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蜜蜂 | |
---|---|
知名於 | 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通常廣泛指的是生產用蜂種:西方蜜蜂和中華蜜蜂。它為農作物、果樹、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藥植物傳粉。 |
蜜蜂[1](Bee/Honey bee)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為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複眼為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鈎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目錄
基本信息
普通特性
蜜蜂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一樣寬;觸角膝狀,複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鈎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成蜂體長約2公分~4公分。
基本結構
蜜蜂不完全以花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時調製儲存成蜂蜜。毫無疑問的是,蜜蜂在採花粉時如同對花授粉,當蜜蜂在花間採花粉時,會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這些掉落的花粉關係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異花傳粉。蜜蜂身為傳粉者的實際價值比其製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
雄蜂通常壽命不長,不採花粉,亦不負責餵養幼蜂。工蜂負責所有築巢及貯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結構組織以便於攜帶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種花的花粉,不過,有些蜂只採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採某種顏色花的花粉,還有一些蜂只採一些有親緣關係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採集和攜帶的器具,似乎能適應各種不同種類的花。蜜蜂會發出聲音,這是因為它有發聲器官,這個發聲器官位於蜜蜂腹部的兩個極其小的黑色圓點。
中文名稱 | 蜜蜂 | 界 | 動物界 |
亞 門 | 單肢亞門 | 目 | 膜翅目 |
分布區域 | 中國東部 | 科 | 蜜蜂科 |
亞 目 | 細腰亞目 | 英文名 | Bee Honeybee |
別 稱 | 西方蜜蜂,中華蜜蜂(或稱東方蜜蜂) | 綱 | 昆蟲綱 |
門 | 節肢動物門 | 屬 | 蜜蜂屬 |
生活習性
基本特徵
蜂王在巢室內產卵,幼蟲在巢室中生活,經營社會性生活的幼蟲由工蜂餵食,經營獨棲性生活的幼蟲取食雌蜂貯存於巢室內的蜂糧,待蜂糧吃盡,幼蟲成熟化蛹,羽化時破繭而出。家養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蟲、蛹或成蟲越冬。
一般雄性出現比雌性早,壽命短,不承擔築巢、貯存蜂糧和撫育後代的任務。雌蜂營巢、採集花粉和花蜜,並貯存於巢室內,壽命比雄性長。
在蜜蜂社會裡,它們仍然過着一種母系氏族生活。蜜蜂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變化過程。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卵繁殖後代,同時「統治」這個大家族。蜂王雖然經過交配,但不是所產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據群體大家族的需要,產下受精卵工蜂餵以花粉、蜜蜂21天後發育成雌蜂(沒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產下未受精卵,24天後發育成雄蜂。當這個群體大家族成員繁衍太多而造成擁擠時,就要分群。分群的過程是這樣的:由工蜂製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內產下受精卵;小幼蟲孵出後,工蜂給以特殊待遇,用它們體內製造的高營養的蜂王漿飼喂,16天後這個小幼蟲發育為成蟲時,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領一部分工蜂飛去另成立新群。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飼養的益蟲,在飼養過程中,新蜂王出世後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則會有一個蜂王帶領一批工蜂離開蜂巢飛走而損失蜂群的生產力。
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範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採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採訪1100-1446朵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隻蜜蜂平均日採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進蜜囊的同時即混入了上顎腺的分泌物——轉化酶,蔗糖的轉化就從此開始,經反覆釀製蜜汁並不停的扇風來蒸發水份,加速轉化和濃縮直至蜂蜜完全成熟為止。根據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量一般在12隻到50000多隻的範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存儲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擴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起來,老蜂王然後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
