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新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新倫
楊新倫
英文名 XinLun Yang
出生 1898年

廣東番禺
逝世 1990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
籍貫 廣東番禺縣鴉湖鄉
職業 古琴藝術家、武術家
知名作品

《烏夜啼》
《碧澗流泉》
《懷古》
《鷗鷺忘機》

《玉樹臨風》等

人物簡介

楊新倫 (1898-1990),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1]廣東番禺縣鴉湖鄉人,師從王紹禎,鄭健侯,盧家炳等[2]。1960年受聘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民樂系古琴專業學院,授業學生謝導秀,關慶耀等,1980年與莫尚德等人成立廣東古琴研究會,並任首任會長。更精通武藝,為廣州精武體育會名譽會長[3]

人物生平

楊新倫(1898年—1990年),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廣東番禺鴉湖鄉人。著名的古琴藝術家、武術家,「嶺南派」古琴一代宗 師。原廣東古琴研究會會長、廣州精武體育會名譽會長。

楊新倫,青少年時期,喜愛武術,曾先後在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創辦)、廣東昆維女子師範學校、江蘇振江閩城中學等地擔任武術教師。
  

一次,楊新倫隨上海精武體育會與中華音樂會聯合組成的赴京旅行團到北京等地演出,結識了在旅行團中的著名粵樂大師呂文成、尹自 重等人,在呂、尹的影響下,令愛舞拳弄棒的楊新倫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十年代中期,楊新倫在東北美亞保險公司任職期間,深感業餘生活枯燥,與公司同事一道,合資聘請了一天津民間藝人傳授民族樂 器,許多人學不上手而半途而廢,而楊新倫很快就掌握了三弦等民族樂器的演奏,充分顯示出其超人的音樂天賦。又一次,楊新倫從東北回上海探親,恰遇著名的古琴 家吳純白先生在精武會舉行的晚會上演奏古琴,這是楊第一次接觸古琴,並領略到古琴音樂不同凡響,音色優雅嫻靜,從而暗暗立下要學習古琴的決心。

1928年楊新倫回到廣東,就立即尋找古琴老師,後打聽到一位叫王紹貞(廣西人)的會彈古琴,即拜王為師,向王學習了古琴初法及 《仙翁操》、《陋室銘》等曲子。後經王的介紹,楊新倫又結識了當時在廣州的盧家炳(廣東中山人)、客心言、陳叔舉等琴人,並向盧家炳學習了《白雪》等琴曲。

一次楊新倫在與盧家炳的閒談中,得知廣東的一位古琴高手鄭健候。在盧家炳移居香港之後,楊新倫就設法找到鄭健候並拜鄭為師。由 於鄭孤身一人生活無依靠,楊把鄭接回家中奉養達二十年之久。這期間,楊新倫向鄭健侯學習了嶺南派古琴經典名曲《碧澗流泉》、《玉樹臨風》、《懷古》、《鷗鷺 忘機》、《烏夜啼》等。在當今嶺南琴人的努力下,這些經典名曲將繼往開來,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楊新倫青年時代曾在振江中學、廣東昆維女子高中等校任武術教師,後又輾轉在廣東、上海、天津、瀋陽等地從事保險工作,直到1953 年回到廣州,加入廣東文史研究館工作,才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漂泊,專下心來,從事嶺南古琴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為了感謝國家,他拿出二十多張名貴的古琴獻給國 家,其中有著名嶺南畫派創始人居廉收藏過的名琴「嘯月」(現存上海博物館)。這個時期以來,楊被吸收入中國音樂家協會,並接受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的委託,聯絡 了倖存的老琴家招鑒芬、周桂菁、孫暮唐(孫樂宜之父,孫樂宜曾任廣州市市長)等人,時時聚集在一起切磋琴藝。

1956年,他任職於廣東文史研究館,專門從事嶺南古琴的發掘和整理工作,常與在廣州的老琴人孫慕唐、招鑒芬、周桂菁等人一起切磋琴藝。

1959年,楊新倫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代會」,並受到毛主席的接見。1960年9月,楊新倫受聘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民樂系古琴專 業,授徒專業學生謝導秀、關慶耀及選修學生楊始德、梁兆榮等,後收徒羅巧靈、萬美霞、李春嬋等,為嶺南古琴播下種子。1962年廣州舉行的首屆羊城音樂會,楊新 倫率領學生謝導秀、關慶耀參加了演出,一曲齊奏「漁樵問答」獲得了成功,嶺南古琴首次登上大雅之堂。1963年,楊新倫先生出席了全國第一屆古琴曲打譜會議。

在1960年到1966年間,廣東的琴壇十分興旺,音協廣東分會先後組織了兩場內部的古琴音樂演奏會,由楊新倫師生和招鑒芬、周桂菁等 五位琴人演出。廣東音協還為楊新倫、陳靈等四人在南方劇院舉行了一場獨奏獨唱音樂會。首屆「羊城音樂花會」期間,特邀請了前中國音協副主席、北京古琴研究會 會長查阜西前來舉行南北古琴學術交流。為了多渠道培養古琴接班人,廣東文史館文史夜學院也設古琴科收徒。

在廣東音樂家協會的支持下,在楊新倫先生的努力下,1980年10月24日成立了廣東古琴研究會,楊新倫親任會長,莫尚德任副會長。廣 東古琴研究會的成立,標誌着嶺南古琴進入新的時代。此時年已八十二高齡的楊新倫,還日夜為琴事而操勞着。

進入八十年代,楊新倫的身體日漸瘦弱,已是力不從心了,這時還有王懷志、喻引娣、胥遠帆、蘇巧箏、周建明等求教於門下,楊新倫 仍盡職盡責地傳授琴藝。

1983年7月,為使楊新倫畢生藝術成就紀錄下來,廣東電視台拍攝了以「琴心劍膽嶺南瑰寶」為題的長達半個小時的電視片,收集了先生 所演奏的《碧澗流泉》、《漁樵問答》等六首琴曲資料,這是先生唯一留給後人的聲像資料。

1990年2月1日,正值大年初六,嶺南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逝世,終年92歲。每年清明時節,楊新倫弟子徒孫都會懷着崇敬的心情, 風雨無阻前往遠郊楊新倫墓地拜祭。楊新倫生前為嶺南古琴的繼承和發展奮鬥終生的精神勉勵着新一代。 [4]

視頻

楊新倫 烏夜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