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园一景)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教育在线 的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3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具备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

师资队伍

学院具有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30多名,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2名,中组部2名、外专千人1名、青年千人10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优青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教授40名(博士生导师31名),副教授33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比例50%以上,已形成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目前,在校博士生151人,硕士生386人,本科生 1140人。

发展历程

学院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学、研、产协调发展的方针,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1978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近2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3项,大学领先奖1项,GM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2项。2001年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48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13篇、《EI》收录论文10篇。获授权专利6项(其中实用2项,发明4项)。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回国人员基金2项,省基金1项,博士点基金1项,省攻关1项;获授权专利7项(其中:实用6项,发明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1项。2002年发表学术论文268篇,其中,国外期刊21篇,国际会议16篇,被《SCI》收录论文18篇、《EI》收录论文 20篇、《ISTP》收录论文3篇。2003年科研经费首次突破 1000万元,获自然科学基金5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32篇,《EI》收录30篇,《ISTP》[2]收录15篇;申请专利24项,获批11项(其中实用4项,发明7 项);承担国家“863”项目2项,“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基金3项,湖北省基金2项。

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顺利通过国家评审。在2003年7月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再度对我国高校本 科专业进行的排名中,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一。 学院在新型模具材料、塑性成形设备计算机控制、凝固模拟研究与软件开发、金属纳米粉体材料研究与开发、现代模具技术、金属液态与塑性精密成形和快速成形技术、化学粘结剂 砂成套技术、材料激光加工技术、现代塑性成形设备及数控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和优势。近两年又在模具熔射快速制造、高强轻金属精确成形等方面形成新的方向与优势。教学改革开创了新局面,2001年,为加快学院建设以适应21世纪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院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专业进行整调整,合并成立了“材料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系”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系”。学院开始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全新的专业培养本科生。

学院优势

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方向招收本科生,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连续多年排名第一,新增“功能材料”专业方向已获批。在数字化材料成形及先进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学科建设

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涵括“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1998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科ESI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美国US News 排名居全球第45位。

学院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功能材料4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是国家级品牌专业,多年来全国排名第一;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数字化材料成形、电子封装6个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视频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2018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快闪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