雄蜂數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後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後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隻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後,只知吃喝,不會采蜜,成了蜂群中多餘的「懶漢」。但是,這些雄蜂在蜂巢中會不斷扇動翅膀,無意中也維持了蜂巢中的溫度。但是日子久了,眾工蜂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境。養蜂人也不願意在蜂群內保留過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對它們進行人工淘汰。由此看來,工蜂在這個群體中數量最多。養蜂者對一個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節而異,一般為2萬一5萬個工蜂。工蜂是最勤勞的,兒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採花蜜,釀蜜糖」,僅是指工蜂說的。除采粉、釀蜜外,築巢、飼餵幼蟲、清潔環境、保衛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務。
從春季到秋末,在植物開花季節,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暫休閒時期。但是,寒冷的天氣、蜂巢內的低溫,對蜜蜂是不利的,因為蜜蜂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着周圍環境的溫度改變。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辦法抵禦嚴寒。當巢內溫度低到13℃時,它們在蜂巢內互相靠攏,結成球形團在一起,溫度越低結團越緊,使蜂團的表面積縮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溫過多。據測量,在最冷的時候,蜂球內溫度仍可維持在24℃左右。
食物特徵
①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從一定顏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種類)採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
②寡食性,即自近緣科、屬的植物花上採食,如苜蓿准蜂。
③單食性,即僅自某一種植物或近緣種上採食,如矢車菊花地蜂。蜜蜂各種類採訪的花朵與口器的長短有密切關係: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較短的種類採訪薔薇科、十字花科、傘形科、毛茛科開放的花朵;而切葉蜂科、條蜂科和蜜蜂科的種類由於口器較長,則採訪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藥用價值
主治:
大麻風(鬚眉脫落,皮肉已爛成瘡)。用蜜蜂子、胡蜂子,黃蜂子(並炒過)各取一分,白花蛇、烏蛇(並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蠍(去尾,炒)、白僵蠶(炒)各一兩,地龍(去土,炒)半兩,蝎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用,炒)各十五枚,丹砂一兩,雄黃(醋熬)一分,龍腦半錢。以上各藥,共研為還想,每服一匙,溫蜜湯調下。一天服三至五次。
社會性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態、生理和勞動分工方面均有區別。雌性個體較大,專營產卵生殖;雄性比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後即死亡;工蜂個體較小,是生殖器發育不全的雌蜂,專司築巢、採集食料、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節巢濕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會性種類。此外還有熊蜂屬、熱帶無刺蜂屬、麥蜂屬等。
寄生性
雌蜂不築巢,在寄主的巢內產卵。幼齡幼蟲一般具有大的頭和上顎,用以破壞寄主的卵或幼齡幼蟲。
蜜蜂的築巢本能複雜,築巢地點、時間和巢的結構多樣。築巢時間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據築巢的地點和巢的質地,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營社會性生活的種類以自身分泌的蠟作脾,如蜜蜂屬、無刺蜂屬、麥蜂屬等。巢室為六角形。
②在土中築巢的種類最多,巢室內部塗以蠟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內的濕度。
③利用植物組織築巢的更為多樣,例如切葉蜂屬可把植物葉片捲成筒狀成為巢室,置放於自然空洞中;黃斑蜂屬利用植物茸毛在莖上作成疣狀的巢;蘆蜂屬和葉舌蜂屬在枯死的植物莖幹內築巢;熊蜂屬的一些種類在樹林的枯枝落葉下營巢;木蜂屬在木材中鑽孔為巢,等等。④其他如石蜂屬利用唾液將小砂石粘連成巢,壁蜂屬在蛞蝓殼內築巢等等。
蜂巢特點
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種蜜蜂多年集中於一個地點築巢,從而形成巢群。例如,毛足蜂屬的巢口數可達幾十個甚至達幾百個 。單個蜂巢內,是由一個一個的六邊形蜂室組成的,這樣是最省材料的。
群間關係
蜜蜂雖然過着群體的生活,但是,蜂群和蜂群之間是互不串通的。蜂巢里存有大量的飼料,為了防禦外群蜜蜂和其它昆蟲、動物的侵襲,蜜蜂形成了守衛蜂巢的能力。蟄針是蜜蜂的主要自衛器官。
蜜蜂的嗅覺靈敏,它們能夠根據氣味來識別外群的蜜蜂。在巢門口經常有擔任守衛的蜜蜂,不使外群的蜜蜂隨便竄入巢內。在缺少蜜源的時候,經常有不是本群的蜜蜂潛入巢內盜蜜,守衛蜂立即搏鬥。但是在蜂巢外面,情況就不同了,比如在花叢中或飲水處,各個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敵視,互不干擾。
飛出交配的母蜂,有時也會錯入外群,這時工蜂立即將它團團包圍,刺殺母蜂。
雄蜂如果要錯入外群情況就不同了,工蜂不傷害它,因為蜜蜂培育雄蜂不只是為了本群繁殖的需要,也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性別決定
生物的性別並不一定都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在蜜蜂和螞蟻中,性別決定於染色體的數目(或染色體的組數),而不是性染色體。蜜蜂和螞蟻體內沒有性染色體。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每個體細胞中含有32條染色體,兩個染色體組,是二倍體;雄蜂個體在群體中的數目很少,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體細胞中含有16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是單倍體。
