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参禅悟道的看法,体现了诗人在佛理上的深厚造诣。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然而钱钟书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1]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既悟莲花藏,

须遗贝叶书。

菩提无处所,

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

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

舍筏复何如?

作品注释

①李澧州:李建时任澧州刺史。韦开州:韦处厚时任开州刺史(韦氏816年由考功员外郎贬官开州刺史,因知诗写于此时)。

②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既然领悟了佛性真如(即"莲花藏"),就应该将佛经抛开。读经是为了开悟,既已开悟,还要佛经干什么呢。

③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获得觉悟并没有固定的方法,佛经上的文字未能完全表现出佛理,所以是空虚的。说出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意旨。

④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这两句,一用佛经,一用道论。《大智度论》:"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以看指而不视月呢。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读佛经可得佛理,但佛经并不就是佛理。以佛经同佛理,亦如求月而观指。又《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也就是首联所说的意思。

⑤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这两句说明"舍"的道理。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盘为彼岸",既已悟入,踏上彼岸,则就应该及时"舍筏"。须知,没有舍,也就不可能有得。

作品鉴赏

读这首诗,首联"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既然已经禅悟佛法,就已经不在需要阅览经书,文中用"莲花藏"、"贝叶经"分别指代了佛学真谛与佛经。

第二联"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禅悟佛法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途径,佛学博大精深,经书上的文字也不能够全部将其阐述出来,因此文字就是"空虚"的了。第三联"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是引用了两个典故,其引申义意为阅读经书,可以从中领悟佛法,但是佛经并不是佛理。这两句诗是对首联的呼应。

尾联则是讲述了佛家"舍"的道义。通读全文,可知白居易对佛理所涉甚深。由此生发开去,也多启人联想。譬如作诗,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读书穷理乃是作好诗的重要途径,但如果以为读书穷理就能诗,那就如视月观指了。

古诗文鉴赏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2]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 缩略图 ,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3]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4]

视频

中国故事·爱国篇(2)杜甫

历史名人神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1] 诗词文句网
  2.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8-01-17
  3. 白居易简介 古诗文网
  4. 白居易简介 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