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洲金融風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洲金融風暴是1997年爆發的一場金融危機時期,從1997年7月開始席捲東亞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該危機是東南亞吸引熱錢湧入後,因為實際生產力不如賬面,導致經濟出現泡沫,危機源於泰國放棄固定匯率制而爆發,隨後進一步波及至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及其它資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也因此暴跌。該事件在泰國又稱「冬陰湯危機」[1]。風暴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幻象,而隨後資本的投資減少,使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大蕭條。危機還導致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為危機陷入長期混亂。除此之外,危機中更是影響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經濟。

背景

1989年,因為預期亞洲經濟可能以超級高速發展,在全球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中,近一半的資本淨流入亞洲地區。南亞經濟體為了籌款,以提高利率的方法,尤其吸引追逐高回報率的外國投資者,因此吸引該區域流入巨大的資金,經歷劇烈的資產價格上漲。與此同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歷8%至12%的高GDP增長,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蹟」。

1990年代中期,一系列事件衝擊着經濟和政治環境:中美關係在1991年12月在老布什領導下解除因為六四事件制裁,人民幣和日元的貶值、美國利率的上升及進而走強的美元、半導體價格的驟降,都影響了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當美國經濟在90年代早期從衰退中恢復時,格林斯潘領導的聯準會開始提高美國利率來對抗通貨膨脹。相較於東南亞一直以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熱錢,這使得美國成為比東南亞各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這抬高美元的價值。對於那些把貨幣錨定美元的南亞國家來說,走高的美元使得它們的出口更加昂貴、失去國際競爭力, 造成東南亞工廠搬遷到中國,所以1996年春季時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增長預期顯著下滑,使他們的經常賬戶更為惡化。

總體影響

此危機迫使除了港幣之外的所有東南亞主要貨幣在短期內急劇貶值,東南亞各國貨幣體系和股市的崩潰,投資者損失慘重紛紛預計停損,以及由此引發的大批外資撤逃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亞洲各國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股市崩潰、房地產下跌、匯率貶值、失業率上升,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造成經濟衰退、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此陷入長期混亂[2]

視頻

亞洲金融風暴 相關視頻

亞洲金融風暴內幕
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大佬商議對抗索羅斯策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