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蜂王和工蜂是二倍體(2n=32),雄蜂是單倍體(n=16)。單倍體雄蜂是怎樣產生精子的呢?雄蜂在產生精子的過程中,它的精母細胞進行的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減數分裂。減數第1次分裂中,染色體數目並沒有變化,只是細胞質分成大小不等的兩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細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團細胞質,
一段時間後將退化消失。減數第2次分裂,則是1次普通的有絲分裂:在含有細胞核的那團細胞質中,染色單體相互分開,而細胞質則進行不均等分裂,含細胞質多的那部分(含16條染色體)進一步發育成精子,含細胞質少的那部分(也含16條染色體)則逐步退化。雄蜂的1個精母細胞,通過這種減數分裂,只產生1個精子,精母細胞和精子都是單倍體細胞。這種特殊的減數分裂稱為「假減數分裂」。
主要分類
中華蜜蜂
1、主要特徵 軀體較小,頭胸部呈黑色,蜂王體長17.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棕紅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工蜂體長11mm左右,喙長5mm左右,腹節背板呈黑色,有褐黃色環,處於高緯度、高山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中鋒腹部色澤偏黃,全身被覆灰色短絨毛。雄蜂體長12.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絨毛。中蜂耐寒性較強,飛行敏捷,蜜源缺乏或病蟲害侵襲時易飛逃,適宜在山區、半山區的生態環境中飼養。抗蜂蟎力強,盜性強,分蜂性強,抗巢蟲力弱,常咬毀舊巢脾,抗囊狀幼蟲能力弱,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腐臭病 。 2、分布 中華蜜蜂原產於中國,是中國的土著蜂,適應中國各地的氣候和蜜源條件,適於定地飼養且穩產,尤其是在南方山區,有着其他蜂種不可替代的地位 。
意大利蜜蜂
1、主要特徵 體形較黑蜂小,腹部細長,吻較長,因此可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腹節背板第2~4節的前部具黃色環帶。性情溫順,在提脾檢查時,能保持安靜。抗病力弱,對蜂蟎的抵抗力弱。育蟲力強,分蜂性弱,清巢能力強,抗巢蟲。以強群越冬,食料消耗大。採集樹膠能力強,造脾性能好,分泌王漿能力強,並善采儲大量花粉。群勢強而機敏,因此在流蜜良好的情況下,意蜂能表現出特別優越的採集力 。 2、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在我國,意蜂除西藏地區沒有飼養外,全國其他地區均有飼養 。
卡尼鄂拉蜜蜂
1、主要特徵 大小和體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節通常有棕色斑,少數個體具紅棕色環帶,幾丁質黑色,覆毛短而密,體表絨毛灰色,雄蜂絨毛灰至灰棕色,吻長與喙長均6.6mm左右。分蜂性強,不易維持強群。耐寒,定向力強,不易迷巢,盜性弱,採集樹膠較少。性情溫順,提脾檢查時,不怕光,能保持安靜。采蜜力很強,善於利用零星蜜源,蜜源條件不良時很少發生飢餓現象。採集花粉能力比意蜂差。蜂王呈棕黑色,少數蜂王腹節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紅色環帶,產卵力強。在夏季,只有當粉源充沛的時候,卡蜂才能維持大量子脾;若粉源缺乏,育蟲則受到限制 。 2、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東北部 。
歐洲黑蜂
1、主要特徵 歐洲黑蜂個體較大,腹部寬,覆毛長,絨毛帶窄而疏,幾丁質呈均一的黑色,少數腹節背板第2~3節有棕黃色小斑,但不具黃色環帶。工蜂體長13.5mm左右,背板黑色,腹部粗壯,少數腹節背板第2~3節有黃棕色斑,絨毛深棕色,喙長平均6.4mm。分蜂性較弱,採集樹膠多,雄蜂腹部絨毛呈棕黑色,有時黑色。歐洲黑蜂性情暴躁,好蜇,怕光,提脾檢查時,亂動且常處於激怒狀態。越冬性能強,育蟲能力弱,分蜂性弱,採集勤奮。易感染幼蟲病,易遭受蠟螟侵害,但抗孢子蟲病和抗甘露蜜中毒的能力強於其他蜂種。春季發展稍慢,可達中等群勢,仲夏才可成為強群 。 2、分布範圍 歐洲黑蜂主要分布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西北部 。
種類發展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記載蜜蜂第一個屬(Apis)和第一個種類(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於當時採集標本的範圍、對蜜蜂生物學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種類的證據不足等原因,所以當時世界公認的蜜蜂種類只有4種,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東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國的學者對采自雲南的6種蜜蜂進行形態學、生物學、生態學、昆蟲地理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化學等多學科對比研究後認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獨立的蜂種,並確定了它們的分類地位。
1988年國外的學者又確立了由Buttel-Reepen 於1903年描述並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為獨立的蜂種—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確立了蜜蜂為7種。
當時比較公認的,蜜蜂屬的7個明確的現生種(現生種:指地史上出現的種,已發現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種)依定名先後為: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東方蜜蜂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1998年,德國的尼古拉夫婦(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馬來西亞的丁格(Tingek)報道了他們發現的一個蜜蜂新種——綠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經過多年的形態學和生物學對比研究,確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和菲律賓的蘇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為一個獨立蜂種。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現生存的蜜蜂種類已達9 種。
