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球的紅飄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地球的紅飄帶》由著名作家魏巍創作於1987年,是我國第一部描寫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長篇小說,1988年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地球的紅飄帶」一詞從此之後就用來指代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地球的紅飄帶》是用文字語言敘述長征的第一部長篇巨著,寫得真實、生動,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奮進。 《地球的紅飄帶》從湘江之役寫起,描繪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完整過程。作者魏巍以詩人的激情和歷史學家的嚴肅精神,真實地、藝術地再現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使詩與史融為一體。 《地球的紅飄帶》全書共五部、76章(包括尾聲),作品着重從敵我雙方的最高層活動反映其長征壯舉。四渡赤水、占遵義、逼昆明、渡金沙江、奪瀘定橋以及翻雪山、過草地等峻險危急卻又精彩絕倫的歷史生活場景,在小說中化為鮮活生動的藝術情節,震撼人心,不僅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征服千難萬險的真實情景,而且揭示了紅軍內部的激烈鬥爭,從而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內涵。 著名作家魏巍同志的力著《地球的紅飄帶》,是文學史上第一部以長篇小說形式反映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全景觀式的悲壯史詩。對於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空前豪壯、氣勢恢弘的「重大事件」,魏巍同志以偉大的革命戰士的歷史責任感、詩人的激情和史學家的嚴謹精神,將詩的情思與史傳文學的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或敘述,或描寫,或抒情,或議論,都靈活自如,左右逢源,猶如一位點石成金的巨匠,以富有歷史生活色調的文學語言,將歷史上驚人的一幕推拉到「觀眾」面前,大氣磅礴,筆力遒勁,而又詩情濃郁,出神入化,從而營構了雄渾遒勁、酣暢淋漓的語言景觀,產生了「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的美學效應。

作者簡介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鴻傑,筆名紅楊樹 ,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當代詩人、散文作家、小說家。 1942年創作的長詩《黎明的風景》因成功地表現了抗日鬥爭的生活而獲晉察冀邊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魯迅文藝獎金。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1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於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1952年與白艾共同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長空怒風》後,1956年又與錢小惠合作寫出了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 2008年8月24 日,魏巍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魏巍的一生都活在意識形態的敵我鬥爭中。他不是一個詩人,他只是一個戰士。 魏巍在塑造各種英雄人物中滲透着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愛憎。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書寫最可愛的人的靈魂是那樣的聖潔。魏巍也無愧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那一代文學星河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明星隕落了, 但星光永留人們心中。 ……

內容預覽

聶榮臻  我從《當代長篇小說》雜誌上看到了魏巍同志的新作《地球的紅飄帶》,興奮不已,接連十幾天,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地球的紅飄帶》是用文學語言敘述長征的第一部長篇巨著,寫得真實,生動,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奮進,文字簡潔精練,讀來非常爽口。讀完全書,我仿佛又進行了一次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是我黨我軍和中華民族的驕傲,永遠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碰到了困難,人們就想起長征,想想長征,就感到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作者抓住這一偉大的歷史題材,搜集了大量史料,兩次到長征路上探勝,又經歷了幾年的精雕細琢,小說寫得非常成功。它高屋建瓴,着重從敵我雙方的最高層活動來反映長征壯舉,藝術地再現了這段歷史。過去一寫長征,就是雪山草地,這次則寫了內部斗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