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那相聚的醉美(郭存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只為那相聚的醉美》是中國當代作家郭存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只為那相聚的醉美
俗話說:不到晉祠,枉到太原。而我覺得,不游晉祠賓館,枉到晉祠一趟。草長鶯飛、流水嬉橋、繁花絢爛的春日,山西省作家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龍城懸翁山麓的晉祠賓館舉行。每一屆的省作代會,在文學界都被譽為「文學盛會」。我作為長治代表團的一員,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的文學活動,心情自然是非常激動的。晉祠賓館與著名的旅遊勝地晉祠博物館毗鄰,賓館以其獨特的皇家園林特點和別墅建築風格,博得了「花園別墅」和山西「釣魚台」之譽,是我省唯一的「國賓館」,近五十年來曾先後接待了上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知名人士和外國元首。開會報到那天,來自全省各地的作家們一踏進晉祠賓館,就迫不及待地遊覽賓館園林、取景拍照。我們也一樣。在這春花爛漫的醉美時節,全省的作家代表相聚一堂,召開三晉文學的盛會,此時此景,堪稱一次醉美的相聚。
五天的會期,我與國芳、國平、福聚、江鵬幾位仁兄,還有俊苗、小燕、江雪幾位妹子,把休會與休息的時間都泡在了賓館的園林里,就連晚飯後也要在園子裡溜達一會兒。我們漫步亭台花徑,邊聊天交流,邊欣賞園林景觀。晉祠賓館的整個園林將文化、建築與現代設施融為一體,既融有自然與建築的和諧之美,又蘊有古典與現代的包容之美,更兼有人文與景觀的統一之美;園林里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座建築,每一池溪水,都淌溢着懸翁山的雅致之美。五年一次的全省各地作家交流大聚會,選擇在美麗的晉祠賓館,真是別有一定的意義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先生在慶曆三年來到晉祠,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慨題寫詩句:「地靈草本得余潤,鬱郁古柏合蒼煙。」我覺得歐陽修的有感而發也是今日晉祠賓館的詩意寫照。這次省作代會共有三百六十名代表,也就是說至少有三百多名作家參會。翻閱會務組的資料,在省七次作代會代表名冊中,我見到了許多非常熟悉、而且神交已久的作家的大名。幾天的會期,我們把休會的空隙與休息的時間都用在了園子裡漫步,不只是貪婪園子裡風光旖旎的山水情,也不只是盡享園子裡清新高雅的詩畫意,而是在園子裡尋友訪師,我們談文學、談友情、談夢想……
走在園子的小徑,花海爭艷而幽靜美麗,九龍湖水波光粼粼,假山疊石間湧泉潺潺,廊橋亭榭與綠樹花草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意境。無意間,我一抬頭看到了太原代表團的美女作家蔣殊老師。她是我的老鄉,老家是長治武鄉的,曾為我主編的《潞水》雜誌撰寫卷首語。蔣殊老師見到我,問的第一句話就是「郝雪廷沒來?」郝雪廷是武鄉研究八路軍文化的專家,也是我省著名的作家,他因參加別的活動未能有此行。我非常喜歡蔣殊老師的散文,她的文筆樸素細膩,文境清新,如同其人。我省文學界對她的散文評價很高,玄武老師在《2012:靜水深流的山西散文》一文中就曾指出:「蔣殊的散文多自女性經驗出發,語言清新。」