(1)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2)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
(3)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
(4)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
(5)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6)綠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7)蘇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
(8)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9)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
我國大部分地區以意大利蜂(西方蜜蜂)為主,占2/3;中蜂(中華蜜蜂)集中分布區則在西南部及長江以南省區,以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廣東、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區數量最多,占1/3;還有很少部分黑蜂。[2]
繁殖方式
處女蜂王(雌性)與雄蜂交配後便將精子保存體內數年.蜂王可以自由選產受精卵或未受精卵。
蜂房有3種規格。最小的是工蜂房(水平地面),雄蜂房直徑比工蜂房大1毫米,蜂王房最大最少通常在培育蜂王時工蜂才在蜂巢底部開始製作蜂王房,面朝下(垂直地面)。
蜂王在雄蜂房裡產未受精卵發育成雄蜂(孤雌生殖)。
蜂王在工蜂房和蜂王房裡產受精卵發育成工蜂和蜂王。
所有蜜蜂幼蟲頭3天餵蜂王漿,工蜂和雄蜂幼蟲3天後餵蜂蜜和花粉.只有蜂王房裡的幼蟲始終餵蜂王漿發育完全成為蜂王。
生物的性別並不一定都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在蜜蜂和螞蟻中,性別決定於染色體的數目(或染色體的組數),而不是性染色體。蜜蜂和螞蟻體內沒有性染色體。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每個體細胞中含有32條染色體,兩個染色體組,是二倍體;雄蜂個體在群體中的數目很少,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體細胞中含有16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是單倍體。
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蜂王和工蜂是二倍體(2n=32),雄蜂是單倍體(n=16)。單倍體雄蜂是怎樣產生精子的呢?雄蜂在產生精子的過程中,它的精母細胞進行的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減數分裂。減數第1次分裂中,染色體數目並沒有變化,只是細胞質分成大小不等的兩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細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團細胞質,一段時間後將退化消失。減數第2次分裂,則是1次普通的有絲分裂:在含有細胞核的那團細胞質中,染色單體相互分開,而細胞質則進行不均等分裂,含細胞質多的那部分(含16條染色體)進一步發育成精子,含細胞質少的那部分(也含16條染色體)則逐步退化。雄蜂的1個精母細胞,通過這種減數分裂,只產生1個精子,精母細胞和精子都是單倍體細胞。這種特殊的減數分裂稱為「假減數分裂」。
蜜蜂是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三型蜂都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成蜂)4個發育階段。蜜蜂的4個階段在形態上均不相同。
卵
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細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頭。蜂王產下的卵,稍細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內的胚胎經過3天發育孵化幼蟲。
幼蟲
白色蠕蟲狀。起初呈C字形,隨着蟲體的長大,蟲體伸直,頭朝向巢房。在幼蟲期由工蜂飼餵。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前3日飼餵在蜂王漿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 蟲漿,它們就發育成工蜂。同樣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幼蟲期被不間斷地飼餵大量的蜂王漿,就將發育成蜂王。
工蜂幼蟲成長到6日末,由工蜂將其巢房口封上蠟蓋。封蓋巢房內的幼蟲吐絲作繭,然後化蛹。封蓋的幼蟲和蛹統稱為封蓋子,有大部分封蓋子的巢脾叫做封蓋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蓋略有突出,整個封蓋子脾看起來比較平整。雄蜂蛹的封蓋凸起,而且巢房較大,兩者容易區別。工蜂幼蟲在封蓋後的 2日末化蛹。
蛹
蛹期主要是把內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種器官。逐漸呈現出頭、胸、腹3部分,附肢也顯露出來,顏色由乳白色逐步變深。發育成熟的蛹,脫下蛹殼,咬破巢房封蓋,羽化為成蜂。
成蟲
剛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較軟,體表的絨毛十分柔嫩,體色較淺。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體內各種器官逐漸發育成熟。
種類分工
蜂王
蜂王的任務是產卵,分泌的蜂王物質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發育,並且影響蜂巢內的工蜂的行為。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工蜂對蜂王胎里的受精卵特別照顧,一直到幼蟲化蛹以前始終飼餵蜂王漿,使蜂王幼蟲浸潤在王漿上面。蜂王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生物激素,對蜂王幼蟲的生長發育,特別是對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起重要的促進作用。隨着蜂王幼蟲的生長,工蜂把台基加高,最後封蓋。
