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屬的司局級事業單位,負責管理人民大會堂,為黨和國家舉辦重大活動提供場所與服務。

簡介

人民大會堂始建於1958年10月,十個多月後竣工。1959年9月9日凌晨兩點,建設該大會堂的提議者毛澤東來到現場視察。他在「大會堂」前加上「人民」兩字,定名「人民大會堂」。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後來成立了人民大會堂管理處,負責管理人民大會堂,起初隸屬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簡稱國管局)。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選送了一批文物珍品和藝術品給人民大會堂,許多珍品是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審視後確定的。1966年文革爆發後,紅衛兵在「破四舊」中提出要將這批藝術品當做「四舊」通通砸爛。1966年9月,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召見國管局的楊亞人,交代人民大會堂的「紅色革命化」布置工作。人民大會堂管理處的劉劍副處長、朗雷鳴副書記派了該處的陸學貴科長配合楊亞人的工作,由管理處將這批文物和藝術品分廳室編號後存放到人民大會堂地下室庫房,按周恩來指示妥善保管,由楊亞人負責設計語錄、詩詞等展板,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負責製作,人民大會堂工作人員負責清理場地和張掛。同期楊亞人遵照周恩來及國管局領導指示,還負責「紅化」布置北京飯店中南海幾個大門、紫光閣、西花廳和宋慶齡住地等,用時近兩年,直到1969年初楊亞人被下放到寧夏的五七幹校勞動。文革期間,人民大會堂管理處改為人民大會堂管理局,轉隸中共中央辦公廳。197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將楊亞人借調到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工作,負責將人民大會堂的布置全面復原。

2007年第1期《黨史博覽》發表了署名武健華的回憶文章《我在參與逮捕「四人幫」前後的經歷》,回顧了毛澤東逝世世後,決定並實施逮捕「四人幫」的全過程,其中提到「1976年10月4日上午,我和中央警衛局副局長毛維中、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局長劉劍,隨同汪東興以檢查戰備為名檢查了擬作為隔離『四人幫』地點的地下工程,並進行了安排布置[1]。」

人民大會堂自1959年建成後直到1979年一直對外封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79年1月,萬名群眾走進人民大會堂舉行春節大聯歡。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鄧穎超表示:「大會堂這個禁區已經被打破了,它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同年7月15日,人民大會堂正式對社會開放。

2010年代,每兩個月人民大會堂管理局都會集中組織局處級黨員幹部開展一次理論學習。在重大活動任務前,還要進行摸底排查,了解幹部職工的思想動態。同時人民大會堂管理局還加強幹部職工普法教育,做到黨員領導幹部無違法違紀案件,全員無嚴重違法違紀案件及刑事案件,單位無「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全國兩會等重大活動前,人民大會堂管理局一般都要籌備數月。例如2004年全國兩會,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副局長嚴沛接受採訪時表示,會議籌備需要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全體動員,人民大會堂近千名工作人員忙碌近兩個月,清潔七千平米地毯、擦洗四千塊玻璃、給一千個門把手上銅油、更換五百個沙發網扣。

2010年代,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每年都錄用高校應屆畢業生為工作人員,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人事局統一安排考試和面試[2]。服務員、安檢員等人民大會堂的其他崗位,由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到各地選招,並與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簽訂勞動合同。

職責

工作職責可以概括為「三服務」:「為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服務,為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服務,為各人民團體及人民群眾服務。」重要職責就是「管理好、維護好、使用好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管理局負責「管理人民大會堂,為黨和國家舉辦重大活動提供場所與服務。」業務範圍是:「人民大會堂場所管理與設施維護,會議與宴請場所提供與相關服務,文藝活動場所提供與相關服務,參觀接待與相關服務,相關辦公服務,相關電子技術服務。」

視頻

人民大會堂管理局 相關視頻

人民大會堂 01集 妙筆宏圖
人民大會堂 02集 神聖殿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