我最早讀蔣殊老師的散文是她的《陽光下的蜀葵》,她的文字間充滿着鄉村的淳樸,看不到一絲的世俗功利,涌在我心頭的感觸是人生的溫情和人文的溫暖。在《陽光下的蜀葵》里,她以多情的文字留住了心中的鄉愁,她以純淨的文字寫出了人性的溫存,文字間汩汩流淌着的是鄉情、是親情、是友情。蔣殊老師曾捧着她的《陽光下的蜀葵》赴魯院進行研修,魯院還特意為她舉辦了研討會,文學大家的品鑑充分肯定了蔣殊老師的散文:是當今國內的中上等散文作品,其散文猶如雪山般純淨,剖開了鄉村的深層面,往人性深處扎。《潞水》曾多次向她約稿,尤其是她的《在一個女人的表白里哭泣》和《信物》等,使《潞水》的讀者在品讀優美的文字中分享了她蘊藏在文字里的溫情與溫暖。園中賞景,景外是景。與蔣殊老師相遇,景隨步移。在這天然成趣的皇家園林,大家置身園中,感慨文學路上的收穫,回憶曾經的相聚,不免都會流連忘返,遐思無限。
第一次全體代表會議結束後,我與江鵬兄在大家退出會場的間隙,拜訪了省作協副主席李俊虎。我來太原之前,特意給李主席帶着幾本《長治趙樹理研究》雜誌。李主席與我在微信上「往來」好幾年了,這還是第一次相見。李主席雖然很年輕,但已經是山西文壇的名將,他出版作品多部,有長篇小說《奮鬥期的愛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癢》《母系氏家》《中國戰場之共赴國難》等,他的作品曾榮獲莊重文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等多項大獎。我非常關注李主席談文學創作的文章,他就「寫作和生活經歷的關係」是這樣講的:「套用一句流行的詞,我應該屬於『文二代』,我爸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狂熱時期的文學青年之一。對於我來說,創作的富礦主要還是在農村,我上中專以前,一直還是地道的農民,所以作家要想走向成熟,還得找熟悉的文學土壤。」的確如此,每一個作家的文學土壤來都自於自己熟悉的生活。清華大學的格非老師曾在《什麼是文學的經驗》中指出:「經驗儲存在你的記憶中,它首先會儲備。不能說我今天發生的事情今天就寫,不可能的。社會,這個闊大命題對於寫小說的人來說她的誘人之處,並不在於訴諸於史料的歷史傳奇和歷史苦難的演義,而是在於那些一代一代生活着的人們生命的獨特瞬間,在這些瞬間裡所蘊涵的精神消息。」某種意義上講,每一位作家在文學的創作中都是在寫自己,寫自己烙在不同時代生活的影子。對李主席的創作經驗之談,我的深度解讀是:每一位作家的創作經驗,其實就是作家本身的一種人生閱歷在生命中的一段沉澱,其文學創作的過程是在藝術地成全自己詩意的人生經歷。我讀李主席的作品獲得的這些曾經的文學感受,來不及在裝修考究的會議大廳里與他探討。古樸莊重、高雅大方、富麗堂皇的大廳里,我們唯有抓緊時間與李主席合影留念了。
這次文學盛會上,作為我省科幻文學的標杆性人物、科幻作家劉慈欣成了會場的明星。劉慈欣老師除了給科幻文學迷忙於簽字外,就是應與會人員的要求合影拍照。同時,我省的幾位網絡作家也格外地引人注意。休會期間,在園子裡我們拜訪的第一位網絡作家是太原代表團的竹宴小生,她是老草吃嫩牛的朋友。老草吃嫩牛是李穎的網名,因為這個「馬甲」,她在參會人員中頗受大家的關注。李穎與我同在潞城區工作,她為人爽朗明麗,作品豐碩。在園子的垂柳扶風中,她把她的好友竹宴小生介紹了給我們。竹宴小生也是個網名,聽似小生,實為美女。見到這位久聞大名的網絡作家汪洪妹子,一身漢服的打扮,真乃窈窕淑女。汪洪談笑風生,非常爽快。她的老家是南方安徽。她來山西創業已有幾年了,文學創作成績斐然。她的幻想懸疑作品《獵星者》和破案小說《啟明》即將完結出版,目前正在創作一部科幻小說《星河降落》。這位美麗的南方才女,非常酷愛傳統文化,她在太原不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還創辦了一個漢服體驗館。在她與李穎的安排下,我與國芳兄特意參觀了她的漢服體驗館,也深為這位才女的敬業精神而點讚,更為她在文學創造中始終把持「三觀」要正的底線精神而感動。
