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动也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1]、王应麟的《困学纪闻》[2],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原文
《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王弼云:“动之方正,不为邪也。”程伊川云:“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动刚故应乾不违。”张横渠云:“柔亦有刚,静亦有动,但举一体,则有屈伸动静终始。”又云:“积大势成而然。”东坡云:“夫物非刚者能刚,惟柔者能刚尔。畜而不发,乃其极也,发之必决。”张葆光但以训六二之直。陈了翁云:“至柔至静,坤之至也。刚者道之功,方者静之德,柔刚静动,坤元之道之德也。”郭雍云:“坤虽以柔静为主,苟无方刚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诸家之说,率不外此,顷见临安退居庵僧县莹云:“动者谓爻之变也,坤不动则已,动则阳刚见焉。在初为《复》,在二为《师》,在三为《谦》,自是以往皆刚也。”其说最为分明有理。
译文
坤卦《文言》说:“坤是最柔和的,但动起来却很刚强.”王弼说;”变化就向正的方面发展,不会走向邪道。”程颐说;“坤的太身是最柔软的,但一变化却很刚强,因它一变就很刚强,所以能和乾卦相应。”张载说:“坤柔中有刚,静中有动,任举其中一体,都有曲和伸,动和静,终和始。”又说:“积累大势达到成熟才能如此。”苏东坡说:“一切享物,不是刚强的能刚强,而是柔弱的能刚强,积蓄力量而不发作,等达到极点,再一发作,定要冲决一切。”张葆光只用这句话函义解释六二爻的内容。陈了翁说:“至柔和至静,是神的极致。刚强是体的发动,方正是静的作用。柔和刚、静和动的辩证关系,就是坤元的体和用。”郭雍说:“坤虽然以柔和静为主体,但如果没有方和刚作用,就不能发扬光大。”诸家的说法,大概不出这几种。我最近见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市)退居庵僧人莹,他说:“动是指爻的变化、神不动就罢了,一动就出现阳刚。在初九是地雷复,在九二是地水师,在九三是地山谦,从此以后便都是阳刚。”这个说法最清楚和有道理。
作品简介
《容斋随笔》[3]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视频
坤动也刚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学北宋沈括百科全书式笔记《梦溪笔谈》(完整版),搜狐,2017-08-01
- ↑ 困学纪闻,古诗文网
- ↑ 《容斋随笔》中的8句经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哲理!,搜狐,2018-12-20