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光复乡大和地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光复乡大和地区位于花东纵谷中段,其地名起源乃是因为大正10年(1921年)日本“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在花莲光复乡设立糖厂,名为“大和工场”,并在此地开垦“大和农场”,因而得名;当时的村民大多来自台湾西部、南部及中国东南地区的客家族群,为躲避饥荒及战乱来到大和村,在“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下,从事种甘蔗及榨甘蔗、煮甘蔗等提炼蔗糖的工作,称作“会社工”。当时的大和村辖内有“大和”、“农场”、“管真巷”、“岗界”等四个保,大致是以花东铁路为界,大丰村为“车头顶”,大富村为“车头下”,车站前称之为“店仔街”,是会社工人(蔗工)生活居住的地方。[1]

大和工场

贺田金三郎于明治32年(1899)向总督府申请取得花莲港至卑南一带的土地开垦权,并透过建立移民村以大规模种植甘蔗,又在寿村(今寿丰乡)建设改良糖廍。可惜日后因经营不善,于明治43年(1910)并入荒井泰治旗下的台东拓殖株式会社。为了精简业务,荒井氏将公司异动为台东拓殖制糖株式会社。

  • 大正3年(1914),台东拓殖制糖株式会社与盐水港制糖合并,改称为盐水港制糖拓殖株式会社。
  • 大正9年(1920),会社更名为盐水港制糖。
  • 翌年(1921)于花莲港厅凤林区(马太鞍)设立大和工场。
  • 昭和4年(1929),大和工场的产量超过寿工场,成为盐水港制糖在花东的主力。

二战期间,两座糖厂皆受到猛烈轰炸攻击而有所损毁。战后,盐水港制糖改隶属台湾糖业公司第四分公司。有关当局决定废弃毁损程度较高的寿工场,保留大和工场。

  • 民国41年(1952),花莲港糖厂更名为花莲糖厂。
  • 民国67年(1978),因公路运输兴起,花莲糖厂废除所有糖业铁道。
  • 民国78年(1989),因应市场需求改变,增设炼糖工场、冰糖工场等。
  • 民国101年(2002)7月,由于制糖成本过高,决定关闭制糖工场,并将转型为观光糖厂。[2]

绿野香坡

民国49年(1960年)前后是糖业的极盛时期,从各地来到大和做“会社工”的蔗工盛况空前,当时的大丰、大富及大农村全部都种植制糖原料--甘蔗,近两千公顷的缓坡平原一片绿油油,人称“绿野香坡”,据村中长辈表示,当时的大和村人口曾高达六千多人,进出大和车站的人数,一天就有上百人之多,在不到两百公尺长的“店仔街”上,更有七家冰店、四间西药房、一间中药店、四间食堂、四家裁缝店、三间酒家,还有戏院、旅馆、照相馆、钟表店…等,可见当时“大和”的热闹繁华。

1980年以后,国际糖价因生产过剩而持续下跌,加上台湾的平均工资上升,高度劳力密集的糖业不堪负荷,国内业规模持续萎缩,因此花莲糖厂不得不在民国91年4月(2002年)正式停止制糖业务,结束花莲地区百年来的糖业发展,也让地方面临巨大转变,随著花莲糖厂的停产,人口大量外移,只剩年长者守护家园,大丰、大富当年的兴盛风光有如过往云烟,不复存在。

如今的大和地区,依然以花东铁路为界,铁路东侧的大富村以火车站前的明德街为主要道路,聚落较为集中,沿线有彭记擂茶、蔗工的厝、富安宫等特色据点,宁静的街道呈现当地的人文气息。大丰村位于铁路西侧,以尚德街为主要核心聚落,其他多为零散的住户,整体景观风貌更为自然。