幾天的會期里,利用每一次的休會時間拜師訪友、賞花遊園,成為我們每位代表固定的活動模式。無論是在清涼的早晨、還是黃昏的空閒,時常可以看到園子裡散步交談的作家們。晉祠賓館的園林環境,可以說是融中國傳統造園藝術與西方古典造園藝術於一體的,整個園林景觀寓中國民族文化、西方古典文化和三晉園藝文化於一爐,處處流溢着一種書卷氣與藝術美,給賓客以最大化的舒適度;每一處清新高雅的景觀,都帶給賓客們以超凡脫俗的感覺。尤其是園林中每一幢風格迥異、構思新穎、設計獨特的別墅式接待樓,呈現出獨有的至尊風采。我們一天能在賓館的園林小徑轉游幾圈,大家都忘記數了。文朋詩友們相聚在這醉美的園子裡,三五結隊,沿徑而游,或聊天拍照,或交流賞花,怡然自得,樂在其中。遊玩中,我們與黃風老師不期而遇,與王春林老師多次相逢,與悅芳老師同行,與馬明高老師幾次擦肩而過,一句句誠摯的問候,一次次真誠的握手,一個個溫馨的微笑,讓大家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從晉祠賓館向南,穿過一道小門,就可以進入晉祠公園和晉祠博物館。會議間隙,我還與江鵬、國芳、福聚三位仁兄抽空去閒逛公園,遊覽博物館。春風拂面,楊柳依依,蜂碟引路,沿途花香鳥鳴,令我們歡欣愉悅。拜謁晉王祠,重訪晉陽第一泉,幾次與李金山老師而遇。這,或許就是一種該有的文學緣分。
有一種相聚,醉美了流年記憶,溫潤了當下時光。《語文報》社副社長高海平老師曾是《潞水》卷首語的特聘撰稿作家,他是我參加這次文學盛會計劃中要特意拜訪的老師。兩次聯繫高老師,他都與朋友們在園子裡遊園。晚飯時聯繫他,他又與朋友會餐。在我與國芳兄決定取消與高老師見面的計劃時,誰知他發來了信息,要我們過去。看看錶,快晚上十點了。有緣千里來相會。溫雅的五號貴賓樓里,我們見面了。高老師大高個子,熱情健談。我們的談話自然離不開創刊近40年的《語文報》,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是《語文報》陪伴而過的。高老師因為個頭高、人精神,又姓高,還拍得一手好照片,常被朋友圈的人戲稱他為「高富帥」。高老師的散文創作之情被文學界稱為「用細節書寫散文的情懷」。我拜讀過高老師的散文集《我的高原我的山》,每一篇文字間對鄉村民俗風情的描寫,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人文價值。他的散文創作追求的是一種「仰望星空,腳踩大地」的精神。因為時間太晚了,我們的談話也比較簡短,但在簡短的談話間,就感覺到高老師這位飽蘸鄉愁的真情漢子那種用心記錄生活、用細節創作散文的文學情懷。走出五號貴賓樓,園子的夜晚格外地寂靜,我好像還聽到了一聲梨花樹上飛落的花瓣落地的聲音。
有一種相知,無需你我再多言,卻在心底默默牽念。開會前的短短十多分鐘,我與太鋼的師國宏老師約好在會場的門口會面;休會的短短十多分鐘,我與陽泉的指尖老師、小岸老師抓緊時間拍照,留下了難忘的龍城記憶。因為文學,我們相聚在龍城晉祠;因為與文學的緣分,我們有過醉美的相聚。省作協主席杜學文在我們長治代表團討論大會報告期間,專門看望了大家。在晉祠賓館的相聚,大家都帶着文學的情意,溫馨着彼此,鐫刻在心間。就是在餐廳每次用餐的時間,大家也是尋師訪友。我與潞城老鄉寶華兄、太原的介子平老師就是在早餐桌上相見的。我和介子平老師已神交多年,他也曾是《潞水》卷首語的特聘撰稿作家。晨曦的園林中,我特意拜訪了介子平老師。