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花螳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蘭花螳螂(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是昆蟲綱、花螳科的動物。有着較為極端的性二態,成年雌性大約6-7厘米長,而雄性只有大約2.5厘米。

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着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着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是螳螂目中最漂亮的物種。

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會捕食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分布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

物種學史

來自東南亞熱帶森林的螳螂。它們以各種常見名稱而聞名,包括走花螳螂和蘭花螳螂。這是相似和行為中被稱為花螳螂的幾種物種之一。在野外,蘭花螳螂存在於東南亞的雨林中,包括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雲南西雙版納也有版納蘭花螳螂。

詹姆斯·伍德·梅森(James Wood-Mason)繪製的「 活躍期的蘭花螳螂」若蟲的畫,該畫被送給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後者又將其借給愛德華·巴格納爾·普爾頓(Edward Bagnall Poulton),供他在1890年出版的《動物的顏色》一書中使用。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在其1889年出版的《達爾文主義》(Darwinism)中將螳螂稱為稀有物種。

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館長伍德·梅森先生將一幅精美的圖畫描繪了這種罕見的昆蟲,即「蘭花螳螂」(若蟲或活躍的狀態)。與之非常相似的一種物種生活在爪哇島,據說它類似於粉紅色的蘭花。弓形蟲屬的其他螳螂科,其胸廓的前部擴張並呈白色,粉紅色或紫色。它們與花朵非常相似,據伍德·梅森先生說,其中一位植物學家在佩古發現了一個明亮的紫藍色前胸盾,被他誤認為是一朵花。

該圖發表在愛德華·巴格納爾·波爾頓(Edward Bagnall Poulton)的《動物的顏色》一書中。普爾頓稱其為「印度螳螂」,「以其他昆蟲為食,它以花朵狀和粉紅色吸引。明顯的花瓣是昆蟲的扁平足。」

到20世紀末,華萊士的理論已被認為是不爭的事實。例如,L N Badenoch以「誘人的色彩和侵略性模仿」副標題向《昆蟲的真實故事》中的蘭花螳螂致敬:顏色、形式和狀態都以獨特的方式合謀產生相似之處。相似的含義毫無疑問。昆蟲似乎吸引了螳螂,昆蟲吸引了花朵。它們停留下來並立即被俘虜。

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l Wallace)的最初理論直到2013年才被進一步研究。蘭花螳螂的形態以擬態形式起作用的假設暗示,蘭花螳螂在認知上被錯誤地歸類為蘭花。但是研究人員最近得出結論,螳螂的身體的形狀和顏色特徵並未集中在特定的花朵上。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使用光譜法測量其整體着色的幾何形態技術,螳螂被獵物視為各種花朵的近似物。與許多對照刺激花相比,它們還被證明可以吸引更多的傳粉者。這種掠奪性策略可確保螳螂不會在等待的顎中歧視其獵物(吸引各種授粉媒介)。[1]

生活習性

野生蘭花螳螂生活在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同類,也一樣互相捕食。幼體也會自相殘殺。初生幼體呈現特殊的紅黑二色組合;在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

伴隨着雌性蘭花螳螂逐漸變大,它們將能捕獲更多類型的昆蟲獵物。螳螂進化的第一階段是形成深綠色體色,從而使它們很難被掠食者發現。下一階段將出現於雌性蘭花螳螂,它們體色趨向於黃色、白色和粉色。這意味着雌性蘭花螳螂體形較大,體色更鮮艷,通過模擬花卉更能有效地吸引昆蟲。相比之下,雄性蘭花螳螂體形較小,很容易偽裝隱蔽起來,從而使它們可以避開掠食者的攻擊,更好地尋找交配對象,伏擊獵物。[2]

蘭花螳螂從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它們都會捕食。因為蘭花螳螂主要是在蘭花上等待獵物上門,所以它們捕食的對象多半也是圍繞花朵生活的小型節肢動物、爬蟲類或鳥類。[3]

形態特徵

蘭花螳螂,體長3-6厘米。長得像朵粉紅淡雅的蘭花。類似一朵蘭花的花,其四條行走的腿像花瓣。大多數蘭花螳螂是白色的,但也有一個粉紅色到紫色的變色。若蟲的身體會隨着成長改變顏色,從血紅轉為粉紅再到白色,處於3、4齡最漂亮的階段。初生幼體呈現特殊的紅黑二色組合,在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

[4]

蘭花螳螂有着較為極端的性二態,成年雌性大約6-7厘米長,而雄性只有大約2.5厘米。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成年雄性有白色翅膀和桃紅色及橙色的身體,腿和長翼幾乎沒有變化;而雌性在腿上的顏色有變化。在雌性的背上有一個綠色斑點,而雄性則是一個棕色斑點。 [5]

雌性蘭花螳螂外形頗似色彩鮮艷的蘭花,像一朵蘭花一樣吸引着獵物。它的腿部頗似花瓣,體色呈現黃色或者白粉色,然而雄性螳螂卻存在着一定差異,雄性的身體僅是雌性的一半,體色呈綠褐色。雌性螳螂進化策略是獵捕授粉昆蟲,其體形模擬成鮮艷的蘭花,而雄性體形較小,色彩平淡,適合於隱藏伏擊獵物。[6]

