乓球,妇女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跳起了律动的健身广场舞,孩子们小鹿般满场奔跑,欢快地打闹戏嬉,一派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这样的温馨与祥和,正是我们所要追寻的美丽乡愁的特定意蕴。

喜欢静处觅幽的我,绕过热闹的小广场,独自一个人,沿着荷花栈道漫步徐行,不觉间来到荷花深处,而喧声已远,祥荷静谧,侧耳细听着脚下沟渠里潺潺的水流、田埂上啾啾的虫吟、荷田里小鲤鱼偶尔卷起的划水声或偶尔的蛙鸣,嗅一嗅触手可及的荷叶莲花,眯眼做个舒缓的深呼吸,然后端坐在茂密的莲荷之下,透过荷叶仰望点点星空,仿佛又置身另一个精妙绝伦的世界,整个人被一种奇妙的快意裹挟了融化了蜕变了。习习荷风知音般轻轻吟诵着荷花仙子的采莲曲,掠过灵敏的鼻息,掠过忽闪的眼睫,掠过颤动飘逸的发丝,仿佛梦境中相遇,在我的思绪里挠着幸福的痒痒,为我安神,为我抚慰忐忑浮躁的心房。

往回走的路上,朦胧中见到一对小情侣亲密地倚坐在荷塘边,姑娘半搂着小伙,小伙子手持小钓竿,静待着水中的小龙虾、荷花鱼前来上钩,那份从容淡定,那份怡然自得,像极了当年沽名的姜太公。

踏着远远近近的蛙声虫鸣,回到下榻的乡栈民宿,已近夜深,热闹了一天的小村屯终于安憩了。然而,被安祥的夜色纠结着,依旧没有半点睡意,干脆沏上一壶荷花茶,斜倚着阳台栏杆,静看点点的萤火虫流星般从眼前轻轻划过,将深深的夜色浅浅分割,任意而无痕,是那么的得心应手道化自然。只有隔壁天台上还在飘来烧烤的烟火熏香,间或参杂着愉悦的笑闹打趣,有些固执的诱惑。

今夜又将无眠!不独是我,每个来此艳遇的人,都被宠幸得不能自已。

“一方保障,留住乡愁,留住诗与远方,留住仙境里的人间烟火。”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涌出这样的意念,一边轻磕茶杯,冲着忽明忽暗的流萤,冲着远处凝眸的鹰山峰林,会心一笑。[1]

作者简介

马昌华,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柳州市作协委员、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