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只为那相聚的醉美(郭存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只为那相聚的醉美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只为那相聚的醉美》中国当代作家郭存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只为那相聚的醉美

俗话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而我觉得,不游晋祠宾馆,枉到晋祠一趟。草长莺飞、流水嬉桥、繁花绚烂的春日,山西省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城悬翁山麓的晋祠宾馆举行。每一届的省作代会,在文学界都被誉为“文学盛会”。我作为长治代表团的一员,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文学活动,心情自然是非常激动的。晋祠宾馆与著名的旅游胜地晋祠博物馆毗邻,宾馆以其独特的皇家园林特点和别墅建筑风格,博得了“花园别墅”和山西“钓鱼台”之誉,是我省唯一的“国宾馆”,近五十年来曾先后接待了上百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知名人士和外国元首。开会报到那天,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家们一踏进晋祠宾馆,就迫不及待地游览宾馆园林、取景拍照。我们也一样。在这春花烂漫的醉美时节,全省的作家代表相聚一堂,召开三晋文学的盛会,此时此景,堪称一次醉美的相聚。

五天的会期,我与国芳、国平、福聚、江鹏几位仁兄,还有俊苗、小燕、江雪几位妹子,把休会与休息的时间都泡在了宾馆的园林里,就连晚饭后也要在园子里溜达一会儿。我们漫步亭台花径,边聊天交流,边欣赏园林景观。晋祠宾馆的整个园林将文化、建筑与现代设施融为一体,既融有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又蕴有古典与现代的包容之美,更兼有人文与景观的统一之美;园林里的每一处景观、每一座建筑,每一池溪水,都淌溢着悬翁山的雅致之美。五年一次的全省各地作家交流大聚会,选择在美丽的晋祠宾馆,真是别有一定的意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先生在庆历三年来到晋祠,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慨题写诗句:“地灵草本得余润,郁郁古柏合苍烟。”我觉得欧阳修的有感而发也是今日晋祠宾馆的诗意写照。这次省作代会共有三百六十名代表,也就是说至少有三百多名作家参会。翻阅会务组的资料,在省七次作代会代表名册中,我见到了许多非常熟悉、而且神交已久的作家的大名。几天的会期,我们把休会的空隙与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了园子里漫步,不只是贪婪园子里风光旖旎的山水情,也不只是尽享园子里清新高雅的诗画意,而是在园子里寻友访师,我们谈文学、谈友情、谈梦想……

走在园子的小径,花海争艳而幽静美丽,九龙湖水波光粼粼,假山叠石间涌泉潺潺,廊桥亭榭与绿树花草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意境。无意间,我一抬头看到了太原代表团的美女作家蒋殊老师。她是我的老乡,老家是长治武乡的,曾为我主编的《潞水》杂志撰写卷首语。蒋殊老师见到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郝雪廷没来?”郝雪廷是武乡研究八路军文化的专家,也是我省著名的作家,他因参加别的活动未能有此行。我非常喜欢蒋殊老师的散文,她的文笔朴素细腻,文境清新,如同其人。我省文学界对她的散文评价很高,玄武老师在《2012:静水深流的山西散文》一文中就曾指出:“蒋殊的散文多自女性经验出发,语言清新。”我最早读蒋殊老师的散文是她的《阳光下的蜀葵》,她的文字间充满着乡村的淳朴,看不到一丝的世俗功利,涌在我心头的感触是人生的温情和人文的温暖。在《阳光下的蜀葵》里,她以多情的文字留住了心中的乡愁,她以纯净的文字写出了人性的温存,文字间汩汩流淌着的是乡情、是亲情、是友情。蒋殊老师曾捧着她的《阳光下的蜀葵》赴鲁院进行研修,鲁院还特意为她举办了研讨会,文学大家的品鉴充分肯定了蒋殊老师的散文:是当今国内的中上等散文作品,其散文犹如雪山般纯净,剖开了乡村的深层面,往人性深处扎。《潞水》曾多次向她约稿,尤其是她的《在一个女人的表白里哭泣》和《信物》等,使《潞水》的读者在品读优美的文字中分享了她蕴藏在文字里的温情与温暖。园中赏景,景外是景。与蒋殊老师相遇,景随步移。在这天然成趣的皇家园林,大家置身园中,感慨文学路上的收获,回忆曾经的相聚,不免都会流连忘返,遐思无限。

