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方广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咏方广诗》 | |
---|---|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
《咏方广诗》是"诗仙"李白游览南岳方广寺时所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李白写景诗的佳作。[1]
方广寺是公元503年,由一位南岳衡山的得道高僧惠海主持兴建的,取名"方广寺",寓意"佛法十方广布"之意。
李白一生游历江湖,纵情诗酒。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南岳向往已久,于肃宗乾元元年(758)秋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游览至方广寺时,为名山古刹的幽然环境所打动,作下此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咏方广诗》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咏方广诗》 [2]
圣寺闲栖睡眼醒,
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
玉磬时闻一两声。
作品赏析
在这神圣幽静的寺庙里好好地睡了一觉,此时还有何处比这里更幽清?满天的明月,温柔的山风,不时传来玉磐的敲打声。
《游方广寺》是李白写景诗的佳作。手法自然、简练,朴素无华。
方广寺位于衡山莲花峰中央,其间古树苍苍、流水潺潺,幽雅深邃。所以李白称其为"圣寺"。寺庙地处幽深,多泉石、枫树和杉树,深林密竹,风景极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故李白发出"此时何处最幽清?"的感叹。
作者简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穷困潦倒,寄居在安徽当涂县李阳冰处,当时他已经病入膏肓,自知时日无多,将平生诗文手稿全部交给族叔李阳冰,让他带管并编辑成集。然后,赋《临终歌》一首,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4]。
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经历坎坷,一生流离,性格却始终乐观,诗风也雄奇豪迈。如果你翻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年轻时写就的《大鹏赋》。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鹏;他不想老死于家乡,渴望像振翅的大鹏那样去远征;他不甘于平庸,无时无刻不梦想出人头地……他还一无所有,在赋中就浪漫地自比为大鹏,相信自己展翅高飞,必将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真是少年壮志可凌云。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