體長形,頭大,三角形,活動自如。複眼突出。單眼3個。口器為咀嚼式。觸角長,絲狀。前胸極度延長,成細頸狀。前足為捕捉足,基節很長,脛節可折嵌於股節的槽內,狀如鍘刀,舉起前足時如教徒祈禱狀;中、後足適於步行,跗節5節,有爪1對,缺中墊。前翅皮質,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迭於背上。後胸上有聽器。腹部肥大,10節,雌雄背板可見9節,腹面雌只見6節,雄可見8節。產卵器不突出,尾須1對,較短。[7]

分布範圍

生活在東南亞的雨林中,分布區域包括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雲南西雙版納也有版納蘭花螳螂。[8]

人工養殖

蘭花螳螂生存的理想溫度約為28°C,但也可以在25°和35°C的溫度之間變化。在晚上溫度應該至少為18°C。如果想要配對的雄性和雌性同時出生,需要減慢雄性的生長。這些雄性應該保持在18℃。

這種物種需要相對高的濕度。約60-80%RH。若蟲要更好地保持乾燥,它們對潮濕的環境非常敏感。每周可以霧化若蟲約1×,也取決於對它們的封入口通風。隨着蟲體變老,可以通過噴灑更頻繁地逐漸增加空氣濕度。

如同所有類型的螳螂,這種物種需要一個小容器,高度至少是螳螂長度的3倍,寬度的2倍。對於成年雌蟲,高度至少為24厘米,寬度為16厘米。一個不錯的尺寸為一個玻璃容器將是30×20×20厘米(HxWxL),所以有許多人造花和棲木的空間。

人工環境下,適應良好,可以餵食果蠅或幼齡螞蚱,成體則以蚱蜢、蒼蠅和等為主食,蟋蟀少食,因為蟋蟀的胃很髒,螳螂食後容易暴斃,除非飼料蟋蟀是自己管理的。飼養蘭花螳螂以直立式而且通風良好的箱籠最適合,它們需要較高的濕度,所以飼養箱需要每天噴水1-2次,可以提高濕度,也可以供螳螂飲用。底材以水苔或無菌土為主,加上植物和枝幹就完成基本布置了。[9]

繁殖方式

螳螂的交配行為和毛蜘蛛是很類似的,因為雄性在交配後如果沒有立刻離開,很可能就會被雌性吞食。雌雄的辨別在第一次蛻皮後就可以分辨。在未蛻皮之前,雌雄性的腹部都是八節;但是蛻皮之後,雄性的腹部仍然維持八節,但是雌性卻會由八節合併為六節。另外由體型上也可以輕易分辨。當蘭花螳螂的翅膀長好的時候就是成年的階段,這時雄性的體型只有雌的一半,非常懸殊,而且雄性的棕色斑面積會比較大。交配時雄螳螂會把貯精囊放進雌螳螂的儲精囊之中,以後雌性產卵就會經過儲精囊受精。因此只要交配一次,雌性就可以持續產下受精卵。

在夏季末交配後,雌螳螂會在1-14天之間產下卵塊固定在樹枝上。卵塊中含有30-50顆卵,雌性通常一季可以產下5-7個卵塊。經過2-3個月的時間,大約就是過了冬季,在春天溫度上升之後,卵塊就會孵化,幼體紛紛鑽出卵塊。有時較大的幼體就會把較小的幼體吃掉。幼體經過三個月的成長,大約蛻皮6-7次之後就會成年,開始交配產卵,而成體在交配產卵之後2-3周內就會死亡。換句話說,蘭花螳螂的壽命大都不超過一年:在春季出生,到冬季死亡,生命周期大約都在6-8個月,其實算是是很短暫的。所幸它們的繁殖難度並不算高,每年都可以產出一個新的世代,對希望繁殖的飼主來說或許也是另一種樂趣。[10][11]

偽裝捕食

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不僅生活着大量有翅膀的昆蟲,還有許多無脊椎掠食者對這些空中的獵物虎視眈眈。為了躲避掠食者,許多昆蟲演化得異常輕盈,速度奇快,非常難以捕捉。儘管經常能逃脫掠食者的捕殺,但這些昆蟲卻無法抵擋鮮艷花朵的誘惑,它們會飛越漫長的距離,尋覓花粉和蜜露。

蘭花螳螂將自己整個身體轉變為既充滿美感,又極具欺騙性的偽裝。它們完美模擬了蘭花的形態,同時結合了銳利的視覺和忍者般的出擊速度,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為致命的伏擊獵手。不過,這種對花的模擬遠比看上去的更加複雜。一隻成長中的螳螂需要每隔幾天就進食一次,因此它需要不時有昆蟲直接落到捕殺範圍之內,而植物的花朵可以等待更久。

博物學家在維多利亞時代發現這種奇特物種時,就猜測還有一些特別的因素在起作用,因為這些螳螂看起來比它們模擬的花朵受歡迎得多。現在科學家發現,蘭花螳螂所具有的魅力來自於它們對「攻擊性擬態」(aggressive mimicry)的精通。昆蟲會被色彩更加明亮的花瓣吸引,而蘭花螳螂不僅能完美模擬花瓣的形態,還具有比植物花瓣更加明亮的色彩。一旦昆蟲被蘭花螳螂的偽裝迷惑,靠近致命的美麗「花瓣」時,就毫無逃生的可能。[12]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