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轰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南京大轰炸(或称南京空中保卫战、南京保卫战空战)是指日本海军[1] 于1937年8月15日至12月13日对中国首都南京市进行的一系列轰炸,以及中国空军与地面防空部队相应的反空袭作战,本次行动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越过英吉利海峡空袭伦敦后军事史上第一次进行的越洋轰炸行动,因轰炸期间日军曾不分军民目标进行无差别轰炸,被指控违反国际法,部份学者也主张本次行动为南京大屠杀的一部分。
背景
日军早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便有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轰炸锦州、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轰炸上海等对华空袭的先例,而以航空兵轰炸中国首都南京的构想则和陆海军军种对立以及海军内部势力的消长有所关联。日本海军内部,就未来战争兵种主力而分成重视战舰的“舰队派”与重视航空兵的“航空主兵派”,双方呈对立之势且皆欲挑起对华战争。“舰队派”为对抗在“九一八事变”中获得临时军费的陆军,欲于海军控制范围的中国华南和华中地区挑动战争,以获得海军的临时预算,而“航空主兵派”同样希望尽快发生战事,将航空兵投入实战以证明自身价值,尤其是急著投入新研制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航空主兵派”领袖山本五十六在1934年便曾对青年军官说:“要想改变那些顽固的舰炮主义者,只有拿出航空战的成绩来。”
1936年9月3日,中国广西北海地区发生日本侨民被中国人杀害的事件,是为“北海事件”,由此开始一连串日本海军挑起的战争危机,日本海军迅速调集包括航空兵在内的兵力准备实施大规模作战,第三舰队司令及川古志郎于9月15日将派遣至北海及海口的舰船编成“第三舰队南派遣队”,军令部也于同日要求中国国民政府全面禁止排日行为,若不从即占领北海与海南岛,日军派遣包括4架大型陆基攻击机和6架九六式的木更津海军航空队也进驻台湾屏东陆军机场,准备对中国实施越洋轰炸。然而陆军反对海军实施在中国全境作战的计画,海军再没有陆军的配合下也无意将战事扩大,终始该事件和平落幕,而进驻屏东的航空队则在当地从事越洋轰炸的训练,并在之后被编为第十一航空队笠原十九司。9月23日晚,就在“北海事件”已平息时,上海又发生了上海日本水兵狙击事件。军令部决定借此事件对中国实施强硬措施,命令第十一航空队(4架大型陆基攻击机、6架九六式、12架战斗机)前往台北集中,并同时对上海租借地一带的公大机场进行改造、供机队进驻。9月26日,日本海军军令部与海军省制定了《对华时局处理方针》,其内容之一便是在“得不到承诺”的情况下,由海军对华中、华南的机场和主要军事设施进行轰炸。然而陆军否决出兵计画,使海军挑起战争的意图再度失败。然而1937年1月8日,日本海军还是根据上述方针做出布署,要求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航空队做好出击准备、同时也要使台北、济州机场和公大机场能保持在可应急出击的状态笠原十九司。
1937年7月7日,中国华北发生“卢沟桥事件”,中日军队爆发武装冲突。7月16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新司令长谷川清中将便向军令部提交计画,指出作战目的之应从原先“惩罚”第29军(“卢沟桥事件”中的中国军队)转为“惩罚”中国,要求扩大战事范围与目标,并亲自制定对中国首都南京的轰炸计画,宣称要“对南京的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机关实现制空权下的轰炸”。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以武藤章和田中新一为首的“战事扩大派”则希望以本次事件完成华北分离工作,令第一次近卫内阁认可陆军出兵华北,而以石原莞尔为首的不扩大派,利用天皇也想早日解决战事的心态,促成中日双方于8月9日在上海进行停战谈判。此前一直没有陆军支持的日本海军则为延续战事,意图破坏谈判,派遣了“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队长大山勇夫前往中方控制的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内寻衅,遭中国守军射杀,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日本方面称“大山事件”),从而使日本国内舆论哗然,高呼“暴支膺惩”。8月13日,“上海特别陆战队”对中国守军发动攻击,引发“八一三战役”(日本方面称“第二次上海事变”),也是中日战火自华北蔓延至华中之始。当晚,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在临时阁僚会议上强硬要求陆军向上海方面增兵。隔日,米内再度促使近卫内阁发布“暴支膺惩”的政府声明:“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之觉醒”,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由此开始两国的全面战争。
双方的计画与战备
日本
日本陆海军拥有各自的航空部队,其用兵思想也略有不同,陆军的“飞行战队”功能倾向支援地面部队,海军则类似制空权理论,谋求夺取制空权和轰炸重要目标,两军为协调对华作战于7月11日签署《关于华北作战的陆海军航空协定》,规范重点摧毁中国空军,华北战区由陆军航空兵为主,而在华东、华南战区因缺乏陆上机场,由海军航空兵负责,华中则由陆海两军协同作战。日本海军根据此协定于同日下令特别编成“特设航空队”,由第一(由木更津、鹿屋海军航空队组成)、第二联合航空队(由第十二航空队、第十三航空队组成)两个联合航空队组成。日本海军还投入第二十一航空队、第二十二航空队两个水上飞机航空队、联合舰队下航空母舰“龙骧号”、“凤翔号”的第一航空战队以及“加贺号”的第二航空战队、第十二战队、第八战队和第三舰队所属的水上飞机等等。
7月28日,日军海军航空兵被编入舰队序列,其中负责华中作战的第一联合航空队与第二十二航空队被编入由长谷川指挥的第三舰队下,不久,“龙骧号”与“凤翔号”的第一航空战队同样编入第三舰队,能搭载水上飞机的“神威号水上机母舰”水上机母舰也驶入上海附近水域。7月29日,日军第三舰队制定了航空作战的方针和布署,目标为开战首日先发制人突袭中国空军,攻击目标从南昌、南京、句容、蚌埠、广德、杭州等中国空军集结重点地中选择,其中南京不仅当地有大校场机场、明故宫机场、指挥机构和政府机关等战略中枢,日军也希望透过对身为中国首都的该城施行战略轰炸能摧毁中国的长期战争能力、打击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战意志,轰炸南京的任务预计由木更津海军航空队执行,该部队于8月8日11点进驻大村基地待命。8月12日,日本海军分别再命令佐世保的“龙骧号”、“凤翔号”、驻朝鲜的“加贺号”均归第三舰队指挥,集结于上海东部约135公里的马鞍列岛水域。
8月13日,上海爆发淞沪会战,当天晚上长谷川便安排明日(14日)将发动空袭的命令,由第二空袭部队(即第二航空战队)轰炸南京、广德、杭州。8月14日,日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被中国空军机群攻击、其海军航空兵又在当日的“八一四空战”中大败,长谷川虽于10点40分要求下属部队立即攻击多数机场、消灭中国空军,但由于此时中国东海有台风朝东北偏北方向移动,航空母舰无法起降舰载机,越洋轰炸也有相当风险,长谷川不得不于14点30分宣布暂停轰炸行动,但也进一步确认了要大规模轰炸中国空军基地、消灭中国空军的目标。当晚,长谷川获悉南京约停有中国空军9架战斗机、30架侦察机、南昌停有战斗机40架、侦察机7架和部份轰炸机,决定于15日全力轰炸南京、南昌、杭州和虹桥机场,同样由木更津海军航空队负责轰炸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