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信札 |
信札 讀音xìn zhá,漢語詞語,意思是是指書信,信件信札。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信札 [1]
注音 xìn zhá
釋義 書信,信件
出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解釋
書信,信件。
出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愉船立》第六五回:"這本底稿在雲岫是非常秘密的,內中都是代人家謀占田產,謀奪孀婦等種種信札,與及誣揑人家的呈子。"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以後印造,我想最好是不要和我商量,因為信札往來,需時間而於進行之速有礙。"
茅盾《三人行》:"他走到書桌邊,打開一個小巧的木匣子,中間滿貯着信札。"
信札收藏
一重其人。歷代名人當為首選,地位越高名氣越大越受重視。
二重其字。字要寫得好,書法名家為首選,因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這其中以毛筆第一,鋼筆次之,圓珠筆、簽字筆、水筆、鉛筆又次之。因後者難以長久保存。
三重其文。文采斐然的書信,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果內容涉及歷史重要事件及關鍵人物,還可能補史之闕如。若是詩箋及學術論爭亦具文史價值。
一般而言,三項標準齊全的書札少之又少,三缺一,乃至三缺二者也諒驗榜值得收藏。同書畫收藏一樣,信札收藏並非以量定而以質勝。民國時曾有人藏書札三萬多件,不可謂不多,但充其量也不及同時代張伯駒先生的一紙陸機的信《宙膠平復帖》。
一可借職務之便,如《時賢尺牘》,就是俞吟秋利用會長身份留心集藏而成,不少高官碩儒及出版商、報刊總編,都曾有意識地利用職務之便集藏名人信札。如今網絡時代,稿件、信札多為電子文本,手稿收藏大都留在作者手中,他們往往敝帚自珍。
二可與藏友調劑。同專題藏家手中多有復品,可以互為調劑,各取所需。
三可從拍場獲得。如有財力,不妨多關心拍賣市場,或能獲得心儀已久的東西。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