介老師是《編輯之友》的副編審,我是在他的文字與博客里與他相識的,僅僅一個博客的約稿紙條,他就很爽快地回復給我郵件。從他的作品裡,我結識了這位質樸、睿智,不張揚,不矯飾的文學前輩。介老師是一位在浮躁時代里的讀書人,在紛繁時事中靜心寫作的評論家,在文學圈子裡有「古風文士」之稱,他的隨筆聞名三晉文學界,正如解貞玲老師在《古風文士介子平》中的評價:子平先生讀書,似乎更偏於文史和民俗,邊讀邊寫下點滴心得,或直抒己見,或借題發揮,或以古諷今,多有可圈可點之處。介子平老師已出版十多種專著,涉及書畫理論、歷史文化等方面。這一切最為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老師的讀書:「書不能直接改變人生,卻能給人一個立場,有了立場,便有了方向,方向引導目標,有了目標,實則已間接地改變了人生。」我們的《潞水》刊發過介老師的多組隨筆,讀介老師的隨筆《年華段落》,其典雅、冷靜的風格,行文很有特色,好似老師心中雲彩隨意流淌、描繪的一副畫卷。介老師理性的文字鐫刻着歷史的印記,值得我們去讀去悟。對於介老師的寫作,他認為只是讀書的餘事。介老師對讀書與寫作的所悟,又何嘗不是呢?我們在園子裡一見如故,他說我在他的印象里是個「老頭」,沒曾想我還這麼「帥」。我們談文化,談雜誌,談城市,談鄉村,我們無所不談。原來,介老師在我們潞城的羌城村還有親戚,他每年要到潞城。我們越說越多,但不能在怡心的園子裡多走走,馬上就要進會場了。
在接到省作協的開會通知時,我就擬好了這次太原之行的訪友計劃。呂梁的李心麗老師和晉中的陳亞珍老師,是我計劃中要必訪的。近年來,我們山西崛起的「女作家群」,已經構成山西文壇一道靚麗的風景。在「女作家群」里,我最先結識的是李心麗老師和陳亞珍老師。會議休息的期間,我見到了李心麗老師,送上了今年第一期《潞水》,上邊刊發有她的小說《迷藏》。李心麗老師的小說創作,可謂搖弋多姿,勢頭正健。她在創作中喜歡從平常的故事中提煉故事寫成小說,她的小說里寫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小說的情結也很平常,但卻寫得藏而不露,還要營造出一種獨特文字氣氛,牽引讀者一路讀下去。讀她的小說,就像漫步在鄉間小路,文字間處處充滿詩意,還散發着一種清麗細緻的韻味。李老師沒有過多的言談,臉頰上微微的笑容深深印在我此行的記憶中。來太原之前,陳亞珍老師就與我約好要見面。不成想,我們同在賓館九號樓的同一層次居住,拜訪陳老師就比較方便了。陳老師以寫作長篇小說見長,這次她特意給我帶了她的長篇小說《羊哭了,豬笑了,螞蟻病了》。陳老師的作品有突出的「個性化」特點。讀她的小說,始終感覺到她的文字滲透着濃濃的地域特色,無論是風格上還是內容上都傳承了山西文學的特點,感覺其文字間也浸潤着非常個性化的生活經驗和對世間百態細微的觀察與思考。我們在這明亮的貴賓樓里,交談了很久。
龍城春色盡妖嬈,三晉文風染晉祠,只為那相聚的醉美。在整個會議期間,我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晉祠賓館裡樹木掩映的靜謐建築、藍天白雲映照的花海、陰雨霏霏下的亭台長廊、溪水倒映的古樹假山等照片,還有大會的盛況、文友們相聚的鏡頭所霸屏。在這醉人的季節,我們因為文學而在此相聚,因文學的緣分在此傾心交流,大家在文學盛會的薰陶下相互感染、相互激勵,暢想文學的夢想與未來,描繪三晉文壇的盛事,這,實在是一次難得的醉美相聚……[1]
作者簡介
郭存亭,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人,中國趙樹理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