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红飘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内容简介
《地球的红飘带》由著名作家魏巍创作于1987年,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1988年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地球的红飘带”一词从此之后就用来指代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地球的红飘带》是用文字语言叙述长征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写得真实、生动,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奋进。 《地球的红飘带》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作者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为一体。 《地球的红飘带》全书共五部、76章(包括尾声),作品着重从敌我双方的最高层活动反映其长征壮举。四渡赤水、占遵义、逼昆明、渡金沙江、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峻险危急却又精彩绝伦的历史生活场景,在小说中化为鲜活生动的艺术情节,震撼人心,不仅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千难万险的真实情景,而且揭示了红军内部的激烈斗争,从而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 著名作家魏巍同志的力著《地球的红飘带》,是文学史上第一部以长篇小说形式反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全景观式的悲壮史诗。对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豪壮、气势恢弘的“重大事件”,魏巍同志以伟大的革命战士的历史责任感、诗人的激情和史学家的严谨精神,将诗的情思与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都灵活自如,左右逢源,犹如一位点石成金的巨匠,以富有历史生活色调的文学语言,将历史上惊人的一幕推拉到“观众”面前,大气磅礴,笔力遒劲,而又诗情浓郁,出神入化,从而营构了雄浑遒劲、酣畅淋漓的语言景观,产生了“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美学效应。
作者简介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代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 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2008年8月24 日,魏巍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魏巍的一生都活在意识形态的敌我斗争中。他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战士。 魏巍在塑造各种英雄人物中渗透着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爱憎。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书写最可爱的人的灵魂是那样的圣洁。魏巍也无愧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那一代文学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明星陨落了, 但星光永留人们心中。 ……
内容预览
聂荣臻 我从《当代长篇小说》杂志上看到了魏巍同志的新作《地球的红飘带》,兴奋不已,接连十几天,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地球的红飘带》是用文学语言叙述长征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写得真实,生动,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奋进,文字简洁精练,读来非常爽口。读完全书,我仿佛又进行了一次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作者抓住这一伟大的历史题材,搜集了大量史料,两次到长征路上探胜,又经历了几年的精雕细琢,小说写得非常成功。它高屋建瓴,着重从敌我双方的最高层活动来反映长征壮举,艺术地再现了这段历史。过去一写长征,就是雪山草地,这次则写了内部斗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