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呂文成 | |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音樂作曲家 |
呂文成(1898年5月-1981年),本姓楊,因過繼給呂姓人家而改姓呂,廣東音樂作曲家、演奏家。
人物生平
1898年3月12日,呂文成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郊區南下鄉(今是中山市石岐區南下新村居委會,其二弟呂文恩的後人仍生活在這裡,但呂文成故居已不可考),本姓楊,因過繼給呂姓人家而改姓呂。1901年至1932年間,他隨養父旅居上海 。[1]
1909年,11歲的呂文成進廣東同鄉會所辦廣肇義學讀書,與後來成為揚琴大師的楊新倫同學 。
1919年,21歲的呂文成加入上海"中華音樂會"(中國現代最早的民間音樂組織之一),不久他還擔任該會滬樂科幹事 。
20世紀20年代,呂文成在霍元甲創辦的精武體育會音樂部主事。1923年前後,呂文成與中華音樂會及精武體育會同人赴天津、北京及武漢等地巡迴演出,武術表演的間隙,插入粵樂。呂文成獨唱粵曲《燕子樓》和《瀟湘琴怨》,領奏二胡曲《柳搖金》等 。
1925年,香港鐘聲慈善社請呂文成到香港參加東江賑災義演。香港華商會還出面為呂文成舉行盛大歡迎宴會。訪港歸滬後,呂文成的音樂創作進入全盛時期 。
1926年,他參加了精武體育會組織的旅行北京、天津、武漢的表演,
除了體育舞蹈音樂伴奏和演奏《小桃江》、《到春雷》、《柳搖金》等曲外,還自彈自唱《燕子樓》、《瀟湘琴怨》等由他創腔的粵曲,由於他嗓音清脆動聽,行腔婉轉自如,吐字堅實清晰,獨創一格,自成一家,使人耳目一新,而飲譽藝壇 。呂文成在上海期間,常與精武體育會的歐弦教授、小提琴家司徒夢岩合作演出,並向司徒夢岩學習小提琴和西洋樂理 。
1932年,呂文成南遷香港,與邵鐵鴻同住香港堅道一屋,共同研習音樂,並與廣州、香港等地音樂家們從事錄音及演出活動 。呂文成作為香港"新月""和聲""歌林"唱片公司聘請任固定藝員,長期從事藻制廣東音樂、粵曲唱片工作和樂曲創作,寫了大量抗日作品,激勵人們愛國熱情和抗敵鬥志。這一時期,他創作了《泣長城》、《櫻花落》、《送征人》、《台兒莊之戰》、《恨東皇》等抗日樂曲。香港淪陷之後,呂文成顛沛流離於香港、廣州、澳門及珠江三角洲鄉鎮,到處表演《齊破陣》、《凱旋》、《岐山鳳》等來鼓舞民眾,並將之灌製成唱片。據中國唱盤公司、大中華、新月、歌林、和聲、高亭、百代、勝利等各唱片公司、以及中國解放後建立的中國唱片社複製的、由他演奏演唱錄製的唱片的不完全統計,就有二百七十多片 。
1933年,廣東三江大水災,他積極參加了由香港鐘聲慈善社主辦的救災義演。此後,呂文成多次與尹自重,何大傻等到中山、台山、廣州等地演出 。
1944年,呂文成第一次重回中山,他與尹自重、何大傻、程岳威聯合演出。1947年、1951年,呂文成又曾兩度返鄉演出,最後一次演出時,他向當地"小雅山房"樂社贈線裝琴譜,囑咐他們"不要丟疏技藝,要把技藝傳授給後一代。" 1958年廣東民間音樂團成立之時,想請他回廣州參加工作,他本也很想來,但最後以欠老闆錢太多不便舍之而來推託了 。
1973年,75歲高齡的呂文成隨香港文藝界訪問團訪問北京、廣州,他還提出要為中國寫幾首曲。1981年,呂文成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