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史演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北史演义》,。现存《北史演义》六十四卷,为原刊本,刻于,书前署“吴门甘朝士写刻”。扉页曰:“乾隆癸丑年镌”、“北史演义”。卷首题有“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善撰”叙,“北史演义。有十六幅图像并赞。正文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此书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处。

本书记述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战乱最为激烈频仍的时期。这段历史时间虽不长,但它包括了六个政权的分裂与更迭,它们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其中的政治军事事件、人物经历等变化频繁。但作者以北齐的建立直至灭亡为主线,以北齐高祖高欢的出世作为切入点,将这段关系复杂难理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晰,显示了良好的文学与史学素养。

作者简介

[清]杜纲(约公元一七七五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草亭,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与散曲家许宝善友善。著有《南史演义》六十四卷,《北史演义》三十二卷,每卷一回,有宝善的序及评。又有《娱目醒心编》十六卷,共三十九回,每卷演一故事,《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并传于世。

创作背景

据《南史演义》的“凡例”,该书的作者有感于古来演义,前有《东西晋演义》,后有《隋唐演义》,所以编了这二部《南史演义》及《北史演义》。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说从北魏后期写起,以胡太后秽乱朝廷,导致六镇起义、天下大乱开端,以北齐神武皇帝高欢从布衣到皇帝的一生奋斗史为主线,以隋文帝灭周统一北方为结尾,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北朝九十年间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揭示了北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代兴衰更迭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谋略、战略战术、内治外交、风俗礼仪、生活作风、为人处世之道等,也都有生动逼真的描画。因此,从史学的角度看,《北史演义》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也是获得很大成功的,它使读者对北朝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形象、具体的认识,这是任何正史都无法起到的作用。 因此,在《北史演义》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拥护仁政、反对暴政,歌颂英明君主,反对昏暴君王的思想线索。这是小说创作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作者评判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政治道德尺度。正是从这一尺度出发,作者在作品中对北齐神武帝高欢、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等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多有善政的英明君主持肯定态度;而对北齐文宣帝高洋、北齐后主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赞等昏暴君王则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作者当然不是依史写人,而是根据自己的美学理想,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典型化的艺术创造。以高欢为例,他是北齐王朝的奠基人,也是小说着力塑造的英明君主的典型。作者满怀赞颂之情,描写了他创立霸业的全过程,从多方面反复地渲染他作为一个“多有善政”的英明君主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丰伟业绩。作为北魏王朝的臣属,高欢最后是以强臣的身份夺取了北魏政权。这从正统的封建纲常观念来看,无疑是大逆不道的。但作者并没有把高欢视为乱臣贼子,而是把他写成拨乱反正、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高欢这个形象显然带有作者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作者对高欢的肯定,实际上是表现了作者“有德在位”的政治主张,它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强调的“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作者这种思想在皇权世袭、专制统治的封建时代,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它在客观上起到了动摇“君权神授、不容置否”的“正统皇权尊严”的作用。同时,作者这种“有德在位”的美政理想,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古代劳动人民“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拥护好皇帝的思想相合拍,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封建政治的某种理想和愿望。很明显,杜纲所塑造的高欢这个人物形象,已远远高于历史上的高欢其人,作者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意义,也远远超出了具体历史时期的思想范畴,它实际上反映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从上层有识之士到下层平民百姓对封建政治的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艺术特色

作者在对历史题材的处理上,以其善于剪裁布局和想象虚构的艺术匠心,大胆地选取了“英雄美人”的组合形式来构造全书,统摄情节。在反映重大历事件,刻画重要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以他那生花妙笔,描写了英雄与美人之间的一组组浪漫传奇的艳遇故事,打通了自《三国演义》以来在众多历史演义小说中基本隔绝的英雄世界与女性世界。这既是杜纲对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故事内容和创作方法的突破和发展,也是作者在伦理观和审美观上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和发展。

内容预览

  粤自炎汉之末,天下三分:曹操跨有中原,孙权雄据江东,先主偏安西蜀,鼎峙者数十年。司马氏兴,篡魏、灭蜀、吞吴,四海一统。晋武帝崩,惠帝继立,庸懦昏愚,贾后乱政,诸王日寻干戈,遂成五胡之乱。刘渊称汉,李特号蜀。刘曜继汉而称前赵,石勒灭曜而称后赵。前秦则苻氏,后秦则姚氏,西秦则乞伏国仁。燕则前有慕容,后有慕容垂,西为慕容冲,南为慕容德。其后冯跋据昌黎,又称北燕。凉亦分四: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南凉秃发乌孤,西凉李,北凉沮渠蒙逊。而赫连勃勃据朔方,国号大夏。晋之子孙在北者屠灭殆尽。唯琅琊王睿系宣帝曾孙,相传其母夏侯妃通小吏牛金而生。当日见中原大乱,遂同西阳王等渡江南来,众遂奉之为君。延西晋之统,而弃中州于不问,一任五胡云扰,互相吞噬。于时拓拔兴于代北,改代称魏。乘 ……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