第一次全体代表会议结束后,我与江鹏兄在大家退出会场的间隙,拜访了省作协副主席李俊虎。我来太原之前,特意给李主席带着几本《长治赵树理研究》杂志。李主席与我在微信上“往来”好几年了,这还是第一次相见。李主席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是山西文坛的名将,他出版作品多部,有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痒》《母系氏家》《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等,他的作品曾荣获庄重文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多项大奖。我非常关注李主席谈文学创作的文章,他就“写作和生活经历的关系”是这样讲的:“套用一句流行的词,我应该属于‘文二代’,我爸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狂热时期的文学青年之一。对于我来说,创作的富矿主要还是在农村,我上中专以前,一直还是地道的农民,所以作家要想走向成熟,还得找熟悉的文学土壤。”的确如此,每一个作家的文学土壤来都自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清华大学的格非老师曾在《什么是文学的经验》中指出:“经验储存在你的记忆中,它首先会储备。不能说我今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就写,不可能的。社会,这个阔大命题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她的诱人之处,并不在于诉诸于史料的历史传奇和历史苦难的演义,而是在于那些一代一代生活着的人们生命的独特瞬间,在这些瞬间里所蕴涵的精神消息。”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位作家在文学的创作中都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烙在不同时代生活的影子。对李主席的创作经验之谈,我的深度解读是:每一位作家的创作经验,其实就是作家本身的一种人生阅历在生命中的一段沉淀,其文学创作的过程是在艺术地成全自己诗意的人生经历。我读李主席的作品获得的这些曾经的文学感受,来不及在装修考究的会议大厅里与他探讨。古朴庄重、高雅大方、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我们唯有抓紧时间与李主席合影留念了。

这次文学盛会上,作为我省科幻文学的标杆性人物、科幻作家刘慈欣成了会场的明星。刘慈欣老师除了给科幻文学迷忙于签字外,就是应与会人员的要求合影拍照。同时,我省的几位网络作家也格外地引人注意。休会期间,在园子里我们拜访的第一位网络作家是太原代表团的竹宴小生,她是老草吃嫩牛的朋友。老草吃嫩牛是李颖的网名,因为这个“马甲”,她在参会人员中颇受大家的关注。李颖与我同在潞城区工作,她为人爽朗明丽,作品丰硕。在园子的垂柳扶风中,她把她的好友竹宴小生介绍了给我们。竹宴小生也是个网名,听似小生,实为美女。见到这位久闻大名的网络作家汪洪妹子,一身汉服的打扮,真乃窈窕淑女。汪洪谈笑风生,非常爽快。她的老家是南方安徽。她来山西创业已有几年了,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她的幻想悬疑作品《猎星者》和破案小说《启明》即将完结出版,目前正在创作一部科幻小说《星河降落》。这位美丽的南方才女,非常酷爱传统文化,她在太原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还创办了一个汉服体验馆。在她与李颖的安排下,我与国芳兄特意参观了她的汉服体验馆,也深为这位才女的敬业精神而点赞,更为她在文学创造中始终把持“三观”要正的底线精神而感动。

几天的会期里,利用每一次的休会时间拜师访友、赏花游园,成为我们每位代表固定的活动模式。无论是在清凉的早晨、还是黄昏的空闲,时常可以看到园子里散步交谈的作家们。晋祠宾馆的园林环境,可以说是融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与西方古典造园艺术于一体的,整个园林景观寓中国民族文化、西方古典文化和三晋园艺文化于一炉,处处流溢着一种书卷气与艺术美,给宾客以最大化的舒适度;每一处清新高雅的景观,都带给宾客们以超凡脱俗的感觉。尤其是园林中每一幢风格迥异、构思新颖、设计独特的别墅式接待楼,呈现出独有的至尊风采。我们一天能在宾馆的园林小径转游几圈,大家都忘记数了。文朋诗友们相聚在这醉美的园子里,三五结队,沿径而游,或聊天拍照,或交流赏花,怡然自得,乐在其中。游玩中,我们与黄风老师不期而遇,与王春林老师多次相逢,与悦芳老师同行,与马明高老师几次擦肩而过,一句句诚挚的问候,一次次真诚的握手,一个个温馨的微笑,让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从晋祠宾馆向南,穿过一道小门,就可以进入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会议间隙,我还与江鹏、国芳、福聚三位仁兄抽空去闲逛公园,游览博物馆。春风拂面,杨柳依依,蜂碟引路,沿途花香鸟鸣,令我们欢欣愉悦。拜谒晋王祠,重访晋阳第一泉,几次与李金山老师而遇。这,或许就是一种该有的文学缘分。

有一种相聚,醉美了流年记忆,温润了当下时光。《语文报》社副社长高海平老师曾是《潞水》卷首语的特聘撰稿作家,他是我参加这次文学盛会计划中要特意拜访的老师。两次联系高老师,他都与朋友们在园子里游园。晚饭时联系他,他又与朋友会餐。在我与国芳兄决定取消与高老师见面的计划时,谁知他发来了信息,要我们过去。看看表,快晚上十点了。有缘千里来相会。温雅的五号贵宾楼里,我们见面了。高老师大高个子,热情健谈。我们的谈话自然离不开创刊近40年的《语文报》,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是《语文报》陪伴而过的。高老师因为个头高、人精神,又姓高,还拍得一手好照片,常被朋友圈的人戏称他为“高富帅”。高老师的散文创作之情被文学界称为“用细节书写散文的情怀”。我拜读过高老师的散文集《我的高原我的山》,每一篇文字间对乡村民俗风情的描写,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他的散文创作追求的是一种“仰望星空,脚踩大地”的精神。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的谈话也比较简短,但在简短的谈话间,就感觉到高老师这位饱蘸乡愁的真情汉子那种用心记录生活、用细节创作散文的文学情怀。走出五号贵宾楼,园子的夜晚格外地寂静,我好像还听到了一声梨花树上飞落的花瓣落地的声音。

