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是1969年至1975年设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由军队管理的农垦组织。以下乡知识青年为主,包括现役军人、复转退军人、地方干部、农垦职工等群体组成。采取兵团-师-团-连建制,不常设营级。出版《兵团战友报》。
历史
1967年5月26日,大军区级的内蒙古军区降格为省军区级,隶属于北京军区。1968年下半年,北京军区、内蒙古与山西三方商定,合并几个农垦组织筹建新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设置兵团筹建领导小组。
196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由下述单位合并组建新的兵团:
• 内蒙古区直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总校、5所分校(1968年9月20日成立,安置下放干部与知识青年)
• 原内蒙古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2月成立,隶属于当时为大军区级的内蒙古军区)全部。
• 华北农垦兵团(1966年2月成立,隶属北京军区,位于山西雁北地区,机关驻大同市花园屯)大部。
• 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四师筹备处(1966年7月在内蒙古组建,辖2个团)
1969年5月7日正式成立[1],驻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区委党校大院。当时组建了第一、二、三、六师共4个师,24个团,246个连队,下乡知识青年5万余人,全体在职人员7万余人。知青每人发给安置费400元、第一、二、三年津贴费每人每月分别为5、6、7元,连队大灶伙食费每人每月13.5元;每人每月供应粮食45斤、食油4两。实行供给制,发放衣被。由于地处边疆对抗苏蒙的第一线,兵团接收的知识青年要求家庭与本人历史清白。
1970年,又组建了2个师,15个团。
1971年,内蒙古兵团已有41个团(包括2个工业团)、4个相当于团级的工矿企业,职工10.1万人,其中知识青年7.55万人,另有家属3.8万人,人口共计14.5万人。
1973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各地生产建设兵团由大军区领导改为省级政府领导。
1975年,随著全军大整顿大裁员,全国所有生产建设兵团都脱离军队系统,改为地方农垦。1975年4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改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体制问题的请示》。1975年6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75[95]号《关于改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批复》”:撤销兵团、师两级机构,农牧业团改为国营农牧场,划归盟、市农牧场管理局或农林局农牧场管理科领导,此外还设自治区农林厅直属的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兵团战士升学、参军、招工和口粮标准、公费医疗、探亲、病退、困退等政策一律不变。 1976年4月3日,内蒙古区党委和革委会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报送了《关于改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体制工作的情况报告》,共有农牧团场81个、工矿企业19个、职工9万多人、耕地160多万亩。截止1979年底,历年返城的兵团知青共计71 829人,占知青总数的72.83%。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后接收知青情况简介
1969年全年内蒙古兵团共安置知识青年50843人;按照当时的衡量标准,其中出身好的知识青年占了85%;女知识青年占53%。
1970年共接收城市知识青年26580人,其中男知青13358人,女知青13222人。
1971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为144600人,其中现役军人5600人,职工101000人(包括75000名知识青年),家属为38000人。
1975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七万多知青转交给地方[2]。
1978年,10月31日——1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发出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宣布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已是国家职工,不再办理病退、困退回城。11月20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
知名的兵团战士
•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世界科学院院长。1970.9—1974.9,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机运连战士。
• 罗保铭,海南省委书记
• 任亚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1969.05—1975.07,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三团战士。十三团为工业团,1975年改为包头市第二阀门厂等。
视频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摄影集,记录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腾讯网,2019-05-08
-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后接收知青情况简介,北京知青网,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