蜂王在巢室內產卵,幼蟲在巢室中生活,經營社會性生活的幼蟲由工蜂餵食,經營獨棲性生活的幼蟲取食雌蜂貯存於巢室內的蜂糧,待蜂糧吃盡,幼蟲成熟化蛹,羽化時破繭而出。家養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蟲、蛹或成蟲越冬。蜂王一次交配後可以終身產卵,如果蜂王經行二、三次交配的話,則蜂王壽命會變短。
羽化出房的新蜂王身體柔嫩,由工蜂給它梳理身上的絨毛,交配成功的處女王不久便開始產卵。處女蜂王交尾後除了分蜂以外,一般不再出巢。蜂王體型細長而穩重,它的壽命一般在三至五年,最長的可活八九年。在春天和花期前後產卵量最高。[3]
雄蜂
雄蜂的職責是和蜂后繁殖後代。雄蜂一生只有一次與蜂王的交配,交配結束後幾分鐘內死亡。雄蜂數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後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後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隻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後,只知吃喝,不會采蜜,成了蜂群中多餘的「懶漢」。但是,這些雄蜂在蜂巢中會不斷扇動翅膀,無意中也維持了蜂巢中的溫度。但是日子久了,眾工蜂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境。養蜂人也不願意在蜂群內保留過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對它們進行人工淘汰。由此看來,工蜂在這個群體中數量最多。養蜂者對一個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節而異,一般為2萬一5萬個工蜂。工蜂是最勤勞的,兒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採花蜜,釀蜜糖」,僅是指工蜂說的。除采粉、釀蜜外,築巢、飼餵幼蟲、清潔環境、保衛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務。
雄蜂不參加釀造和採集生產,個體比工蜂大些。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在較大雄蜂房裡發育,工蜂對它的哺育也較好。整個發育過程。雄蜂幼蟲的食量要比工蜂幼蟲大一、二倍。雄蜂生殖系統的發育需要較長的時間,羽化出房後還要經過八至十四天左右才能達到性成熟。雄蜂性成熟時,其精巢內的精小管有大量的精子成熟,並逐步地排到貯精囊中,一般一個雄蜂的貯精囊中的精液量為1.5——2.0μL(微升)。每微升精液平均有精子七百五十萬個。精子的數量和活力對蜂群後代的遺傳性狀和發育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選育優質遺傳後代的種群做父本與選擇優質蜂王同等重要。
雄蜂通常壽命不長,不採花粉,亦不負責餵養幼蜂。工蜂負責所有築巢及貯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結構組織以便於攜帶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種花的花粉,不過,有些蜂只採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採某種顏色花的花粉,還有一些蜂只採一些有親緣關係的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採集和攜帶的器具,似乎能適應各種不同種類的花。蜜蜂會發出聲音,這是因為它有發聲器官,這個發聲器官位於蜜蜂腹部的兩個極其小的黑色圓點。
工蜂
工蜂是一種缺乏生殖能力的雌性蜜蜂,在蜂群的雌性蜜蜂中,僅有蜂后擁有生殖能力。但有研究發現一些工蜂通過繁殖來延長自己的生命欺騙蜂王。多數的雌蜂在幼蟲時期,僅有最初幾天可食用蜂王漿,之後改餵食一般的蜂蜜,因而無法完成生殖能力的發育,最後便會成為工蜂;若能持續食用蜂王漿,最後將成為蜂后(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蜂王)。在同一蜂巢中的工蜂,因年齡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個生理上不同的工蜂群——保育蜂、築巢蜂和采蜜蜂。工蜂蜇人後,其蜇針連同腸臟留在人體皮膚中,故其很快就會死亡。
工蜂的任務主要是採集食物、哺育幼蟲、泌蠟造脾、泌漿清巢、建造蜂巢、保巢攻敵等工作。蜂巢內的各種工作基本上是工蜂們幹的;工蜂與蜂王一樣也是由受精卵發育成的。哺育工蜂對它們的照料不如對蜂王幼蟲那樣周到,僅在孵化後的頭三天內飼餵蜂王漿,而自第四天起就只飼餵蜜粉混合飼料。因為這種飼料的營養不如蜂王漿高,而且缺乏促進卵巢發育的生物激素。因此,工蜂的生殖器官發育受到抑制,直到羽化為成蜂,其卵巢內僅有數條卵巢管,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機能。所以,她們是發育不完全的雌性蜂。
工蜂的壽命一般是三十至六十天。在北方的越冬期,工蜂較少活動,並且沒有參加哺育幼蟲的越冬蜂可以活到五至六個月。每群的工蜂量決定了蜂群的興盛。
信息交流
化學方式
蜜蜂腺體釋放出的一種微量化學信息物質,被稱為信息素,也叫外激素。依靠空氣或個體間的接觸進行傳播,對同種個體間來說傳播的是一種「語言」,接受的個體能理解這種「語言」的含義,作用於行為或生理反映 [4] 。
行為方式
主要是舞蹈,最典型的是圓舞和擺尾舞。舞者是採集蜂中的偵察蜂,舞台是巢內與地面垂直的巢脾。偵察蜂跳什麼舞根據所探查到的蜜源的方向與距離不同而選定。如果偵察蜂在離蜂巢100米之內的地方發現了蜜源則跳圓舞,整個過程是這樣的:當偵察蜂帶着在那裡採集的花蜜回到巢內後,先是在巢脾上安靜地呆一會兒,然後把花蜜慢慢地吐出來,掛在嘴邊,由周圍的同伴用喙把其吸走。接着偵察蜂便跳起圓舞,一會兒向左轉圈,一會兒向右轉圈,但軌跡總是圓的。對於蜜源的質量,是通過跳舞的激情來表示的,即花蜜越多越甜,就跳得越起勁 [5] 。
物理方式
利用聲與光傳遞信息。所謂聲,就是蜜蜂振翅的聲音。比如蜂王雙翅振動發出的聲音被稱為「歌唱」,「歌聲」通過巢脾傳遞,這是因為蜂王振動雙翅是靠胸肌的振動而帶動的,由於胸肌緊貼巢脾就將其振動聲波傳播開來,當蜜蜂感受到後,便產生停止活動的反應。再如,偵察蜂飛舞發出的「呼呼」聲,有「調兵遣將」的作用,一旦產生了新蜂王,就必然分蜂,這時偵察蜂發出的這種聲音,便引導蜂群飛向新巢 [6] 。
種群現狀
中蜂現狀
