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英商德记洋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原英商德记洋行现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是中华民国三级古迹,建于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该建筑是英商德记洋行在安平开港后于台南安平所设立的据点,为当时的安平五大洋行之一。 五大洋行分别是英商德记洋行、英商和记洋行、英商怡记洋行、美商唻记洋行与德商东兴洋行。现为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为台南安平知名景点之一。
历史沿革
清咸丰八年(西元185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开安平及淡水为通商口岸。
安平正式开港后,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五月,原在中国厦门的德记洋行派代表马逊(J.C. Masson)来台发展,便在英国驻安平领事馆北侧海滩地兴建洋房、仓库,其主要业务是出口台湾的茶叶、砂糖、樟脑,并输入鸦片为主。[1]台湾进入日治时期后,由于日本实行专卖制度,贸易已被日商垄断将樟脑,安平五大洋行纷纷结束营业;德记洋行于日本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年)结束安平据点业务;隔年,德记洋行的建筑便改为“大日本盐业会社营业所”。
民国34年(西元1945年)台湾光复后改制为台南盐场办公处,也曾作为盐场宿舍。
于民国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时被台南市政府收回整修,民国七十年(西元1981)设立“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对外开放。
建筑风格
该建筑座北朝南,两层楼高,二楼的走廊加了绿釉瓶饰栏杆,白色粉墙,不同于安平传统的建筑。
屋顶则为桁架系统,上铺瓦片,分成两个屋顶。是西方建筑在台湾的范例。
展览
一楼为“大员先民生活文化馆”,展出荷兰贸易暨投资办事处于民国九十四年(西元2005)年巡回展览结束后,将“台湾追乡曲-17世纪荷治时期台湾日常生活教育展”之展品捐给台南市政府,市政府便将这些展品放置于德记洋行的一楼,展出与荷治时期安平生活有关的事物。
二楼部分以展出以台湾开拓史为题材的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