古公三王的传奇

富安宫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建庙,历经两次修建,乃是大和地区的信仰中心,庙中供奉的古公三王,是从宜兰二结镇安庙分灵过来的,每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古公三王圣诞时,庙方均会举办过火及谢平安仪式来感念神恩,过火仪式约在三点到四点半左右开始举行,神轿往火堆中跑过烧得通红的木炭,须跑三次才算仪式完成。 地方盛传古公三王的神迹有很多,据说有一年大拜拜时,火车在大和“铁路桥”过去一点一个下坡的地方出轨,一直滑到新庄仔(今大全村)居然又安全的重回轨道,无人受偒,居民都说那是“古公三王”显现的神迹;另根据地方说法,民国78年9月11日强烈台风莎拉由花莲县丰滨乡登陆,当晚嘉农溪的大水冲破保护大富、大丰2村的嘉农溪南岸堤防,水淹半个人高,隔天早上,当居民在清理家园时,住在下游的大农村民来访,说:“你们大和的人好团结,晚上还提灯巩固堤防!”,原来在台风夜当晚,大农的村民看到嘉农溪南岸堤防上有一整排的火光,但当时风强雨大,大和的村民们都躲在家没出门,地方盛传是古公三王显灵护住堤防,否则一定更造成更惨重的灾情。

大富车站与纵谷特慢车

民国72年(1983年)大富火车站因入不敷出而关闭,现在每天只有几班普通车次采招呼的方式停靠,因为敌不过岁月风霜的摧残,车站的外观斑剥了,周围更长满了杂草,使得大和地区更显荒凉。

不忍大和持续没落下去,在几位有心人士的号召下,从民国86年(1997年)起,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为期约一个星期的绘画营队,邀请全台各地,甚至国际各界的画家来此作客一个月,以当地的风景为画,食宿由村民免费招待,而画作则留给地方,最后并在闲置的大富车站办理“吃米粉、看画展”活动,透过音乐和绘画等媒介,鼓励访客留宿当地农家,但因缺乏经费支持,这项文艺活动如今已经停摆,但已经让大富这个没落的小车站成为凝聚社区共识的焦点,尔后社区各项重要活动都会利用大富车站及站前广场来举行,成功为后续的社区营造工作发展埋下了深耕的种籽。

农村再生

大和地区经由前述活动的办理累积了相当的动能后,终于和马太鞍一同获选全国十大经典农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大丰村尚德街路侧近300公尺长的木芙蓉花道,另是由社区民众徐双福老先生自行种植,并且每天浇水、施肥,曾获得农村再生绿手指计画的特优奖,经过的人们,都不由得为这片美丽的花丛停留驻足。

大和地区于民国97年(2008年),在水土保持局花莲分局的协助下,开始接触农村再生计画,并在东二区农村社区再生计画中完成试办规划,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社区希望仿效日本古川町的模式,改善社区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并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的愿景,希望让孩童能在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获得完善的教育,青壮年能在社区获得工作机会,并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老年心可以在社区获得舒适友善的照护。

大和地区透过大和总动员,成功的凝聚了社区情感并启动社区营造的行动力,民国98年(2009年),在水土保持局花莲分局的持续协助下,大和完成了农村再生建设先期规划工作,在包括苦花鱼复育、螳螂馆、蝴蝶馆既有的有机休闲农业的基础上,接续97年试办规划时的水资源保育与利用目标,积极进行环境营造与空间改善,由于各项工作在施作前后均和社区保持良好的沟通,因此执行成果也都能切合地方需要,大和地区生活环境品质获得了提升,颇获在地民众的好评。[3]

民国 100 年,社区开始依农村再生条例提报再生计画时,由于大丰社区较早完成培根计画的四个阶段性课程,加上社区发展随著时间愈加成熟,村民们对各自的再生愿景亦开始有更深入的擘画,因此社区决定先以大丰村的丰禾社区产业促进会为对口,接续先期规划的内容以“生态、有机”为主题做提案,大富社区则另以大富社区发展协会为窗口,积极参与培根计画的人培工作,目前也已经到达再生班的阶段,即将可以提出另一个以“蔗工与糖业文化”为主体的再生计画,对属于共同生活圈信仰圈的大丰、大富村而言,如此作法将可以帮大和地区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挹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4]

视频

[随身导览]花莲糖厂/光复糖厂介绍

[随身导览]花莲光复糖厂日式宿舍群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 行政院农委会水土保持局花莲分局
  2. [2] 花莲在地文化记忆库
  3. [3] 行政院农委会水土保持局花莲分局
  4. [4] 行政院农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