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似曜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似曜岩。原图链接

似曜岩(英语:tektite),有译冲击玻璃或玻璃陨石,是一类天然形成的玻璃物体,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44在澳大利亚获得一块钮扣状玻璃质石块,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类似玻璃质石块通称为“玻璃陨石”。由于外观似黑曜岩,故又称似黑曜岩,但两者的成分、结构都不同。在中国古代则俗称雷公墨,因为它老是在雷雨以后出现,被称为“雷公墨”。

概述

似曜岩因其常于雷雨天中被雨水从岩层中冲刷脱落出来,乃至前人误认为是雷电酿成的,是传说中的雷公画符遗留的墨块,俗称雷公墨。如暴雨倾泻后的海南岛,常常会发明地里有一种杏子大年夜小,长约十几厘米,模样奇怪的、黑色玻璃质石块。 依据美国科研局消息,玻璃陨石是巨大的陨石或彗核碰击地球,使地球表层岩石熔融高速溅出坑外急速冷却而成。或者是玻璃陨石是从世界空间降落到地球大气层的玻璃雨构成的。所以玻璃陨石极具科研价值。

又名玻璃陨石

由于地球表面石英储量极其丰富,大型陨石或彗星撞击导致高温瞬间将地表土、岩石以及土壤和岩石中含有的石英成分融化。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数以吨计的地表融化物质被溅射到上万米高空。随著温度的下降,这些地表融化物质逐渐冷却、凝固,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回地球表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玻璃陨石。[1]

成因

目前冲击玻璃的成因已经完全定案,地球化学的证据表明冲击玻璃是由巨大的地外物体撞击地面,撞击抛射的熔融物在高空迅速冷凝,固化散落而成。学术研究认为它是地球物质受撞击后的产物。巨大的陨石或彗星(核)撞击地球,使地球表面的砂岩物质(砂岩或部分酸性岩桨岩)被熔融,而且飞溅到高空,经一段时问的飞行,又骤然冷却来不及结晶落到地面所致,

依据亚澳散布区的东南亚与北美玻璃陨石中分别发现了二氧化矽与锆石的冲击变质产物—柯石英和斜锆石,以及金属镍铁珠球。

形色质量

漆黑如墨

似曜岩外观漆黑如墨,表层具拉长状气泡及大小不等的气泡,仿佛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状,极为瑰丽,动人心魄。据美国外星物体记载,玻璃陨石全球不超过4万玫,珍品极度稀少,被发达国家搜刮作研究外太空之用,还有一部分在国家级博物馆里展览,有缘分成功收集到珍品的寥寥无几。[2]

绿色捷克陨石

似曜岩类(tektites)又称为黑陨石、雷公墨、玻璃陨石等,其外貌分为黑色与绿色两种,绿色玻璃陨石俗称为捷克陨石(Moldavite),于 1787 年在捷克摩达维河被发现,由于其产量稀少,且相较于黑色玻璃陨石,其透光后颜色均匀多变并有特殊的美感,因此在市面上绿色玻璃陨石价格比黑色玻璃陨石高许多倍,属于珍贵宝石。

形状

似曜岩的外形多为球状、哑铃状、液滴状、纽扣状和不规则形状,内常含有气泡空腔。陆地上找到的冲击玻璃直径一般几毫米到十几厘米,海洋沉积物中的微冲击玻璃则有些只有40微米大小。外观黑色、褐色或深绿色,半透明;易碎,断口常为贝壳状。澳大利亚似曜岩(Australites),深色或黑色。印度似曜岩(Indochinites),东南亚似曜岩,深色或黑色。中国似曜岩,黑色。

比重

比重2.3-2.6,折射率1.48-1.62。化学成分上二氧化矽含量很高,还可能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锆石和铁镍金属等,含水则很少(平均含水量0.005%)。 大多数玻璃陨石的形状与熔融溅射物的形状相似,有球状、细长状、哑铃状、液滴状、钮扣状和不规则的块状等。它成群地撒落在大陆上或海底沉积物中。玻璃陨石的颜色有黑、墨绿、棕褐,表层具拉长状气泡及大小不等的气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状图案,密度约为2.38-3.0。

分布区域

全球这样的玻璃陨石有九种之多,全球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4个区域,同一区域的陨石年龄近似:

  • 欧洲区:德国巴伐利亚,年龄约1500万年。其中在捷克摩拉维亚地区的称摩达维石(Moldavite)。
  • 亚澳区: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应的陨石坑,年龄约70万年
  • 北美区:主要发现于美国德克萨斯州(黑色)和乔治亚州(绿色),年龄约3400万年。
  • 象牙海岸区:象牙海岸迦纳附近,年龄值约100万年。

收藏价值

堪比钻石

玻璃陨石是与某种石陨石伴生的一种。被称为“天外来石”稀有珍贵,近几年渐渐兴起了一股玻璃陨石收藏热潮。造成价格飙升,全球涉足陨石交易的人仅200人左右,而目前参与其中的已增至万馀人。玻璃陨石收藏圈的日益扩大,加之其十分稀有,让玻璃陨石在全球的价格,从原来的几美元每磅,攀升到现在堪比钻石的巨额数字。

影片

石纷晶囍 · 晶矿 -- 似曜岩、黑陨石 -- 晶矿分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