中蜂(中華蜜蜂)有7000萬年進化史,在我國,中蜂抗寒抗敵害能力遠遠超過西方蜂種,一些冬季開花的植物如無中蜂授粉,必然影響生存,我國許多植物繁衍下來,中蜂功不可沒。中蜂為蘋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溫、出勤早、善於搜集零星蜜源,對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意義重大。而洋蜂的嗅覺與我國很多樹種不相配,因此不能給這些植物授粉,這將導致這些植物種類減少甚至滅絕,最終破壞生態環境。因此,拯救、保護中華蜜蜂已刻不容緩。
由於毀林造田、濫施農藥、環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機。除此而外,科研人員指出引入的意大利等國的洋蜂,是對中蜂最大的威脅。這些洋蜂對中華蜜蜂有很強的攻擊力,且翅膀振動頻率與中華雄蜂相似,導致中華蜜蜂誤認,從而可以順利進入蜂巢,還得到相當於同伴的待遇和飼餵。不同種群不能共存,洋蜂殺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為此我國已在北京房山和黑龍江饒河建起相對封閉的中蜂、黑蜂保護區,並開始尋找野蜂,使中蜂不致滅絕。
北京本土野生中華蜜蜂已經滅絕,而人工養殖的國內中華蜜蜂蜂王也開始由於不明原因死去,造成了中華蜜蜂(也稱中蜂)種群的減少。中華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態作用,特別有利於高寒山區的植物,華北地區的很多樹種都是早春或是晚秋開花的,還有的是零零星星開花的,如果沒有中蜂,植物的授粉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其它蜂種所不具備的特性。
一隻優良的中蜂蜂王在產卵期每晝夜可產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壽命為3~5年,最長的可達8~9年。可是近些年蜂王的壽命越來越短了,有的竟活不到一個夏季。
然而20世紀末,中華蜜蜂在北方地區,黃河以北逐步減少了,長白山也只剩下幾百群了。據了解,中華蜜蜂的減少,主要是蜂王由於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
僅北京地區中華蜜蜂的數量就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4萬多群,減少到了本世紀初的不足40群,已經到了瀕危的程度。
可怕的是,中華蜜蜂一旦完全滅絕,會影響整個與之有關的植物共生生態系統的變化。中國科學院有關人士為我們解開了蜂王之死的謎團,並且我國北方還建立了惟一的中華蜜蜂保護區。
中蜂節省飼料,這一可貴的優良特性能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產品—蜂蜜。自然界中的各種動物都有其特有的越冬方式,蜜蜂是半蟄居營群體生活的昆蟲。中蜂結團緊密,越冬期內往往叩掉巢脾下部大片巢房,結團在蜂巢下面的局部範圍,蜂團集中而緊密。消耗少量飼料,少量運動產生微熱,保持低限的生命活動,保持群體所需要的生存溫度,這也是中蜂在長期的生存鬥爭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種族生命延續的生活習性。
中蜂泌蠟能力強,經常毀棄自己苦心營造的巢脾,而不厭其煩地重新泌蠟造脾。這種喜新厭舊的生活習性,能隨時應付在環境突變、天敵入侵時,遷居後及時營造新居,只有具備這種特性,才能保持在萬變的自然環境中保存自己。客觀上也起到精理蜂巢、減少細菌、病害在巢房滋生和污染,清除害蟲的蟲卵,保持群體的正常生活以及後代的健康發育。能使蜂王始終在新巢房產卵,卵蟲在寬大的巢房裡發育成長,培育出健壯的新個體,具有優生優育的客觀效應。
中蜂個體小,尾較短,採集力雖然較低,但中蜂採集工作勤奮,抗寒能力較強,早出晚歸,在9℃時就能正常採集活動,彌補了吻短、採集力低的不足。
中蜂分蜂性強,維持的群勢比西蜂小,群體增長數量多,在生存鬥爭過程中生存機率大,這也是與生存鬥爭的另一種表現。
中蜂定向力較差,容易迷巢,這種習性是和長期在廣闊的野外生活、群體間距大、接觸機會少有關。這一習性對人為管理是不利的。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快速產卵現象,雖然是生存鬥爭中一種特殊現象,但必然無法使該群體生命得到延續。
生存危機
首先是外來物種導致本地蜜蜂減少。如我國,早在1896年就引進了西方蜜蜂,20世紀30年代和60年代又兩次大規模引進西方蜜蜂。引進的西方蜜蜂體型較大,它們野蠻地盜取中華蜜蜂的蜂蜜,干擾中華蜜蜂交尾,並帶進了病原體,使原來在我國呈優勢分布的中華蜜蜂種群數量大大減少,很難找到野生中華蜜蜂群。同樣的情況在許多國家也都存在。
蜜蜂的大量消失讓人不得不再次想起愛因斯坦那句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人類只能再活4年。」愛因斯坦是不是真的說過這句話我們遑且不論,但蜜蜂對人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蜜蜂是授粉昆蟲的一種,在傳授花粉的過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世界上76%的糧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們傳授花粉。蜜蜂數量的減少,意味着糧食作物、水果、堅果和鮮花的產量將隨之下降。據2008年一位科學家研究,所有的授粉昆蟲對食用作物產生的價值(不包括牲畜飼料)每年約為1530億歐元。野生授粉昆蟲的持續減少和培養的困難使得穀物的生長越來越依賴於蜜蜂的授粉。英國在1950年~1980年和1980年~2005年的數據都顯示:在蜜蜂減少的同時,很多植物也相應存在平行的減少趨勢,也就是說,蜜蜂的減少和植物的減少是正相關的。儘管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結果尚沒有確切的結論,但是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蜜蜂和相關植物的滅絕存在某種因果聯繫。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都持有「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把整個自然環境和其中的各種組成部分都當成了人類的工具,藉助於現代科技和機械手段,站在更高級生命的地位上,以自己的意志、願望和利益,對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進行改造,除了被人為選擇基因的蜜蜂,還有各種轉基因動植物等。這些被改造出來的生物,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價值和存在自由,還有天賜的選擇權利,同時也導致生態失去了原本的平衡。自然選擇的力量經過了長期的實踐考驗,很多物種的存亡對生態的影響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看出來的,也許蜜蜂消失4年之後人類的消失並不僅僅是一個噱頭——一些食物鏈中關鍵環節的斷裂,往往會很快地導致整個食物鏈甚至整個生態鏈的斷裂。地球上的每個物種、每個生命都值得尊敬和保護,與大自然中的各種生物和諧相處,擺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利用人類的力量讓自然環境與生態更加和諧美好,才是人類根本的生存之道。