有一种相知,无需你我再多言,却在心底默默牵念。开会前的短短十多分钟,我与太钢的师国宏老师约好在会场的门口会面;休会的短短十多分钟,我与阳泉的指尖老师、小岸老师抓紧时间拍照,留下了难忘的龙城记忆。因为文学,我们相聚在龙城晋祠;因为与文学的缘分,我们有过醉美的相聚。省作协主席杜学文在我们长治代表团讨论大会报告期间,专门看望了大家。在晋祠宾馆的相聚,大家都带着文学的情意,温馨着彼此,镌刻在心间。就是在餐厅每次用餐的时间,大家也是寻师访友。我与潞城老乡宝华兄、太原的介子平老师就是在早餐桌上相见的。我和介子平老师已神交多年,他也曾是《潞水》卷首语的特聘撰稿作家。晨曦的园林中,我特意拜访了介子平老师。介老师是《编辑之友》的副编审,我是在他的文字与博客里与他相识的,仅仅一个博客的约稿纸条,他就很爽快地回复给我邮件。从他的作品里,我结识了这位质朴、睿智,不张扬,不矫饰的文学前辈。介老师是一位在浮躁时代里的读书人,在纷繁时事中静心写作的评论家,在文学圈子里有“古风文士”之称,他的随笔闻名三晋文学界,正如解贞玲老师在《古风文士介子平》中的评价:子平先生读书,似乎更偏于文史和民俗,边读边写下点滴心得,或直抒己见,或借题发挥,或以古讽今,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介子平老师已出版十多种专著,涉及书画理论、历史文化等方面。这一切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老师的读书:“书不能直接改变人生,却能给人一个立场,有了立场,便有了方向,方向引导目标,有了目标,实则已间接地改变了人生。”我们的《潞水》刊发过介老师的多组随笔,读介老师的随笔《年华段落》,其典雅、冷静的风格,行文很有特色,好似老师心中云彩随意流淌、描绘的一副画卷。介老师理性的文字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值得我们去读去悟。对于介老师的写作,他认为只是读书的余事。介老师对读书与写作的所悟,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在园子里一见如故,他说我在他的印象里是个“老头”,没曾想我还这么“帅”。我们谈文化,谈杂志,谈城市,谈乡村,我们无所不谈。原来,介老师在我们潞城的羌城村还有亲戚,他每年要到潞城。我们越说越多,但不能在怡心的园子里多走走,马上就要进会场了。

在接到省作协的开会通知时,我就拟好了这次太原之行的访友计划。吕梁的李心丽老师和晋中的陈亚珍老师,是我计划中要必访的。近年来,我们山西崛起的“女作家群”,已经构成山西文坛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女作家群”里,我最先结识的是李心丽老师和陈亚珍老师。会议休息的期间,我见到了李心丽老师,送上了今年第一期《潞水》,上边刊发有她的小说《迷藏》。李心丽老师的小说创作,可谓摇弋多姿,势头正健。她在创作中喜欢从平常的故事中提炼故事写成小说,她的小说里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小说的情结也很平常,但却写得藏而不露,还要营造出一种独特文字气氛,牵引读者一路读下去。读她的小说,就像漫步在乡间小路,文字间处处充满诗意,还散发着一种清丽细致的韵味。李老师没有过多的言谈,脸颊上微微的笑容深深印在我此行的记忆中。来太原之前,陈亚珍老师就与我约好要见面。不成想,我们同在宾馆九号楼的同一层次居住,拜访陈老师就比较方便了。陈老师以写作长篇小说见长,这次她特意给我带了她的长篇小说《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陈老师的作品有突出的“个性化”特点。读她的小说,始终感觉到她的文字渗透着浓浓的地域特色,无论是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传承了山西文学的特点,感觉其文字间也浸润着非常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对世间百态细微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在这明亮的贵宾楼里,交谈了很久。

龙城春色尽妖娆,三晋文风染晋祠,只为那相聚的醉美。在整个会议期间,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都被晋祠宾馆里树木掩映的静谧建筑、蓝天白云映照的花海、阴雨霏霏下的亭台长廊、溪水倒映的古树假山等照片,还有大会的盛况、文友们相聚的镜头所霸屏。在这醉人的季节,我们因为文学而在此相聚,因文学的缘分在此倾心交流,大家在文学盛会的熏陶下相互感染、相互激励,畅想文学的梦想与未来,描绘三晋文坛的盛事,这,实在是一次难得的醉美相聚……[1]

作者简介

郭存亭,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人,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