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际互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际互动

中文名: 人际互动

外文名: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学 科: 社会心理学

形 式: 合作、竞争

人际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心理情感和行为的相互影响方式。其特点是:多发生在小团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之中,是维系团体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它指向明确,范围有限, 是一种特定的相互作用。

特点

人际互动的明显特点表现为:(1)具有特定的互动对象。(2)目的明确。(3)互动范围有限。人际互动有的可以导致整个社会互动,促进社会变革和人们观念更新。[1]

形式

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

合作及其基本条件

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其基本条件是:

1)目标的一致。

2)共识与规范。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并在合作过程中遵守双方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

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1973年,多伊奇,个体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时,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当这种关系是积极的、肯定的,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与手段才能实现,这是合作关系。如同一球队的球员之间。而当这种关系是消极的或否定的,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手段才能实现,他们是竞争关系。如拳击运动员[2]

竞争及其基本条件

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其基本条件是:

1)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并且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2)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3)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显然,竞争各方双赢或多赢,实行共赢的局面,是比较理想的人际互动形式。只要各方遵守竞争规则,充分考虑别人的利益,共赢是可以做到的。

模式分类

社会心理学家利瑞将人际互动的行为模式分为八类:

(1)由管理、指导、教育等行为导致对方的尊敬和顺从等反应;

(2)由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等反应;

(3)由赞同、合作、友谊等行为导致协助和友好等反应;

(4)由怯懦、礼貌、服从等行为导致骄傲或控制等反应;

(5)由尊敬、赞扬、求助等行为导致劝导或帮助等反应;

(6)由反抗、怀疑、厌倦等行为导致惩罚或拒绝等反应;

(7)由攻击、惩罚、责骂等行为导致伤恨和反抗等反应;

(8)由夸张、拒绝、自炫等行为导致不信任或自卑等反应。

人际互动的哲学

人际互动的形式有合作与竞争。但在合作和竞争关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纳不同的人际互动哲学。

1)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

2)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

3)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4)损人损己:鹬蚌相争,最终两败俱伤。

5)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6)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

除了极端的对抗性的情境,比如战争和部分竞技体育项目,日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互动是可以达到双赢和多赢效果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