分類進化
根據化石資料,蜜蜂在第三紀晚始新世地層中已大量發現。它的出現與白堊紀晚期顯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關。
在分類上,蜜蜂總科與泥蜂總科接近,其祖先可能起源於泥蜂總科的一支。但因食性不同,形態特徵也趨向分化。蜜蜂的進化特點是:嚼吸式口器,采粉器官形成,體毛分枝;成、幼期均吃花蜜和花粉;群體和社會性生活方式出現;多態型和總科內寄生性的出現等。
在昆蟲綱中,蜜蜂屬於高級進化的類群。社會性生活方式的出現,「語言」信息的傳遞,通過「舞蹈」動作辨認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結構等。
相關知識
1、要釀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來回飛行3萬7千次去發現並採集花蜜,帶回蜂房。
2、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動200至400次。
3、蜜蜂飛行的最高時速是40公里。當它滿載而歸時,飛行時速為20至24公里。一個蜂巢平均有5萬個蜂房,居住着3萬5千隻忙碌的蜜蜂。一隻蜜蜂毛茸茸的身體上能粘住5萬至75萬粒花粉。
4、一湯匙蜂蜜可以為蜜蜂環繞地球飛行一圈提供足夠的能量。夏季工蜂的壽命是38天,冬季它們的壽命是6個月。
5、蜂王的壽命一般是4至5年。
6、藉助5隻複眼和3隻單眼,蜜蜂的視角幾乎可以達到360度。
7、蜂巢內會有一種叫做「加熱蜂」的蜜蜂專職加熱,最高溫度可以達到44攝氏度。
8、蜜蜂還會及時變換指數,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來確定方位,及時回巢。值得一提的是,蜜蜂發聲器官存在爭論,傳統觀點為蜜蜂的發聲器官為翅膀:但現有一種新理論由一小學生提出,稱蜜蜂的發聲器官不僅有翅膀,還有翅根部的小黑點,可這種新型觀點尚未得到權威證實,還有待考證。
與人類
經濟意義
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通常廣泛指的是生產用蜂種:西方蜜蜂和中華蜜蜂。它為農作物、果樹、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藥植物傳粉。
蜂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滋養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補品之一。據分析,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和維生素、鐵、鈣、銅、錳、鉀、磷等多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人們常用的滋補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稱。蜂王漿更是高級營養品,不但可增強體質,延長壽命,還可治療神經衰弱、貧血、胃潰瘍等慢性病。
蜂花粉被人們譽為「微型營養庫」,乾燥後顏色深淺不一,可以直接食用或泡入冷水中當飲料。
蜂蠟和蜂膠:都是輕工業的原料。蜂膠還被稱為「紫色黃金」,在全世界的產量比黃金還少。
蜂毒:對風濕、神經炎等均有療效。以夾子夾住工蜂,用它的尾針釘患者的穴道,讓蜂毒進入體內,達到某種的治療效果。
蜜蜂除了向人們提供蜂蜜、蜂王漿、蜂毒、蜂蠟外,更主要是為各種農作物授粉起增產作用。人類食物的1/3直接或間接地依靠昆蟲授粉,而這1/3之中的80%是由蜜蜂完成授粉任務。蜜蜂是各種作物的最理想授粉昆蟲,被譽為「農業之翼」。
蜜蜂在眾多的授粉昆蟲中能成為最理想和最重要的授粉昆蟲,是因為蜜蜂形態構造上的特殊性。蜜蜂的舌管(吻)較長,同時具有靈巧的花粉刷、花粉櫛、花粉耙和花粉籃,能適應多種作物花朵的採集,不傷害花朵。蜜蜂周身長有絨毛,有的還呈分叉羽毛狀,便於黏附花粉。一隻蜜蜂全身攜帶花粉可達500萬粒,每天採集成千上萬朵花,其授粉效率可想而知。蜜蜂採花具有專一性,它每次出巢只採集同種植物的花蜜和花粉。蜜蜂是一種群居昆蟲,一群蜂有5萬—10萬隻之多,它可以大量飼養和繁殖,這樣對大面積開花的農作物、果樹人們可有計劃地利用蜜蜂授粉,達到大面積增產的目的。
蜂蜜的採集
蜂農(俗稱養蜂人)是農民中較為辛苦的一種人,收入也比較低,需要常年風餐露宿,走南闖北。中國大概有600-700萬群蜜蜂,蜂農約20-30萬,從事蜂產品加工的約有5-6萬人。一個蜂農的「標準配置」是50箱蜜蜂,按平均每箱2萬隻計算,一個蜂農大致要照顧百萬之眾。養蜂業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大多數蜂農都要追逐花期、轉地養蜂。在我國,蜂農轉場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是東北線,從海南沿海北上,經江浙、安徽、山東直到黑龍江,再向南從湖北、湖南折回南方;二是西北線,從雲南到四川到陝西、青海、寧夏、內蒙古、新疆;每年2-5月,在我國乃至世界所有的油菜花產地都會看到蜂農和蜜蜂忙碌的身影。
蜂農大多是半個專家,必須高度介入蜜蜂生活,日常工作包括搖蜜、繁殖蜂群、培養蜂王、給太強大的蜂群分家、採集蜂皇漿、採集花粉等。每天早上6點就需要檢查蜂箱,看看有無馬蜂、蛤蟆之類的蜜蜂天敵;另外要經常交換巢脾,把有幼蟲的巢脾轉移到蜂箱上部,把空巢脾轉移到下部供蜂王產卵;然後就可以采蜂王漿了,大致每三天采一次,一群蜂一年可產蜂王漿5-10公斤。搖蜜一般在下午,晴天一箱蜂兩天可以搖一次。對蜂農而言,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是寒冷和陰雨,陰雨天蜜蜂就無法采粉,一開始還可以吃蜜,等蜜吃完後就可能大批餓死,此時蜂農就需要使用白糖來餵養。我國的養蜂業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現養蜂密度不足歐洲國家的20%。據美國農業部實驗,蜜蜂的授粉行為可使農產品增產30-40%,最高可達80%,其中雄蜂對大棚植物的授粉效果最好。可以說蜜蜂授粉使農產品增產的產值是養蜂業本身產值的60-80倍。
蜂蜜是一種活性物質,保存不易,所以蜂農通常採取邊放養邊銷售的模式,如果需要質量好的蜜,最好直接從熟悉的蜂農處購買。不同種類的蜜價格也大不相同,最好的一等蜜蜜源來自荔枝、柑桔、椴樹、槐花、紫雲英、荊條花等,油菜等為二等蜜。從產量上看,我國的蜂蜜年產量約為20-30萬噸,一半用於出口。其中油菜花蜜產量最高,約占25-30%。國內蜂蜜銷量每年60-70萬噸。也就是說,國內現銷售的蜂蜜有部分並不是真正的蜂蜜。在蜂王漿產量中,油菜花蜜為基礎的要占到一半;由於蜂王漿是維持蜂王生存必須的食物,產量比較少,很多蜂農都不賣蜂王漿,純的蜂王漿「勁道」非常大而且味道特別,難以下口,人的腸胃很難適應(會拉肚),極少直接食用;市面上的蜂王漿大多已經是混了多次蜂蜜的結果,按蜂王漿和蜂蜜3:7的比例混合的所謂「蜂王漿」(市面產品)已經是很不錯的,一般比例更低一些。一般來說,蜂蜜特別是從蜂農處直接購買的蜂蜜,顏色和沉澱都很可能不一致,如有包裝特精美、蜜的顏色和外觀又特統一、價格又特低(低於10元/斤)的就要小心了。
