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支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蔑稱。 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 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直到日本戰敗後,應中國代表團的要求,盟國最高司令部經過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故於1946年責令日本外務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

戰敗

1931年日軍侵占全東北並隨即建立偽滿政權後,為泯滅當地居民的中華民族意識,對敢於自稱「中國人」的民眾輕則打耳光、重則抓捕,強令他們必須自稱是「滿洲國人」。在近年國內有些描寫偽滿時期的電視劇中,出場的日本侵略者還訓誡居民「你們中國人」如何如何,這一聽便知是編導者不了解偽滿時的社會狀況。 日本社會上以貶斥「支那人」為重要標誌的侮華、蔑華風潮,在以盧溝橋事變為發端的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發展到頂點。當時日本政府並沒有對華宣戰,只稱這是一次「膺懲暴支」的「事變」,不承認也不遵守任何國際間的戰爭法規。此時一些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稱呼「支那」尤嫌不足,又稱中國人為「強克玀」(「豬玀」之意,由「豚尾奴」發展而來)。受這種辱華情緒煽動的日本軍人,自然會放手對中國和平居民實行大屠殺。1950年代在撫順戰犯管理悔過的日本戰犯通過反省,追思為什麼犯罪的原因時都說:「那時我們根本沒有把中國人當成人,感到如同屠宰豬羊一樣……」 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迎來了洗刷對日國恥的一天,各地的日本人則大都如喪考妣地集合收聽了接受《波茨坦宣言》(即要求其投降)的「御音」。中華兒女以3500萬人傷亡(其中死亡2000多萬人)的代價贏得勝利,同時也使「支那」這一辱華之稱走向了終結。 日本自戰敗起,其新聞報道開始改變了「重慶政權」、「支那軍」一類傳統稱呼,出現了「中國政府」、「中國軍隊」的正式稱號。戰後中國派駐日本的軍事代表團到達東京後,發現某些媒體中仍出現「支那」一詞,馬上以戰勝國身份要求盟國占領軍禁止,美國占領當局就此向日本政府發出命令。1946年6月6日,日本外務省向各新聞出版單位發出《關於避免支那稱呼事宜》的通知稱:「往昔通常使用『支那』二字作為中華民國之國名,今日應改用中國等稱號。查『支那』之稱素為中華民國所極度厭惡者。鑑於戰後該國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止使用該詞,故今後不必細問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該國所憎惡之名稱。」<ref>這場戰爭之後,日本再不敢稱中國「支那」,打出了中國人民的氣勢騰訊網ef>

這個通知雖表現出無可奈何的口氣,「支那」這一使中國人極感屈辱的名詞畢竟從此在日本公開出版物中消失。不過,由於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許多表現在戰敗者心中並沒有確立起尊重,戰後的中國又仍處於內戰和極度貧困之中,日本人私下常有「我們是被美國打敗的,並沒有敗給中國」的言論,日常口頭習慣仍使用「支那」一詞。 後來的歷史證明,「支那」一詞在日語的口頭表述中消失,在於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中國敢於出兵朝鮮,並使美國輿論驚呼遇到「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時,戰後普遍對美國頂禮膜拜的日本人不能不深感震驚!他們對過去數典忘祖而一度輕蔑的神州古國重新產生了敬佩之感,「中國」一詞就此真正成為日本人平時的口頭語言。戰後出生和長大的日本人,如今大都只有查字典才知道:「支那──系以往對中國的稱呼」。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震動了日本本土,當中國軍隊對美軍作戰的捷報傳到東北的日本戰犯管理所時,那些從蘇聯遞解過來而對華表示不服的戰犯們也都低下了腦袋。這些一向只崇尚強者的人,就此才紛紛表示服罪並願意接受改造,並不能不重新認識中國的力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