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屯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屯区位于台湾台中市西南方,原属农业区,早期与现今的大里区北屯区,合称台中三大聚落,同属台中盆地上开发最早的区域 [1]。1990年代后期新兴发展的中心商业区-七期重划区亦包含此区一部分。而中央机关的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亦设于此区黎明新村内(前身为台湾省政府黎明办公区),另有台中市工业区及台中市精密机械科技创新园区与法务部矫正署所辖台中监狱、台中女子监狱、台中看守所及台中戒治所设置于此区大肚台地上。

历史沿革

  • 开发历史

南屯旧称犁头店,是台中市最早开发的地区,早期为巴布萨族 ( Babuza )平埔族人猫雾束社聚落,其聚落旧址位于今南屯区西南方的春安里(即岭东科大左侧的台贸五村)。郑氏时期曾屯田于南屯,但东宁王国亡后即荒废。

清康熙 49年(西元1710年)北路营参将张国至彰化讨伐大肚山番乱,看上南屯一带的肥沃平野,遂以代缴赋税为条件,向居民取得土地开垦权,招徕部将刘源沂、黄鹏爵等人来此招佃拓垦,开垦包括南屯街区一带的荒野,是今南屯街区垦辟的开始,其后并由台湾总兵蓝廷珍续垦,南屯街区逐渐繁荣。为因应垦殖所需,打铁店铺、商店、贩仔间林立,有许多制造农具的打铁店,其中又以犁头最为出名,于是有了“犁头店”旧地名的称呼。与大里杙(今大里)、四张犁(今北屯),合称台中三大聚落,同属台中盆地上开发得最早的区域。

犁头店街是连接彰化县城(半线街)至葫芦墩街(今丰原区)的中途站,使该地区渐成为南屯一带的中心,清雍正年间此地已相当繁盛,雍正 1 0 年(西元1732年)在犁头店街设立猫雾捒巡检署〈等同现今警察局〉;雍正11年设猫雾梀汛(设弁带兵之处),至此犁头店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的中心。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发动武力抗清时,此地遭受兵燹焚毁。乾隆53年(西元1788年)重建市街,但已不及大墩街(今台中市中区)繁荣,犁头店街因而迈入式微。

  • 地名沿革

清领时期,为因应垦殖所需,打铁店铺、商店、贩仔间林立,有许多制造农具的打铁店,其中又以犁头最为出名,于是有了“犁头店”旧地名的称呼;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行政区划改制,改为南屯庄,辖属台中州大屯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国34年(西元1945年)中华民国接收日本台湾总督府所辖之区域,将此区改为台中县南屯乡,民国36年(西元1947年)并入台中市改为南屯区迄今。

  • 聚落旧地名

随著犁头店街的发展,以大肚台地及筏仔溪为范畴,汉人的入垦发展出筏仔溪东西两岸之农村聚落文化,其聚落沿革如下:

1.犁头店:

为现在的南屯里,于清领时期雍正、乾隆年间,因拓荒风气鼎盛,移民涌集,农具制造与贩售应运而生,打制犁头等农具的店铺聚集,形成农民生产用具的交易中心,故称作“犁头店”。

2.番社脚:

为现在的春社、春安二里,以前曾是平埔族的聚落,因此得名。

3.同安厝:

为现在春社里之一部分。因为初期开垦的人是来自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所以聚落取名为同安厝。

4.知高庄:

为现在宝山里与文山里一部分,是以前由海线进入台中必经之地,又称“猪哥庄”。地名之由来,相传清雍正年间,曾有以牵雄

猪为业者居住,故以名;也有一说“知高”为一山坑,往昔有野猪常来山坑饮泉水而得名。

5.山仔脚:

现在的文山里南边一部份,因位于大肚台地山麓地带而得名。

6三块厝:

现在的三厝里、三和里、三义里与黎明里,因初期开垦者兴建了三栋房屋而得名。

7.田心仔庄:

现在的田心里、向心里、同心里、文心里、大同里、大兴里、大诚里,因初期建庄于田园中心,故以名。聚落分布于向上路,南屯路的两侧,尚包括牛墟(昔日为贩卖牛只市场)、尾厝、江厝等聚落。

8.永定厝:

现在的永定里,此一带昔日为闽西汀州府永定县移民来此开垦建村,村民为追念故乡之意。

9.沟子墘:

现在的沟墘里、惠中里与大业里,因为昔日境内有一条大沟,上游叫做沟仔墘沟,下游为南屯溪(犁头溪),而田地就位在大沟的两岸,故名“沟仔墘”。

10.新庄仔:

现在的新生里,传说是新建的村庄,故称为新庄仔,也称“刘厝庄”或叫“针角仔”,此一说法是因聚落建于二条圳道尖

角处而得名,另居民多以刘姓为主,故旧称“刘厝”。

11.麻糍埔:

现在的丰乐里,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这个地方是来往于彰化县城、犁头店、葫芦墩(丰原)的必经之地,曾经有人在此贩售麻糬,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初垦时期,在现今文心南五路与永春东二路交叉口一带,昔日是一个“大鱼池埔”,潭边的稻田因为过于潮湿,无法用牛犁田,而农夫下田耕作时 ,双脚踩踏的田土直陷到膝盖,所以垦殖的庄民,将泥土像麻糬一样软Q的大鱼池埔地带,叫做“麻糍埔”。

12.水碓:

现在的镇平里之一部分。昔日居民就有借用水力发展农务,当时引用旱溪支流后壁溪北岸间设置一具“水碓”(舂米的石臼工具),因此得名。

13.镇平:

现在镇平里,为清领时期广东嘉应州镇平县移民入垦建村之地,故得名。

14.下枫树脚:

现在的枫树里,地名起源是当时旳垦拓民众建村于枫树附近,又同时因大雅乡亦有上枫村名,为与之区别,故称为下枫树脚。

15.下牛埔仔:

现在的中和里,地名由来为此一地带尚未开垦前是一大块荒草丛生之地,故附近放牛者常在此放牛,因此得名。

  • 发展概况

南屯区早期土地大多属于农业区,以万和宫、南屯国小、南屯老街、南屯市场为中心的南屯商圈,是台中市、同时也是南屯区发展最早的聚落。位于南屯区南端的枫树社区则属于开发较早的半农业型态的社区。到了1970年代,为了安置台湾省政府员工及眷属,在三厝地区开辟了黎明新村。近年随著都市发展西移,规划不少重划区,例如五期重划区,以及七期重划区、八期重划区等,其中文心路以东的五期重划区开发较早,其馀则多为1990年代以后始开发。由于近年来重划区开发迅速,街廓较为整齐,配合文心森林公园、丰乐公园等大型绿地公园的兴建,以及大墩国中、惠文国小及惠文中学等学校的建立,公共设施亦趋于完善,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移入。2005年随著政府对于筏子溪与环中路东侧的后期发展区解禁开发,透过自办市地重划进行整体开发下,原本属于农业区的后期发展区将逐渐成为住宅区和商业区为主。

南屯区中山高速公路以西地区,早期多数为农业区。1960年代,政府在今春安里的大肚山脚东侧地区设立台贸五村、干城六村、马祖二村等眷村。除此之外,许多大型公共设施与机关均在此设立,例如台中市文山垃圾焚化厂、台中工业区、台中监狱、少年观护所等。近年则开辟有精密机械科技创新园区。

2001年增设中山高速公路南屯交流道、2002年启用台74线中彰快速道路快官至中清路段、环中路等新辟工程,也促进了的南屯区的发展。

地理环境

  • 地理

南屯区的地形东西宽广而南北狭长,东至麻园头溪与南区、西区为界,西至大肚台地与大肚区为邻,南接乌日区,北端与西屯区接壤。区内东半部为台中盆地,西半部则为大肚山台地的斜坡面,整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区内则有土库溪、筏子溪、麻园头溪等溪流由北往南的方向穿梭其间。望高寮为南屯区的地理高点,海拔约270公尺。

  • 气候

南屯区的气候属于低纬度之副热带季风区,气候与台中盆地其他地区之气候略同,气温及湿度均高,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年平均温度为摄氏23度左右,年平均最高温度为摄氏28度,最低温出现于1月份,4月至9月气温最高,每年从10月至翌年3月则较为凉爽干燥。每年4月至6月为雨季,6月至9月则多雷雨及台风雨,为全年降雨量集中时节。年平均降雨量为1,642.1毫米,年平均湿度为77%。冬季风向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但因有大肚山之屏障,风力较台中海线地区为小。

产业发展

  • 农业发展

台中自古即享有地利、水利、人力等优势,为台湾最重要的粮仓之一。 南屯区以农业肇基,现今虽由于社会与经济结构转型,已发展成产经重镇,惟本区宝山、文山、春社、新生、镇平、中和、枫树里仍保有部分农田景观,重要的农作物分述如下:

1.水稻(蓬莱米)

水稻田种植面积约170公顷左右,区内有成立水稻产销班,班员与台中地区农会契约栽种台梗9号良质米,经农药残留检验合格并选出粒粒丰盈饱满的头等米,让消费者品尝在地的好滋味。

2.地瓜

南屯地瓜田主要处南屯与大肚区界附近的大肚山顶上,由于大肚山台地水源缺乏,因此仅适合栽种耐旱农作物(如地瓜、芝麻、萝卜等),又红土排水性佳,种出的地瓜淀粉特多,口感松软绵密,香Q可口,使得大肚山地瓜闻名全国。

3.南屯特色农作物-麻芛

黄麻并不是犁头店独有的作物,但黄麻的嫩叶-麻芛却是犁头店的特色食材,相传最早台湾黄麻源自清康熙年间由大陆移植至嘉义县溪口乡一带,犁头店居民早期是以务农为主,种植黄麻为取其长纤维制作麻绳用,日治时期更因需大量麻袋包装米、糖以利运送出口,在中部地区鼓励种植。

麻芛,是麻的初生嫩芽,每年5月到9月是盛产期。初生的嫩叶被惜福的农民作为食物,煮成汤并加入地瓜及吻仔鱼,成为夏天里很清凉消暑的佳肴,拌入白饭更有饱足感,遂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田间点心之一。改良后的“台中特一号”,属甜麻品种,不必经过搓揉的步骤,煮食更便利。富含丰富营养价值,非常值得品尝,除了传统麻芛汤的吃法,南屯区当地文化工作者与在地店家已研发许多产品,例如:麻芛状元糕、麻芛戚风蛋糕、麻芛牛轧糖、麻芛鲜奶冰棒、麻芛果冻 、麻芛茶系列(冰茶、奶茶、麻芛欧蕾、擂茶)等,形成在地特色伴手礼,而有“麻芛新故乡”的美誉。

  • 工业发展

南屯区工业于6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以机械工业、五金工业、电子工业和制造业等各类工业及高科技电子产业为主,区内设有台中工业区及台中市精密机械科技创新园区。

  • 台中工业区(Taichung Industrial Park)

总面积580公顷,于1980年开发完成,横跨西屯区与南屯区,工业区内目前计有1,037家工厂,从业员工数约42,000人,年产值约新台币3,314亿元。早期厂商以传统展业及制造业,如食品、印刷制纸与塑胶制造等等﹔后期新进驻厂商多属高科技产业,如:光电、电子与精密机械…等等,已逐渐从传统行业转向高科技工业迈进,与台中科学园区结合可达相辅相成之发展。

  • 台中市精密机械科技创新园区(The Taichung City Precision Machinery Innovation Technology Park)

位于台中市南屯区台中工业区南面,一、二期基地面积分别为124.79公顷及36.92公顷,第一期招商包含上银科技、大立光电、徕通科技、海德威、引兴、友嘉…等共计有93家高科技厂商核准进驻。整合园区周边机械相关产业之合作体系,借由专区集中业者之空间优势及中部科学工业园区高科技厂商之中、下游及卫星园区资源的合作效益,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竞争优势及整合周边产业合作体之目标,建立中部地区“机械业百货橱窗”的角色。[2]

休闲旅游

  • 彩虹眷村: 原名干城六村的彩虹眷村,在眷村老人的画笔下重生,成为台中地区的新兴拍照胜地。
  • 筏子溪门户迎宾水岸廊道: 4公尺高的 TAICHUNG 立体文字,成为台中新地标。
  • 望高寮景观园区: 是台中市著名的观高景点,夜晚的台中市灯火通明,星光点点,站在大肚山望高寮的山顶上,拥有全方位的视野。
  • 丰乐雕塑公园: 丰乐雕塑公园为全台首座公立雕塑公园,占地达6 公顷。园内设有拱桥、流瀑、人工湖、凉亭、亲水区、儿童游戏场、活动中心、步道以及五十二件雕塑作品。
  • 文心森林公园(圆满户外剧场): 文心森林公园为台中市的多层次绿化景观公园,占地8.88公顷,园内有一座全台最大,大型表演户外环型剧场-圆满户外剧场。现已成为台中市民郊游踏青的户外休闲空间。
  • 万和宫;台中市万和宫是文化城最悠久的古刹,三百馀年来威灵显赫;也是国定第三级古迹,是国家的文化瑰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