治療蜂蟄
一個蜜蜂家族可以有幾千到幾萬隻蜜蜂。通常由一隻蜂后(即蜂王),少數雄蜂和大量的工蜂組成。蜜蜂家族中不同成員尾部的針具有不同的功能。通常會蜇人的工蜂,是蜂群中繁殖器官發育不完善的雌性蜜蜂,從卵中孵化後,如果連續吃五天的蜂王漿,蜂體的發育速度就很快,16天後能發育成蜂后。工蜂的針是產卵管退化形成的,位於腹部的末端。平時蜜蜂把針收於體內,當遭到侵犯時,就會將針從體內伸出。
蜜蜂並不會無故地蜇人或其他動物,這僅僅是它自衛的本能。蜜蜂刺針是由一根背刺針和兩根腹刺針組成,其末端有大、小毒腺及一小團肌肉。蜜蜂蜇人後,刺針的倒鈎會掛住人的皮膚,使刺針拔不出來,當蜜蜂用力飛走時,蜂針連同毒腺會留在人的皮膚上(這也是蜜蜂自我保護的另一項功能,類似於壁虎在遇到危險時可以自行斷開尾巴)。實際上蜜蜂在拔出蜂針以後還是可以正常存活的。筆者從事蜂針療法多年,遇到許多虔誠的佛教信徒都是因為擔心蜜蜂會因為貢獻蜂針而犧牲,實際上這些都是誤解來的,蜜蜂既然能夠用蜂針作為自我保護的武器,又怎麼會犧牲自己呢?之所以把蜂針留下來就是為了更好的進攻敵人,同時又能夠讓自己脫身。如果因為這些誤解而錯失康復的機會,實在是可惜。
蜜蜂的刺針還帶有毒液,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及縮氨酸的混合物,並且毒液中還存在某些物質會吸引其他蜜蜂共同發動攻擊。不同蜜蜂對人的傷害程度不同,通常都會引起局部腫脹、發紅、起疹、作嘔、腹痛、暈眩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引起休克或死亡。通常蜜蜂不喜歡黑色的東西和酒、蔥、蒜等刺激性氣味。如果人穿着黑色衣服或帶有上述氣味,更容易激怒它們。
被蜂螫後輕者傷處見中心有淤點的紅斑、丘疹或風疹塊,有燒灼感及刺痛。如螫傷後20分鐘無症狀者,可以放心。重者傷處一片潮紅、腫脹、水皰形成,局部劇痛或搔癢,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痙攣、昏迷。有特異體質者對蜂毒過敏,可迅速發生顏面、眼瞼腫脹,蕁麻疹,喉頭水腫,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神志不清等過敏性休克現象,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亡。
處理方法如下:
(1)不要緊張,保持鎮靜。
(2)有毒刺入皮膚者,先刮去毒刺。
(3)選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氫鈉水、食鹽水、糖水洗敷傷口。
(4)玉露散或菊花葉搗爛敷貼。
(5)黃蜂螫傷,可用食醋或鮮馬齒莧洗淨,擠汁塗抹。
(6)大蒜或生薑搗爛取汁,塗敷患處。
飼養知識
症狀
患蛹病的蜂群封蓋子脾顏色變暗,封蓋下陷,部分封蓋被工蜂咬開,露出死蛹。死蛹體色由白色逐漸變成灰白、淺褐、深褐、暗褐色。死蛹無臭味,挑取無絲狀物,易被工蜂清理。
死蛹多呈乾枯狀,有的呈濕潤狀。感病幼蟲乾燥、萎縮、光澤感差,養蜂者稱之為干蛆。
部分死蟲為淺黃色,患病群巢門外可見到各色死蛹。部分幼蜂發育不良,體質衰弱,有的無翅,有的只有1對翅或3支翅,無生產力,常飛出巢後就不能返巢而死於蜂巢附近。患病群蜂王腹部膨大、翅外張,容易死亡。
蛹病防治
蜜蜂蛹病是一種病毒病,它的發生與蜂種、環境條件、飼養管理等密切相關。通過研究和防治實踐證明,必須進行綜合防治。
選育抗病蜂種,由於蜂場採取近親育種的方式育王,使蜂種退化,蜂群抗病能力降低,這是蜜蜂蛹病廣泛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長遠和大範圍來看,一方面要有計劃地引進良種,進行遠緣雜交,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要進行抗病育種,國內外已有選育抗病品種的先例。這是一項長遠而經濟的防治蜜蜂蛹病的方法。
抗病育種可從生產、科研兩方面着手。生產上,可以有目的地從患病蜂場中選擇不發病或發病較輕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種用雄蜂。但要注意,一定要殺滅患病群雄蜂,保證蜂王與種用雄蜂交配。
在科研上,可利用雜交選育、突變育種等方法,選育抗病品種。蜂場在引種時,必須對蜂王隔離觀察一段時間,確認無病後方能用來育王。注意衛生條件蜜蜂蛹病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故為蜂群創造良好的衛生條件可預防或減輕發病。
在春秋季,要選擇背風、向陽、乾燥、清潔、蜜粉源豐富的場地。不應將蜂群放在陰暗、潮濕、溫度起伏比較大的場地及污濁的地方。蜂箱、蜂具、巢脾要妥善保管,經常保持清潔乾燥,並定期消毒。對患病群進行蜂箱、巢脾消毒時,可用福爾馬林、蜜蜂消毒靈等。
加強飼養管理用優良抗病蜂王換掉病群蜂王,這是防治蜜蜂死蛹病的重要環節;飼養強群,緊框縮脾,保持蜂多於脾,注意蜂群內子脾不要太多,以保證幼蟲能得到足夠的飼餵和孵育;加強保溫措施,防止巢內溫度上下起伏;保證蜂群內有足夠的優質蜜粉飼料。
慎用藥物防治生產實踐證明,下面幾種藥物(配方)對防治蜜蜂死蛹病有較好效果。黃柏lO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大黃10克,海南金不換10克,雪膽10克,黨參5克,桂圓5克,五加皮5克,麥芽15克,紅參2克。每副加水1—1.5千克,先燒開後再用文火熬半小時,濾去藥渣,取藥液按1:1比例加入白糖或按1:2的比例加入蜂蜜配成糖漿,每晚餵1次。每付藥餵30群蜂,連餵3次為1個療程,隔3天再餵1個療程。也可在傍晚進行噴喂,次數與前面相同。
對未發病的蜂群,可用此藥預防。病毒靈3片,維生素c。片,磺胺類1克,檸檬酸5毫升。將藥研磨成粉後加入l千克1:l的糖漿中攪拌均勻,飼餵或噴餵蜂群。飼餵每群每次0.2~0.3千克(每群蜂10框蜂計),噴餵至蜂體有一層薄霧為止。也可加人花粉中餵給蜜蜂,連餵7次為1個療程,隔3天再餵1個療程,連餵3個療程。蛹康寧中草藥顆粒劑。將藥顆粒每袋先加入少許化勻,再加入0.25~0.50千克1:1的糖漿中攪拌均勻,飼餵或噴餵蜂群。每群每次0.2—0.25千克,噴餵至蜂體有一層霧狀為止。2~3天1次,4—5次為1個療程。
視頻
蜜蜂科普小知識
蜜蜂王國
實拍蜜蜂築巢全過程,簡直太牛了!
林下生命:蜜蜂王國建立的過程
參考資料
- ↑ 蜜蜂 ,2017-6-12
- ↑ 中華蜜蜂瀕臨滅絕,西安晚報, 2004-11-02
- ↑ 有關蜜蜂的知識:蜜蜂的分工,滬江網校, 2015-6-16
- ↑ 蜜蜂世界裡的神奇與奧妙,中國知網, 2011-11-08
- ↑ 蜜蜂世界裡的神奇與奧妙,中國知網, 2011-11-08
- ↑ 蜜蜂世界裡的神奇與奧妙,中國知網, 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