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刑事诉讼谦抑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刑事诉讼谦抑论》,ISBN:9787301146408, 作者:郭云忠,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年出版新书约1000种,重印书2700余种次,出版物已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1]和工程技术各领域。现有产品中,大中专教材占35%,学术图书占45%,一般图书占20%。在文史哲、法学、经济管理、学术普及、汉语教学等出版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2]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谦抑论》首次提出刑事诉讼谦抑具有历史规律、思想理念和法律制度等三个层面的含义,并对此作了详尽的论证,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该书还系统揭示了刑事诉讼谦抑性的基本内容,包括刑事诉讼在纠纷解决空间上的萎缩性、解决时间上的最后性、解决开始时的克制性、解决过程中的妥协性和解决结果上的宽容性,这些理论无疑对于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

郭云忠,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科研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1971年生于河北,1993年参加工作。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法学》、《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论文、随笔五十余篇,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认证)》、《刑事和解制度研究》等十余项课题研究。

目录

导言

一、刑事诉讼谦抑理论的提出

二、刑事诉讼谦抑的基本含义

三、刑事诉讼谦抑思想溯源

第一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历史彰显

一、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

(一)仪式化的神权主义刑事诉讼

(二)刑罚化的君(国)权主义刑事诉讼

(三)谦抑化的民权主义刑事诉讼

二、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演进

三、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更替

四、刑事裁判权的历史位移

五、刑事被追诉人诉讼地位及权利的历史变迁

第二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现实蕴涵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中的谦抑理念

(一)刑事程序法定

(二)无罪推定

(三)刑事诉讼诚信

二、刑事诉讼中的克制

(一)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

(二)保释制度

(三)令状制度

(四)犹豫制度

三、刑事诉讼中的妥协

(一)刑事诉讼中的和解

(二)刑事诉讼中的协商

(三)辩诉交易

四、刑事诉讼中的宽容

(一)陪审制度

(二)不利益变更之禁止

(三)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

第三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法理基础

一、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刑事诉讼谦抑

二、刑事诉讼谦抑的犯罪社会学基础

三、刑事诉讼谦抑的刑法学基础

四、刑事诉讼谦抑的刑事政策学基础

第四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宪政基础

一、宪政的基本内涵

二、宪政视野中的权力

三、宪政视野中的权利

四、宪政对刑事诉讼谦抑的影响

第五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道德基础

一、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关系

二、近现代道德的发展趋向

(一)自由主义与道德多元化

(二)平等观念与道德的非对抗性

(三)博爱观念与人道主义

三、道德变迁与刑事诉讼谦抑理念的彰显

第六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价值评判

一、被追诉人的不脱离社会权和复归社会权

二、解决纠纷与维护秩序

三、刑事诉讼中的有限理性与非理性

四、社会的总价值与总福利

五、社会宽容与多样性

第七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限度界定

一、社会民众的心理

二、国家统治的实力

三、国家治理的方式

第八章 刑事诉讼谦抑的中国之路

一、中国刑事诉讼谦抑的现状考察

(一)刑事诉讼立法方面

(二)刑事诉讼司法方面

二、中国刑事诉讼谦抑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民众心理方面的因素

(二)社会政治制度方面的因素

(三)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因素

三、中国刑事诉讼谦抑的制度建设

(一)刑事程序法定

(二)无罪推定与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

(三)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

(四)令状制度

(五)保释制度

(六)犹豫制度

(七)不利益变更之禁止

(八)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

四、中国刑事诉讼谦抑的理念培养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1.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
  2. 规模现状,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