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嘉義市 |
---|
|
嘉義街為台灣日治時期1904年至1930年間存在之行政區,在1904年時隸屬嘉義廳,1920年10月隨行政區劃調整,合併鄰近15庄並改隸屬臺南州嘉義郡。1930年1月,嘉義街升格為嘉義市,為現今的嘉義市。
行政區劃
嘉義廳在1904年2月20日實施街庄整併,將原本嘉義縣城周邊地區合併為「嘉義街」,其下設有的11個土名:東門外、東門內、內教場、西門外、西門內、南門內、大街、南門外、北門內、總爺、北門外。以現在嘉義市的範圍而言,此時的嘉義又分為以下的區:
- 嘉義東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東門外、東門街、內教場
- 嘉義西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西門外、西門內
- 嘉義南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南門內、大街、南門外
- 嘉義北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北門內、總爺、北門外
- 山仔頂區:嘉義西堡內之山仔頂庄、盧厝庄、紅毛埤庄、車店庄、下路頭庄
- 臺斗坑區:嘉義西堡內之竹仔腳庄、臺斗坑庄、後湖庄、埤仔頭庄、北社尾庄、竹圍仔庄
- 水堀頭區:柴頭港堡之大溪厝庄、柴頭港庄、港仔坪庄、劉厝庄。
1920年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州廳制,原嘉義街與山仔頂庄、盧厝庄、紅毛埤庄、臺斗坑庄、後湖庄、埤仔頭庄、北社尾庄、竹圍仔庄、車店庄、下路頭庄、竹仔腳庄、大溪厝庄、柴頭港庄、港仔坪庄、劉厝庄合併為「嘉義街」,並將街庄改為大字嘉義、山子頂、埤子頭、下路頭、盧厝、紅毛埤、車店、北社尾、臺斗坑、竹圍子、竹子腳、後湖、大溪厝、柴頭港、港子坪、劉厝等16個大字,而嘉義大字下又分成「東門內」、「東門外」、「西門內」、「西門外」、「南門內」、「南門外」、「北門內」、「北門外」、「大街」、「內教場」、「總爺」等11個小字,主要是沿用清代時的地名而來[1]。
參考文獻
-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 《臺灣地名辭書·卷二十 嘉義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05: 7、9頁. ISBN 957-00-81635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