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民教育的經濟意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民教育的經濟意義》,應用統計方法通過數量分析專題論述教育經濟意義的第1篇論文。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С.Т.斯特魯米林著。首次刊登於蘇聯1924年《計劃經濟》雜誌第9—10期,以後被多次轉載。1960年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教育經濟學文選》。

內容簡介

本文分為兩部分:1.體力勞動與學校培訓。2.腦力勞動與教育程度。另有前言和結束語。第1部分,從5萬名列寧格勒勞動者中抽取了2 602份材料作為觀察對象,分析了年齡、工齡和教育程度對表示勞動者生產貢獻的「工作單元」的作用。得出的結論是:年齡影響表現為凸型弧線,起初提高,34歲以後開始降低;工齡的作用是正的,但20年後這種作用逐漸減弱;教育程度的作用情況與工齡相同,但比工齡的促進作用更強烈。第2部分,用同樣的方法從政府和郵政工作人員中分析了2 307份材料。幾種因素對「工作單元」的影響是:年齡因素的作用同樣是先升後降,也是在34歲以後平均等級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比體力勞動者小;工齡的作用也是正的,但後期作用減弱比體力勞動者要緩和;教育程度的作用與工齡相仿,但腦力勞動者每增加一年教育水平,其促進工作單元上升的幅度相對工齡作用的幅度更大。因此,無論從體力勞動還是從腦力勞動來看,提高教育程度的作用是最大的。接着,據不同教育程度的勞動者的平均工作單元和平均可能工作年數,算出人均工作單元,再乘以單個工作單元的每年金額,即得出這種教育程度勞動者的平均可能工資收入,並在此基礎上計算出教育對國民收入的貢獻。經過分析,得出:初等教育的收益是其投資的27.6倍,中等教育收益為投資的5.3倍,高等教育的收益也是大於其投資的。

這篇教育經濟學論文,最早測算了教育所帶來的個人和社會的經濟收益。雖然其結論的準確性還值得研究,但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劃分理論和社會再生產理論為基礎,依「教育—複雜勞動程度—經濟價值」去計算教育的經濟收益,是有借鑑意義的。

作者介紹

С.Т.斯特魯米林(С. Т.Струмилин1897—1974),蘇聯當代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現代教育經濟學研究先驅。曾在莫斯科大學和莫斯科經濟學院長期從事教學工作,1931年任蘇聯科學院院士。曾任蘇聯國家計委副主席。主要著作還有《財富和勞力》、《俄國和蘇聯經濟史概論》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國民教育的經濟意義 相關視頻

70多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肯尼亞 中文將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